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61385

  • 关于社会稳定若干难题的思维研究

    张跃进;

    针对由“弱势群体”等社会底层民众引发的各种过激行为,“民间非政府组织”来无影、去无踪的各类群体活动,以及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集访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客观存在的各阶层及其相互间既冲突又依存的逻辑关系,承认民间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国际公认和实际存在这一逻辑前提,确立多赢共赢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等现代稳定思维观,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矛盾事件,在动态发展中求稳定保平安。

    2006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拆迁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其防范

    邱乐安;

    目前侵犯拆迁户合法权益的事件屡见不鲜,由此而引发大量的群体性事件,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生产和生活秩序,造成人心涣散,危害社会安定。针对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有必要研究其防范机制,以维护社会安定。

    2006年01期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9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书摘

    2006年01期 17+26+37+42+65+88+161+171+18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再反思

    毛冠楠;

    我国犯罪构成在体系结构上与司法实践存在着严重背离,将犯罪客体驱逐出犯罪构成体系并将独立的违法性判断引入犯罪构成体系是解决这一现状的根本途径。

    2006年01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手机信息诈骗犯罪方式、原因及预防

    周环宇;

    犯罪成本小、难度小、手段简单易行、受害者贪小便宜、法律法规存在空白,是手机信息诈骗犯罪猖獗的主要原因。严防“手机犯罪”,要加紧立法,加强管理,提高手机用户的防范意识,并采取专项打击治理方式,集中打击手机信息诈骗犯罪。

    2006年01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完善我国侦查目的实现方式的制度构想

    王福相;李贵清;

    法治理念下我国侦查目的应由终极目的、深层目的、表层目的三个层次构成。要克服我国现行侦查目的实现方式的缺陷,加强侦查程序公开制度建设,科学规定侦查阶段辩护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增强侦查程序的中立性,强化侦查机关的客观公正义务,确立侦查中的司法审查机制,建立科学的羁押制度,赋予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有沉默的权利,确立科学规范的权利告知程序。

    2006年01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析我国经侦工作的组成体系

    汤强;

    我国经济犯罪侦查组成体系包括侦查行动体系、侦查支援体系、侦查协作体系、侦查保障体系、侦查监督体系在内的以“块”为主的横向组织结构和以“条”为主的纵向结构。侦查活动能否高效运转、侦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侦查组织结构是否完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我国经济犯罪侦查组织已经初具规模,但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弊病,其改革任重道远。

    2006年01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众传媒在侦查中的应用

    董坤;

    大众传媒与侦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侦查主体应当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犯罪实施前、实施阶段以及实施后不同阶段的作用。侦查主体对大众传媒应坚持法制原则、需要与可能原则以及时效性原则。在侦查中一方面注意运用大众传媒依靠群众,发现线索,寻找证据,揭露犯罪;另一方面加紧深入研究如何运用大众传媒,利用其传播信息的多导向性以及针对不同群体对信息解读自身的特定理解,直接影响调动犯罪嫌疑人,加快破案进程。

    2006年01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村民委员会刑法地位重构

    姜涛;

    村民委员会在现行刑法立法上严重缺位。我国宪法、民法直接调整的对象包括村委会这一自治组织,刑法中应确立村民委员会的犯罪主体资格,将村民委员会归位到单位犯罪主体范围中,确定村民委员会为非禁刑的执行机关。

    2006年01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赌博罪的认定及其立法完善

    毛建军;

    我国刑法对赌博罪的规定适用范围过窄,不能适应当前赌博活动发展的新特点,应当及时调整打击重点,对赌博罪进行细化,提高赌博罪的法定刑,在量刑时加大罚金刑的处罚金额。同时,正确处理网络赌博、非彩票赌博和赌博中涉及其他犯罪的定罪量刑,以实现罪刑相适应,防止和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

    2006年01期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53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司法认定

    满炫;

    司法实践中,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行为进行刑事追诉时,容易走向两种极端:一是对商业秘密保护不力,该立案而不立案,放纵了犯罪;一是动辄以他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为由,插手到当事人的民事、经济纠纷之中,侵害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的原因在于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司法认定具有不确定性。我国在立法上应明确什么是商业秘密,哪些行为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等。

    2006年01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居住权与我国的立法选择

    葛丽君;

    居住权是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是一种以住宅为标的的物权。我国物权法应当规定居住权制度。一可以切实保护老年人、妇女以及未成年人居住他人住房的权利;二可以充分尊重财产所有人的意志和心愿;三能体现公民之间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互相接济的道德风尚。

    2006年01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房屋二重买卖的法律规制

    廖兴存;

    房屋二重买卖中前后两个合同都有效力,其中履行登记手续方所取得的房屋所有权受法律保护。第一买受人可以追究卖方的违约责任和第二买受人的债权侵权责任。

    2006年01期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行政执法自由裁量中的利益衡量

    李承华;

    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中,价值负荷的“德性”行政人是利益衡量的出发点,法律的适用与法律解释是利益衡量的形式,价值判断是利益衡量的实质,整合法律是利益衡量的功用。当代行政执法中行政人应当积极而审慎地运用利益衡量方法追求善治。

    2006年01期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公安行政法维度内的非权力行政方式

    余湘青;

    非权力行政方式是行政民主化、科学化进程的产物,在现代行政领域中有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价值和广阔空间。随着公安行政向服务行政、说理行政和指导行政的转变,运用非权力行政方式成为公安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公安非权力行政方式日趋多样化,其中公安行政指导、公安行政契约、公安行政调解是最主要的行为类型。非权力行政方式在行政实务中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和特殊矛盾,需要运用行政法治原则积极采取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2006年01期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行业自律

    陈承堂;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趋于完善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凸显其特有的自律功能。行业自律作为行业协会的首要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行业自律规章对协会成员进行约束。行业协会“立法”的形式包括章程、行业道德规范、行业自律公约。行业自律有其特定的权力来源,行业自律与协会成员的经济活动自由权并不冲突。

    2006年01期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65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与法治

    侯惠勤;郭榛树;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事关治国模式选择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古代法哲学和西方法哲学(本文主要指自然法学和分析法学)虽然对此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它们的根本出发点是错误的,因而根本不可能科学地揭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当今中国的治国模式正经历着从德治向法治的重大转型,这必然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的同时,重新审视和构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2006年01期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67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学家视野中的法与社会

    林端;赵呐;

    中国人要重新理解自己的文化,而不是在鸦片战争以来节节失败基础上缺乏民族信心的立场上误解中国文化传统。我们必须很完整地思考法律在当代中国人的社会究竟可能会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我们接受来的西文的法律有否可能在中国人的地上生根还是继续水土不服。我们必须把法律放在完整的、比较广泛的脉络里面加以探讨。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主体性、自信心在自己承认和别人承认的双重承认的脉络中,可能逐步建立起自己特定的立场,然后逐步走出自己的道路。

    2006年01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刑事司法改革观透析

    陈志军;

    刑事司法制度是现代法治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之一,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关改革的各种观念纷纷呈现。在众多观点中,对如何设计刑事司法改革的目标以及如何对待西方刑事法律制度的移植等问题产生了理性与理想的分野,接轨与并轨的碰撞。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必须立足于本国现实,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益的法治经验,并进行必要的变通,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司法体制。

    2006年01期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朝《市舶条法》基本范畴简析

    任满军;

    宋朝的《市舶条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海商法。它系统地规定了海外贸易的主管机关、贸易主体、出入境管理、经营许可证以及外商保护制度等内容,从而构建了古代海商法的基本框架。它不仅对中国后世直至当代国内海商法具有典范性意义,而且在国际层面上,尤其对当时周边国家的海商法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6年01期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0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也谈慎刑——兼与陈松、熊建先生商榷

    王伟凯;

    慎刑作为中国古代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减少冤狱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慎刑主要针对的是死刑及笞杖罪以上的判罚,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预想效果。慎刑与恤刑有着本质不同,而且明代的厂卫制度也并非对慎刑的监督,而是司法审判制度的一种弊政。

    2006年01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美英警务新战略——情报制导战略述评

    梅建明;

    情报制导战略以芝加哥学派的环境犯罪学为理论基础,借助于犯罪地理画像和犯罪热点成像技术,是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为实现预防和打击犯罪的目标而把警察管理和行动建立在动态的收集、分析、测绘犯罪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警务工作模式。其工作模式有五个要素:明确的目标、准确和及时的情报、有效的战术、迅速部署警力和相关资源、积极的后援和评估工作。

    2006年01期 11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68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公安业务流程重塑机制

    王庆锋;

    公安服务水平和质量已成为公民评价执政党和政府形象、效率的日益重要的示标之一。公安质量管理可以引入国外质量管理中的业务流程重塑机制。公安部门业务流程重塑机制界定为:为改进公安部门质量以提高公众满意度而对其业务流程实施激进的和根本的战略再设计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2006年01期 125-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警察体育与警务技能辨析

    王海源;

    警察体育是一种健全警察身体的基础教育活动,是发展警察体能、增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体育训练活动,具有体育科学和体育教育的属性。警务技能是一种增强警察职业技术的能力的应用教育活动,是警察掌握职业技术,增强实战技能,提高战术意识,满足警务活动需求的技能训练活动,具有应用学科和应用教育的属性。前者是以身体教育为目标的基础教育,后者是以职业教育为目标的应用教育。两者既有鲜明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征。

    2006年01期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13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传统惩贪立法初探——兼论我国当代刑法惩贪立法的完善

    叶晓川;叶乐锋;陈钦状;

    中国传统惩贪立法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法制文明早熟性和广博性的重要体现。中国传统惩贪立法具有一准乎礼、从严惩处、轻处“公罪”、重处“私罪”、制裁措施多样化等特点,当代中国刑法典惩贪立法应予以借鉴。

    2006年01期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腐败与体制的内在关联及应对之策

    王庆新;

    不合理的行政体制是公职人员腐败的主要根源。防治腐败应加强公职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有利于反腐防腐的社会氛围,使公职人员的行为更加符合公众利益,追求工作绩效,具有强烈的荣誉感、责任感,更重要的是从转变政府职能和法规建设入手,创建新型行政体系。

    2006年01期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博弈论分析

    罗瑞林;汪斌;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对各阶段交通事故归责原则进行博弈论分析,可发现我国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正在不断演进。《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确立的归责原则顺应了世界潮流,也是现阶段较为理想的归责模式,但并不完美,有待进一步修正和改进。

    2006年01期 148-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7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

    龚鹏飞;

    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法律性质、主体方面、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对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可以简化处理交通事故的程序,方便当事人,节省诉讼成本。

    2006年01期 15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14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足底乳突花纹分布规律探讨

    徐同祥;马健;

    指纹具有人各不同、终身不变的特性。足底乳突花纹也具有人各不同且终身不变的特性。研究足底乳突纹线的分布规律,可以区别手纹与足纹,分析案发过程中留痕人员的动作,区别左右脚,确定足迹的留痕部位,如果留痕条件好,可以推算整个足迹的大小、嫌疑人的胖瘦、性别等等,并进行同一认定。

    2006年01期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问题

    邱云亮;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具法定证明力,不能当然地成为法院定案的依据。在医疗事故的法庭审理中,当事人应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进行质证。医疗事故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回答鉴定过程中的有关技术性问题,应成为其法定义务。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若医疗机构对于鉴定组的调查询问不能给予合理的解析,要承担不利后果。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效监督的另一个途径是专家辅助人制度。

    2006年01期 168-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以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拓宽公安队伍管理思路

    汤勇仁;

    公安内部管理体制和模式目前仍停留在老一套的工作方法上,很难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公安机关可以将绩效管理、质量认证、知识管理等现代企业的优秀管理理念和先进管理方法运用到公安队伍管理中。

    2006年01期 172-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信息构建与公安信息管理

    徐国利;

    信息构建有利于更好地规范公安信息管理,把复杂的信息变得明晰,帮助公安民警有效地实现其信息需求。运用信息构建思想,可从信息资源框架、信息技术框架和业务流程框架三个方面构建公安信息框架。

    2006年01期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46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澳大利亚警方MDP培训介绍

    叶氢;

    MDP培训旨在提高即将晋升警衔(职务)警察的领导和管理才能,以便其更好地承担新岗位的职责。课程集中阐述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执行三个重点环节。要求学员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领导、管理、沟通能力。尤其是MDP课程的第三级,即PMM003培训,更是要求学员学习战备管理、变化管理课程及领导科学课程,学会制定战略计划,进行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执行。

    2006年01期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济犯罪侦查专业课程设置构想

    张磊;

    经济犯罪侦查专业课程设置分为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两大部分。理论教学环节主要体现对学生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基本业务知识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警察实战技能、侦查思维和技能以及写作技能等。

    2006年01期 18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谈公安院校素质教育

    王迪;曹文智;

    公安院校大学生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相当的军事素养,在身体素质方面更要具有与公安工作相适应的身体对抗性、快速反应性和连续作战的抗疲劳能力。基于公安工作对公安院校大学生在素质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公安院校要加快推进素质教育。

    2006年01期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与学生人格塑造

    钱洁;

    公安院校新生同时面临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从一名普通学生到一名预备警官的角色转变,在新入校的适应时期对公安院校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对公安院校学生的警务化管理要求可以与基于学生心理特点的人格塑造紧密结合起来,发挥中队长的示范作用,树立学生群体中的榜样,宣传公安实战中的先进典型,激励公安专业大学生塑造优良的人格品质。

    2006年01期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0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公安院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管理

    赵荣生;

    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公安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使用优势。当前公安院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对不足,其配备方案不合理,使用效益低,对设备管理大多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公安院校要配置少而精、功能全、易操作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加强对教员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加强对电教课代表的培训与管理。

    2006年01期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