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兆端;
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基本特征之一。维护和实现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一种动态平衡、相对有序的稳定观,建立健全利益调整和矛盾排解的社会稳定机制,设置充分表达、合法参与的社会稳定安全阀,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实行对社会稳定的善治,开发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社会稳定之源,努力追求和实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社会稳定目标。
2006年03期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焱;
随着新型集体消费单位———社区的兴起,公共安全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和个别化,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公共安全市场形成并有所发展。公共安全市场的制度安排应当是由政府集中控制提供更多的间接服务,由市场中企业提供多样化、个别化的直接服务,公众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运行模式。新型社会公共安全模式特别应在社区治安和犯罪预防方面突出体现公共安全市场的特点。
2006年03期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肖剑鸣;郑怀瑾;宋晓晨;
对网络犯罪罪因系统进行系统机制分析,有助于探明网络犯罪产生的原理,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在对网络犯罪社会原因、个体原因及犯罪场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涉及机制性的问题。事实上,犯罪心理尤其是犯罪动机引起犯罪行为的作为方式和心理过程就构成了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在网络犯罪的犯罪场分析中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的分析也是机制论的一种体现。可以说机制论是通过对犯罪原因的研究来进行犯罪本体范畴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理论工具。
2006年03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锡海;
犯罪是文化的产物,特定的犯罪类型必然与特定的文化形态密切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犯罪是市场文化的产物。转型期的市场文化为经济犯罪的诱发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市场文化观念的负效应是滋生经济犯罪的温床,市场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是诱发经济犯罪的动因,市场文化建设中的不良倾向是诱发经济犯罪的重要条件。因此,提升市场文化,从各个方面加强市场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控制经济犯罪。
2006年03期 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德林;
犯罪季节性因地不同,会随犯罪“利润、市场”的变化而稍稍滞后地发生变化,同时,社会政策特别是刑事政策的调整和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会对犯罪季节性产生一定影响。总体说来,犯罪季节性只是缓慢减弱,而决不会骤然改变或断然消失。
2006年03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正鸣;宋远升;
侦查价值的确立,是侦查目的、侦查原则、侦查行为等一系列原则制度确立的基础。对侦查价值如何回答,以及回答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侦查中其他制度是否正确的确立,关系到个人基本权利和价值是否得到认可和尊重,关系到国家的刑事政策是否能得到实现。
2006年03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0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郝宏奎;
劫持人质案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从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看,劫持犯罪行为受特定动机支配,具有一定的目的指向性;从犯罪手段看,具有暴力性,劫持者一般凭借有特定的犯罪工具;从涉案人员构成看,波及方面较多;从犯罪表现形态和发展变化情况看,犯罪行为具有暴露性并表现为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案件对处置活动的反向作用情况看,劫持者对警方的处置活动具有很强的制约性。
2006年03期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92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许江;鲁杰;沈萍;麻慧;
2005年江苏省刑事诉讼法学研讨会共收到论文65篇,会议讨论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辩护、证据、强制措施、诉讼程序以及刑事案件质量保证机制等十个方面的问题。
2006年03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康树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建立在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减轻刑事政策基础之上的,充分考虑了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不违背刑法规定的前提下对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做出了区别于成年人的规定。
2006年03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管瑞哲;
终端用户使用BT软件分享行为是一种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表现,其明知下载即上传,主观上对于本人行为将侵犯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必然持有积极追求危害结果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故意。但依据目前我国刑法,这种行为尚不能构成犯罪。BT技术的使用使得著作权侵权主体更加广泛,侵权目的更易得逞,侵权危害更加加剧,必须追究终端用户内容服务提供者、网络服务提供者、BT软件提供者的刑事责任。
2006年03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俊;
思想与表达两分法原则被称为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目前仅在《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对思想与表达两分法原则进行了规定,而著作权法却没有确立这一原则。有必要在著作权法中确立这一原则,并在司法审判中使用与之相配套的方法论。
2006年03期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0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苏哲;2006年03期 77+83+86+122+127+136+175+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倪哲慧;
反垄断法立法理念应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经济民主,应从加强对行政垄断的规制入手,规范程序,健全机构,借鉴世界各国反垄断法实施机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反垄断法制建设。
2006年03期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成平;
诉讼时效制度作为我国民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其目的在于促使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保护交易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经济秩序。在民事诉讼中,当遇到原告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已届满,而被告又未提出诉讼时效期间已届满的抗辩时,法官应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而不待当事人主张而适用。
2006年03期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学贤;邹焕聪;
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两大模式不再截然分野,走向互相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模式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现行的强职权主义行政审判模式日益显示出与生俱来的弊病,必须加以抛弃。我国未来的行政审判模式既不应是当事人主义,也不应是职权主义,而应选择职权—当事人主义,并按照此种模式对我国行政诉讼有关制度进行重新设计。
2006年03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宇玥;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基础由四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方面组成,即人民主权、司法民主、司法公正、权力监督。权力监督是其内核。人民监督员制度是现行检察制度基本框架之内的一项制度创新,进一步健全了对检察权的监督制约机制。
2006年03期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斌;
《治安管理处罚法》一方面赋予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更大的行政执法权力,另一方面通过减小处罚幅度、完善处罚程序和加强法律救济对警察权力进行必要的规制,使得警察权力与公民、社会组织的权利达到平衡与和谐。《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和谐理念为主导,创立了一种新的法律对国家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调整机制———平衡,为中国建立理性的行政法律制度奠定基础。
2006年03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明新;周林刚;屠凯;
《清华法学》第七、八、九辑分别以最高法院、法典化、法律现代性与法学教育为专题同时推出,表面看来,颇有呼应时下法制建设有关司法改革、民法典立法、法学教育等热点话题之意。但各辑文章之立意,却寻求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保持平衡,追求学术自身的理性品质和深度。第七辑“最高法院研究”专号,专论部分六篇论文,中外各三,中国与西方的比较、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宏观与微观的描述分析,可使读者对法律帝国之心脏———最高法院的旧貌和新颜、内部和外观、静态和动感有较为真切的察觉和感知。第八辑“法典化研究”专号的用意,似欲容纳尽量丰富的观察视角,所刊文章关系到法典化的“先进”国家和后发国家,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作者们或在法典化的文化和政治因素落脚,或在法典化的技术和学术史着墨,或从法典化面临的现状、历史和可展望的前景进入。第九辑“法律现代性与法学教育”专号,特稿基本来自2005年春夏之交清华大学法学院举办的“法理学与法律现代性国际研讨会”。以“国际研讨会”的形式,交流而“较劲”,介绍又借鉴,展现了切磋琢磨的学界真谛。本刊特别选载一组针对《清华法学》这三辑的评论文章,意在对《清华法学》所倡之学风给予呼应,并祈学界同仁就更多的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
2006年03期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璐;
法律最早是作为个人的诉求而出现的,个人的诉求体现的是法律的本质要求,而强制和准许只是法律的特征。由于诉求的具体内容只与所处的社会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在同一社会中的大众有着一致的诉求,就形成了法律。法律规范会在某种意义上影响法律过程,可能会阻碍民众实现诉求。
2006年03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瑗异;
司法是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解决纠纷、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权力的行使与立法权力、行政权力的行使截然不同,独立性和国家统一性是司法权最主要的特征。救济是司法的最终功能,示范是司法最重要的作用,实现正义是司法的终极价值准则。
2006年03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钱大群;
以枉徒折抵课役之法为代表的唐律中对枉服徒役者的补偿制度,比起现代的国家赔偿来差距很大,但其制度上的发端在唐代已经完成。唐代官府因不作为给民众造成损失的不赔偿。
2006年03期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霞;
南京国民政府在政治上始终贯彻一党专政的方针,与此相适应,在新闻舆论事业上实行新闻统制政策,将强化其自身的新闻事业获取“新闻最高领导权”作为新闻统制的核心,因此在不同时期颁发了大量的新闻法律法规,其中不乏针对特殊形势的非常法。这些非常法的法律效力甚至高于宪法。新闻法的执法主体也由司法机关变成了行政执政人员,新闻法律法规成为了官员控制新闻舆论,打击破坏新闻载体的借口,新闻事业偏离了“法治”道路,新闻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公正性遭到极大破坏。
2006年03期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1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康大民;
公安预防是全面的,强化预防是公安工作保障社会和谐的首选策略。公安预防有狭义的公安预防与广义的公安预防,其总目标相同,即减少治安危害的发生。“预防为主”强调预防的主导意义。“安全第一”是“预防为主”的大背景。公安预防是最节约、最高效益的公安对策。建立公安预防的道德防线,推进公安预防的“人民战争”,建立公安预防科学体系。
2006年03期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永;
公安机关执行力是完成战略任务所需要的系统化的能力,现阶段集中体现为快速反应、实际作战和依法办事能力。执行力在公安机关具有特殊重要性,是新型警务运行机制的核心取向。提升公安机关执行力,构建新型警务运行机制,要从打造执行力组织、改进执行流程、建立执行文化、提高执行主体素质、消除执行障碍、创设执行工具出发,综合采取优化组织架构、推行执法管理新模式、改善警务运行环境、加强民警实战培训、增进同步协调和激发工作活力等措施。
2006年03期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雷冬文;
青少年在黑社会性质组织谋求合法性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建构功能。其表现在提供了主要的人力支持,使这些黑社会性质组织首先在青少年群体内获得合法性,为其进一步在其他社会群体内争取合法性奠定基础;提供大量的经济支持,从而为黑社会性质组织谋求合法性所必需的经济基础做出贡献;提供主要的暴力支持,从而为黑社会性质组织谋求合法性建构权力基础。要想根除黑社会性质组织,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2006年03期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飞;赵素萍;
恐怖主义案件是一种特殊的刑事案件。在恐怖主义案件侦查过程中现场勘查要细致展开搜索,注意寻找和发现现场的摄像设备,进行广泛的调查访问,设立公众热线;要借助案件发生背景,结合情报,声称对恐怖事件负责的电话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案情对恐怖主义案件进行串并案,对恐怖组织的据点进行搜查现线索,准确认定恐怖主义案件犯罪实施对象。
2006年03期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海平;
我国正面临各种不同形式恐怖犯罪的威胁,警察理应成为打击恐怖犯罪的主角,我国现行反恐警察体制却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因此,需要完善我国的反恐警察体制,在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设置专业的反恐警察队伍;要完善反恐工作机制和运行程序,重视情报信息搜集分析在反恐中的作用;加大对反恐警察的人力和资金投入,有效打击恐怖犯罪。
2006年03期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52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武堃;
非现场执法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技术监控记录资料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的一种执法手段,其执法程序目前尚不够规范。交通管理部门应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提高公安非现场执法的技术水平,将告知程序落到实处,努力实现法律的价值追求。
2006年03期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642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郏红雯;
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可以增强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实现交通管理的社会化,保障良好的交通秩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实现道路交通有序、安全和畅通提供坚实保障。目前,我国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尚未充分发挥强大效应,应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切实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2006年03期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玮;林明坤;刘持平;
基因决定指纹的性状特征,指纹是基因的外在表现形式。对2000例汉族人男性指纹采用规范的十指指纹分析法,得出七项指纹参数正常值,十指指纹3003种组合的观察数据和期望频率,特别是对桡向斗形纹进行的数据统计,为深入人类学、医学肤纹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研究发现,指纹基因分布在我国人群中是稳定均衡分布,没有受到外来指纹基因的混合冲击。其分布具有非随机性,相容的差异性,指纹基因的原始性和突变性,指纹基因与指纹基因的相关性,和Wr指纹基因有遗传优势等特点。
2006年03期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47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吴雪冬;吕晓森;洪伟;
通过对发射五一式7.62mm手枪弹的国内常见枪支射击弹头痕迹进行全面系统的观测、统计和分析,发现了各种枪支在装弹过程形成痕迹的主要差异点,以区分54式手枪、79式和85式微型冲锋枪等枪种。
2006年03期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34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斌;李锐;
我国司法鉴定体制目前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机构重叠,资源浪费,鉴定效力不明确,增加了诉讼成本。《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规定鉴定机构必须独立,实现鉴定机构的社会化、统一化和专业化;要求审鉴分离,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同时明确了鉴定内容。我国要进一步完善司法鉴定体制,制定统一的鉴定标准和收费标准,完善对鉴定结果的监督,建立鉴定人出庭质证的补偿制度,处理好公检法在职人员与民间鉴定机构的关系。
2006年03期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方萍;
我国鉴定制度目前存在诸多弊端,应立法改革,强化鉴定人员资格确认工作,规范重新鉴定启动的标准,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以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
2006年03期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台治强;李靖;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犯罪分子动辄暴力拒捕,滥杀无辜,甚至持枪、持爆炸物与警察公开对抗,民警在执法活动中伤亡的人数逐年大幅度上升。造成民警伤亡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武器使用、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性,部分民警察射击技术不过硬、枪战意识差是重要原因。
2006年03期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9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导中;
公安本科院校科研目前普遍存在研究方向分散,研究成果数量少、层次低、成果应用转化少等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在于结合公安院校科研的基础和优势,选择既有社会需要又适合公安院校的研究定位。公安本科院校科研应以基础信息研究、教育训练研究、学科建设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为主。
2006年03期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虹;周亚红;蔡锡兰;郑天;
江苏警官学院法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属100个省级基础课实验示范中心之一。在创建过程中,其在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善、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开放、队伍建设等方面获得一定经验和成绩。
2006年03期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林;邓荣华;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法学专业因其就业面狭窄,已经成为低就业率的一个专业。调查表明,法学专业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比较理性,明显感到就业的压力。调查同时显示,法学专业学生将报考公务员列为就业首选目标,大城市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是就业首选地,对就业后收入期望值偏高。
2006年03期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80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徐洁;
警体训练损伤是指由警体训练而导致肌肉和骨骼系统的损伤。发生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说来,主要有身体的原因和造成损伤的直接客观原因两个方面。这其中,有管理方面的因素如组织工作不力等。因此,预防上应采取综合防护措施。
2006年03期 1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前进;
公安院校教学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其结合的基础是两者主要作用对象的同一性,坚持以学生为本;其关键是加强以中队长为主体的政工队伍建设和管理,使其能够胜任教学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任务;其重点是加强对“两课”教学的课堂管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其目标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其要求是教学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创新;其纽带是加强学生党、团支部的建设和管理。两者统一于培养政治坚定、忠于职守、勇于奉献的人民警察的公安教育中。
2006年03期 19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爱民;
公安院校教务管理目前尚停留在传统型、事务型管理水平上,影响公安院校的教学工作。应不断提高公安院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对公安院校教务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和管理,建立合理考核机制,真正使公安院校教务管理工作出成效,推动公安教育发展。
2006年03期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