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82603

  • 对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与思考

    刘永斌

    群体性事件是人们为解决某些涉及群体利益的问题所实施的超越国家法律规定约束的行为 ,具有群体性、现实性、严重性、扩展性、持续性、反复性、复杂性、发展性、艰巨性等特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群众心理失衡、社会控制失衡、部分决策失误、基层政权组织软弱、少数干部腐败、法制观念淡薄、打击处理不力。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要讲究工作方法和策略 ,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 ,把强制性手段与行政的、宣传的、教育的、经济的等非强制性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 ,立足防范 ,正确引导 ,妥善处理。

    2000年05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6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新中国社区警务的背景和条件

    葛志山

    “社区警务”既是一种警察哲学、警务战略 ,又是一种警务运行模式和操作方法。新中国的公安工作史就是社区警务史。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斗争经验为社区警务积累了实践经验 ,并奠定了新中国社区警务的基调 ;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社区警务的母体 ;中国的单位社会形态是社区警务赖以生存的土壤 ;社区警务符合中国的文化历史传统。另外 ,社区警务是物质资源相对匮乏条件下最为经济的警务模式选择。

    2000年05期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有组织犯罪罪行研究

    康树华

    有组织犯罪霸占地盘 ,大肆行恶 ,疯狂抢劫 ,拐卖妇女儿童 ,横行乡里 ,无恶不作 ;制毒、贩毒 ,走私 ,赌博 ,控制卖淫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 ,从事“企业化”犯罪 ;其犯罪收益向经济领域渗透 ,以合法、半合法的企业经营掩护其从事有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

    2000年05期 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治理经济犯罪的思考

    周路,刘文成

    经济犯罪发生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环节 ,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犯罪主体大部分是自然人 ,单位可作为特殊的犯罪主体。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打击经济犯罪的重大意义。公安经侦部门应对经济犯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 ,与检、法机关密切配合 ,实行开放的防控机制 ,形成经侦直管体制 ,建立高素质的公安经侦队伍。

    2000年05期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良文化与农民团伙犯罪

    缪金祥

    农民犯罪对城乡治安的影响日益严重 ,其原因是 :不良文化包括落后的地缘文化、封建的宗族宗教文化 ,以及封建行帮帮会文化的影响作用。为抑制不良文化对社会成员的影响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加大对农民团伙犯罪的整治力度 ,遏制和减少农民进城团伙犯罪的行为 ,重视对城郊结合部农民的管理。

    2000年05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腐败的犯罪学分析

    盖玉彪

    评价腐败以犯罪学为标准是科学的。腐败在犯罪学上被认为是犯罪。对社会的严重危害使腐败本身具有犯罪性质。与腐败有直接联系的犯罪可分为谋求钱物型和谋求权利型。腐败对于犯罪具有示范作用、驱动作用 ,动摇人们的法律信仰 ,并使国家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能力弱化。

    2000年05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犯罪本源·犯罪起源·犯罪本质——犯罪观理论的三大支柱

    李晓明

    犯罪本源理论是犯罪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终极性、一般性、不受限定性、指导性等特征。犯罪内因是犯罪本源研究的主攻目标。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动力推动所形成。犯罪动力可划分为犯罪原动力、犯罪内动力 ,犯罪外动力 ,这三种动力实质上就是犯罪行为的动力源 ,它解释了犯罪产生的源头和形成过程 ,所以称其为犯罪动力论。犯罪起源于无阶级社会 ,母系社会就有了犯罪雏形 ,父系社会犯罪已相当严重。犯罪本质可一般性表述为犯罪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害统治秩序的最极端行为 ,其政治特征是阶级性 ,其事实特征是危害性 ,其人身特征是危险性 ,其社会特征是关系性。

    2000年05期 3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24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对犯罪概念的比较认识

    方泉

    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是立体的 ,它既是个体行为 ,也是社会现象 ,二者缺一不可 ;而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则是平面的 ,它仅指个体行为。犯罪学中的犯罪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危害性 ;而刑法学中的犯罪则是以刑法违法性为其本质属性的。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是以社会为研究背景的 ,它以社会利益为本位 ;而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则以国家政治为背景 ,以国家利益为其本位。

    2000年05期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全国侦查逻辑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召开

    2000年05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犯罪概念的规范约束

    黄伟明

    刑法的犯罪定义对犯罪学研究具有导向作用 ,直接影响犯罪学研究中的具体犯罪类型、犯罪界限的确定。刑法犯罪定义反映的价值观 ,影响着犯罪学对犯罪行为认定及治理的观念。以刑法犯罪定义为研究基点 ,有利于减少纷争 ,有效利用犯罪学研究资源 ,集中解决关键问题。强调刑法定义对犯罪学的约束作用 ,并非否定犯罪学研究的独立性和特殊性。犯罪学不是刑法的辅助学科 ,刑法定义的约束作用不是绝对的、僵化的。

    2000年05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黑社会性质犯罪中证人类型及其心态

    赵可

    在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中 ,证人不作证或不愿作证是一个令执法机关最为棘手的问题。证人主要包括被害人、犯罪行为的目击者、与犯罪组织头目和骨干关系密切的人、犯罪组织成员中主动自首者和叛逆者以及其他知情人。犯罪被害人作为证人具有怕重复被害、怕二次被害、怕卷入刑事诉讼之中、怕罪犯得不到严惩而遗患无穷等心态 ;其它证人也有着各自的心态。

    2000年05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在押经济嫌犯的心理特征及其矫正方法

    马进保,王纪文

    以贪污贿赂犯罪为主要行为方式的经济犯罪嫌疑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在被关押后的心理特征有 :悲观 ,忧郁 ,烦燥 ,恐慌 ,焦虑 ,多疑 ,绝望 ,愤怒。其心理变化经历了心理危险期、情绪震荡期、思想平稳期等三个阶段 ,表现出四种变化规律 :由报复转变为自控 ,由不安转变为适应 ,由冷淡转变为合作 ,由屈从转变为发愤。监管人员可采取一系列措施 ,如依法文明管理监所 ,对经济疑犯实事求是、区别对待 ,创造宽松和谐的监管环境 ,促其向积极方面转化。

    2000年05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建立现代刑侦模式的思考

    汤强

    “网上追逃”的成功引发了建立现代刑侦模式的思考。刑侦工作要适应治安形势的发展 ,掌握斗争主动权 ,必须依靠科技求进步、提高干警素质求发展 ,构建现代化刑事犯罪信息系统 ,扩大其信息的覆盖面和容量 ,对其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以形成全国性犯罪情报信息网络 ,解放被束缚的警力 ,从整体上提高刑事侦查水平。同时 ,强化干警的科技、信息意识 ,提高其素质。

    2000年05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刑事鉴定制度的体制改革与程序重构

    陈永生

    鉴定机构设置的重复和混乱、鉴定人任职资格的缺位、鉴定启动及实施程序的暗箱操作和高度职权化已成为我国司法改革进一步深入和修正后刑事诉讼法全面实施的重要障碍之一。在我国的刑事鉴定制度的改革与重构中 ,有必要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做法 ,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体系 ;建立统一的鉴定人资格和登记注册制度 ;在鉴定程序启动制度上 ,规定法院是惟一有权决定启动鉴定制度的主体 ,赋予辩护方以申请法院进行鉴定的权利 ,规定控辩方可以聘请专家担任技术顾问 ;在鉴定实施程序中 ,构建法院(法官 )对鉴定活动的参与机制 ,强化控辩双方对鉴定活动的参与权 ,完善鉴定人的权利义务及责任制度等。

    2000年05期 8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论司法程序正义与实体公正

    谢计春,宋淑洁

    司法程序正义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对防止司法腐败、保障人权、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困难以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舆论的误导、政治的介入、司法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必要的制度和程序监督 ,使程序正义产生误区 ,客观上给公民个人及家庭造成痛苦和损害 ,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法律的威严和司法机关的形象 ,破坏了社会正常的秩序。为保证实体的正义与公正 ,必须努力加大司法队伍建设 ,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 ,牢固树立诉讼程序法的权威观念 ,依法办案 ,科学办案 ,实事求是地办案 ,建立健全错案追究制 ,依法保护嫌疑人、被告人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000年05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7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刑事诉讼中证人的拒绝证言权

    施卫忠

    拒绝证言权是指证人在司法机关要求其提供证言时基于法定的事由而得以拒绝的权利。各国刑事诉讼中多有此项证人权利的规定。大陆法系国家规定的拒绝证言权的对象和范围相对英美法系国家宽泛。立法者承认证人有拒绝证言的权利 ,是在实体真实与正当程序间价值权衡的结果 ,在逻辑上和学理上是沉默权延伸的必然结果。因此 ,拒绝证言权不仅仅是证据法上的一项抗辩权 ,更应属于基本的人权范畴。拒绝作证权在我国有实行的必要 ,应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证人拒绝作证权制度 ,包括拒绝自陷其罪权、亲属之间拒绝证言权和职业、公务上的拒绝证言权。

    2000年05期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刑事诉讼法中的举证责任

    刘亚丽

    举证责任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核心内容。从行为看 ,举证责任是一种义务 ,从结果看 ,举证责任是一种风险分配负担。在公诉案件中 ,公诉人负有举证责任 ;在自诉案件中 ,自诉人负举证责任 ,被告人没有举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反 ,让被告人举证有很多弊端。

    2000年05期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追述时效期满效力阻却

    陈大成

    我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是指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由于刑法典第 88条的规定未把追诉期内能破的案件与不能破的案件加以区别 ,从而把追诉期限的中断与延长不加区别 ,把追诉时效的效力局限于侦查机关未予立案的隐案 ,范围过于狭窄 ,使国家对追诉时效的立法原则落空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2000年05期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论网络犯罪及其防治对策前瞻

    金泽刚

    在电脑网络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 ,作为负面效应的网络犯罪随之出现 ,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诸如网络入侵、网络盗窃和诈骗、信息炸弹、有害信息传播、非法盗版等等。对付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 ,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 ,发展良好的网络教育文化和网络安全技术 ,而且要建立专门化的网络执行机构和警察队伍 ,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此外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对于打击网络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0年05期 11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6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建立公安基础工作目标考核机制的思考

    李志斌

    公安基础工作目标考核机制的建立要坚持全面性、实效性、导向性、公正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运行机制 ,要深入调查研究 ,紧密围绕公安基础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 ,制订指导公安基础工作长期发展的规范性文件 ,制订配套的目标考核评估标准。考核要有计划 ,有目标 ,加强组织领导、检查指导和综合评估 ;要结合实情 ,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方法进行 ,要敢于动真碰硬讲原则 ,坚决兑现奖惩 ,增强民警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责任感 ,发挥目标考核机制的杠杆作用、引导功能和拉动效应 ,推动公安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2000年05期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加强系统管理 夯实公安基础

    赵开庆

    运用系统理论 ,对于指导和加强公安基础工作 ,实现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安基础工作的综合系统应该包括管理系统、组织系统、信息系统、保障系统、制约系统。公安基础工作综合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为打击处理提供人头、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在利用系统理论加强公安基础工作建设的过程中 ,目光要远、起点要高 ,整体规划、分层推进 ,科学管理、双向考核。

    2000年05期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公安基层组织建设是公安基础工作的根本

    范诃生,单骏初

    强化公安基层组织建设有利于掌握公安工作主动权 ,做到预警在先 ,有利于坚持公安工作中的群众路线 ,有利于公安基础工作的深入发展。目前公安基层组织建设弱化 ,必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 ,抓好派出所的建设 ,教育民警学会做群众工作 ,提高公安基层组织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以切实强化公安基层组织建设。

    2000年05期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李金山,孙孝辉

    加强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是进一步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要使思想政治工作从“无形”向“有形”转变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必须做到“六个坚持” :坚持政治建警 ,全面提高民警政治素质 ,确保队伍政治上绝对忠诚可靠 ;坚持素质强警 ,注重提高教育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严格奖惩考核运行机制 ,切实增强民警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坚持形象树警 ,从人民满意的地方做起 ,从人民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进一步改善和密切警民关系 ;坚持廉洁从警 ,督促民警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规定 ,永葆人民警察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坚持从优待警 ,紧贴民警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 ,积极帮助排忧解难 ,激发民警工作热情 ;坚持榜样示警 ,除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外 ,注意培养、选树先进典型 ,推动争先创优活动向纵深发展。

    2000年05期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城市外来人口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吴春龙,邹俊

    对外来人口的社会管理滞后 ,外来人口法制观念淡薄 ,文化素质低 ,城市治安防范机制不健全 ,是城市外来人口犯罪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因此 ,对城市外来人口除了实行长期的和突击性的管理之外 ,尤其要注意规范管理和长效管理 ,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完善外来人口管理工作还必须树立“依法行政”意识 ,走“科技强警”之路 ,并完善外来人口管理的预警机制。

    2000年05期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实践教学的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和基本要求

    张霞

    实践教学的方案设计 ,是实践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 ;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明确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 ,并使之符合课程要求、专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必须明确教学目的 ,从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 ,做到内容安排恰当、组织协调有序、检查管理有力。

    2000年05期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公安宣传写作”课程建设的思考

    彭耀春

    “公安宣传写作”与“新闻写作”、“文艺创作”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功利性和策划性。“公安宣传写作”的课程教学内容应以公安题材的新闻写作为主体 ,同时兼顾公安宣传常用的非新闻文体 ,包括消息、通讯、案例、电视专题片、思想评论等 ,应强调实践性、针对性和可操性。

    2000年05期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公安英语教学改革

    薛丹云

    为培养公安机关满意的人才 ,公安院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有 :分类教学 ;改变教学形式 ,培养自学能力 ;更新教学手段 ,把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优化第一课堂 ,开辟第二课堂 ;根据需要 ,培养口译和笔译人才。

    2000年05期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世纪初公安院校英语教学的构想

    刘芳

    公安英语教学同其他课程教学一样面临改革的问题。目前公安英语教学模式上的局限性 ,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外交流的影响极为不利。公安英语教学应摒弃形式、注重内容 ,通过有益的教学活动 ,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0年05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敬告作者读者

    2000年05期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