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82608

  • 村民自治与农村稳定──锡山、昆山两市村民自治调查

    胡大成

    在国家大力推动和村民自觉要求下,锡、昆两市的村民自治取得重大进展。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工程。它有利于改善农村的干群关系,有利于遏制农村的腐败风气,有利于培育村民的法制观念,有利于发展集体经济、兴办公用公益事业。所以,村民自治是维护农村持久稳定的必要条件。由于这项制度没有全面落实,当前农村仍然存在多种不稳定因素,有待政治体制的推进与村民自治的完善。

    2000年01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版《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苏哲

    2000年01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市场经济初建阶段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及对策

    赵远,郑汉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加速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经济体制转型给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并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寻求必要的对策,以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2000年01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内部群体性治安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竺雷,倪海英

    内部群体性治安事件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由利益格局调整和各种矛盾引发的,可能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事件,具有客观性、动态性、群体性、危害性等特征。其起因多种多样,可从社会经济、社会管理、思想观念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插手等多方面加以分析。处置内部群体性治安事件的指导思想是:维护稳定,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有效处置。其基本原则有:依法处置原则,团结教育大多数原则,“三可三不可”原则和“三解决”原则。

    2000年01期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中国刑事犯罪的治理策略

    康树华

    当前我国治理刑事犯罪策略是: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预防、抑制和减少犯罪;宏观上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法制化建设,建立统一、开放、平等、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是治理犯罪的根本举措;加强基层党政组织建设,强化公务员的集中整顿教育,完善预防和治理犯罪的工作体系;推进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完善治安控制网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减少因吸毒引发的犯罪,是治理刑事犯罪的重要环节。

    2000年01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变迁与城镇社区犯罪态势

    傅跃建

    在社会变迁中,城镇社区的社会制约松弛,分配制度改革,流动人口剧增,社会风气不正,两劳释放人员安置困难,居民小区邻里关系冷漠,思想道德教育弱化,人际交往频繁,人地关系松动,法制建设滞后,犯罪防控打击网络空隙加大。这些都对城镇社会犯罪态势的变化造成影响。

    2000年01期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原因及防治策略

    汤三红

    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有:行为主体是道路事故当事人的某一方;客观方面,当事人逃离交通事故现场;主观方面,当事人为逃避交通事故责任。道路交通事故逃逸的客观原因有: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偏低,道路交通管理落后,宣传教育工作缺乏力度,对道路交通肇事打击不力;主观原因有:法制意识淡薄,道德水准低下,不良的心理状态。道路交通肇事逃逸的防治策略有: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同时,尽快构建严密的道路交通肇事逃逸侦控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完善制度,并依法严惩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者,提高侦控科技含量。

    2000年01期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司法腐败问题及对策

    王均平

    司法腐败已是毋庸“讳医之病”,反司法腐败已成当务之急。为此,首先应建立反司法腐败的法制体系,确保反司法腐败有良规可循,有好矩可蹈;并努力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使“人法合一”成为反司法腐败的有力措施;同时,要建立适合我国社会与基本国情的反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的综合治理机制。

    2000年01期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金融行业腐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蔡雪冰

    由于金融行业少数公职人员的政治素质较低,加上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混乱,导致金融行业以贷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犯罪频频发生。为了有效地防治金融行业公职人员的腐败犯罪,必须加强对公职人员的党纪、政纪和法制教育,完善金融法制,健全和落实各种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查处力度,实行标本兼治、综合处理。

    2000年01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刑侦理论中客体问题的思考

    李春林

    刑事侦查理论研究中对于客体问题的争论集中在作为刑事侦查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刑事犯罪”还是“刑事案件”。争论双方都接受刑事侦查活动是主─客体结构等前提预设,都认同同一种主客体理论。这样的刑事侦查理论研究存在方法论问题,以主客体对立的观点看待客体的认识论缺乏能动性,脱离社会生活。这种认识论上的缺陷导致刑事侦查理论研究的理论追求无法实现。主客体论未能充分认识犯罪事实的主观性、历史性,导致了对刑侦活动、犯罪活动的法律性、社会性、历史性认识上的遮蔽。促使刑事侦查理论的发展进步,必须转换思维方式,从历史性、社会性、法律性对刑事侦查实践的具体规定中去把握理论的对象,确立刑事侦查实践的理论本体地位。

    2000年01期 5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立案与提起侦查程序的完善

    宫万路

    立案与提起侦查程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立案的程序意义与实体意义以及立案前审查行为的法律属性的剖析可见,侦查立案不应是与侦查并列的独立程序,而只应作为提起侦查的具体步骤。以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为灵魂,提起侦查的条件应概括为:侦查主体对于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中存在可能构成犯罪的事实,以及报案和侦查主体自行发现的材料,可以提起侦查。完善的提起侦查的程序为:犯罪嫌疑信息的获知与处理,犯罪嫌疑信息的审查,确定是否成立刑事案件和正式实施侦查。

    2000年01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应当遵循的原则

    缪世淮

    在刑事诉讼证明的全过程中,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必须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原则;坚持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的原则;严禁采用刑讯逼供或其它非法方法收集证据;做到证据都是经过查证属实的,都是忠实于事实真相的,这样才能保证刑事诉讼的正确进行。

    2000年01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刑罚动机、目的及相互关系

    马荣春

    刑罚动机应该成为刑罚论问题。刑罚动机作为一种心理起因是和刑罚心理紧密相联的,内容是惩罚动机和改造动机。刑罚目的的内容可从共性与个性两个方面探讨,正确的刑罚目的观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正确运用“目的理论”。我国现阶段刑罚目的可以从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分别表述。刑罚动机与刑罚目的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000年01期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黑蝙蝠·白蝙蝠──证据的困惑》

    苏哲

    2000年01期 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我国鉴定立法的思考

    庞建兵,赵旭卿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鉴定机构设置随意性大,鉴定权不明确具体,鉴定人的资格、权利、义务无明确规定,鉴定对象、鉴定范围不明晰,鉴定标准不统一,鉴定程序不规范,鉴定管理措施欠缺。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鉴定法规体系和鉴定原则。

    2000年01期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刑法》环境犯罪规定的思考

    秦天宝

    97年《刑法》在环境犯罪的立法体例、犯罪主体、定罪处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刑法》在立法模式结构、犯罪客观要件、处罚和可操作性以及与环境资源法规中的刑法性规定相协调等问题上还存有诸多缺陷。有必要采用特别立法模式,扩大刑罚范围和刑事责任形式,调整个别罪的法定刑,增强条款规定的可操作性,并协调环境资源保护法中的刑法性规范与《刑法》的关系,以完善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

    2000年01期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刑法诸问题的新表述》

    苏哲

    2000年01期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初探知识经济关系的经济法调整

    李文学,戴晓青,王义华

    知识经济关系是知识作为经济发展主推动力这个经济基础、经济资源和经济资本,在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知识经济关系应由经济法调整。经济法对知识经济关系的调整,不是全面包容,只是对知识基础、资源、资本和利益等关系,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现行经济法对知识经济关系的调整存在不足。应加强知识经济关系的理论和立法研究,并尽早将有关立法提上日程。

    2000年01期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妇女人身权利的法律保障

    杨文

    人身权利是关系中国妇女生命、健康、生存、自由、安全,不可剥夺的权利。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保障妇女权益和促进妇女发展的法律体系,从各方面对妇女人身权益进行保障。同时规定了妇女权益受到侵害时获得救济的途径,对妇女自身也提出了要求。

    2000年01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保安处分是否适用于现阶段的中国

    韩炜

    保安处分是通过教育改善措施控制和预防犯罪的方法。保安处分的发展过程是西方法哲学发展过程的反映,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实在主义和社会法。中国法制度与西方历史迥异,现阶段不适于发展保安处分。通过建立完善人权保障体系,中国可建立保安处分制度。

    2000年01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3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科学用警

    吕庆继

    公安、工作任务繁重而警力不足,执法难度高而警力素质偏低,因此,必须科学用警,强化公安工作的成本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和科技意识。在警务实战中,不论是动态布警还是静态布警,都要体现科学用警思想,把握好整体作战原则、协同作战原则和突击作战原则。科学用警与公安改革思路、方向和目标根本一致。科学用警解决用警不当问题,本质上也是从优待警。

    2000年01期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机关基础防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潘国清

    社会治安问题是诸多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伪综合反映,过分依赖打击以解决治安问题的思路有局限性,防范优先,加强基础防范工作,努压降压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才是正确的选择。提高基础防范工作成效,既要讲究工作方法,更要改革工作机制,健全管理体制,从而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严密。

    2000年01期 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建立我国公安横向信息网络的思考

    张文军

    我国公安信息反馈系统的现状是:纵向信息系统网络比较发达,横向信息网络尚未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安系统的单一的纵向信息传输网络已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治安形势的需要。构建公安系统横向情报信息网络,可以根据公安工作需要,建立相对固定和较为松散的两种形式的网络,并建立横向信息网络的交流管理制度。公安横向信息网络和纵向信息网络应有明确分工,各有侧重。

    2000年01期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对在逃人员实行长效追捕工作的探讨

    常雨春

    侦查、起诉期间犯罪嫌疑人潜逃的主要原因有:逃跑环节多、逃路广、执行政策上有偏差和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应该实行长效追捕工作:落实责任,源头抓起;把握追捕;提高效率,减少环节;用好法律,堵塞漏洞。

    2000年01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在天使与野兽之间──犯罪的童话》

    苏哲

    2000年01期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加强公安客体研究

    康大民

    在公安学领域中对公安客体的研究十分薄弱,应特别加强。加强公安客体研究是做好公安工作和发展公安学的需要。将主体与客体的研究结合起来是科学认识论的通则。从广义上加强公安客体研究,才能适应公安工作的惩罚、保护、管理和福利职能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要研究公安惩罚客体、公安维护客体、公安管理客体和公安救助客体。特别加强公安维护客体的研究是当前的国际性趋势。生命基因的研究启发我们在公安客体研究方面要无止境地探幽索隐。

    2000年01期 13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提高思维素质

    朱武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的世纪更需要开发人的智力资源,加强思维素质教育,发展思维科学,用理性思维工具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现代的思维方式、方法作为人类的重要“资源”,对它的开发,即对人的智力开发,已被提到极重要的地位。

    2000年01期 138-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公安宣传论要

    李华文

    公安宣传是社会宣传的一种类型,它以宣传法制精神和警察精神为己任,使受众形成明确的法律意识并使公安工作得到全社会正直公民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公安宣传受众在接受公安宣传时具有能动性并受其定势影响,这决定了公安宣传在具体宣传过程中,要使宣传受到预期效果,必须控制其信息量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公安新闻宣传过程中要对报道动机、报道趋势、报道方式进行控制,如此,公安宣传目的才能有效实现。

    2000年01期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公安教育发展的趋势──双向互动式职业教育

    傅新斌

    现行的公安教育模式严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公安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其师资力量、办学规模皆处劣势,公安院校的“学历教育”移交普通高校承当更为合适。笔者认为双向互动式警察职业教育合乎国情,其好处为: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教育时空,使教、学、研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

    2000年01期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理选拔:当前我国刑警教育中亟待加强的环节

    杨鸣,康杰

    刑事警察是我国当前各警种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其担负着打击刑事犯罪的艰巨任务。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刑警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本文从提高刑警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心理选拔入手,分析国外警察的心理选拔概况,探讨如何搞好我国的刑事警察心理选拔工作。

    2000年01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