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59425

刑事法研究

  • 国际法视角下商标犯罪刑法适用若干疑难问题探析

    高铭暄;张杰;

    对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商标犯罪中若干疑难问题,应当以有关商标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公约的具体规定及其所体现精神为参照加以解决。商标犯罪中的"注册商标"应当包括服务商标;驰名商标应在刑事领域予以特殊保护,但驰名商标"淡化行为"不宜认定为犯罪;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目前难以直接认定为假冒注册商标罪;对商标犯罪入罪标准所涉及之"违法所得数额"、"销售金额"、"非法经营数额"等概念,同样应结合国际法并参照有关司法解释予以正确理解。

    2008年03期 No.118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34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刑法规制

    傅跃建;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是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去除其使用在商品上的注册商标或者将商品上的注册商标更换为其他商标,并销售这些商品的行为。作为商标侵权行为的一种,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比其他商标侵权行为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用民商事法律规制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力度有所不够,但我国刑法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缺乏规定。有必要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进行刑法规制,以充分保护商标法益和市场经济秩序。

    2008年03期 No.118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时代的知识产权犯罪及其防治”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军明;郭磊;马宁;

    2008年4月22-24日,"全球化时代的知识产权犯罪及其防治"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义乌市召开,参会论文50余篇,百余名代表参会。会议分"知识产权犯罪的犯罪学研究"、"知识产权犯罪的实体法研究"、"知识产权犯罪的程序法研究及外国刑事法对中国的借鉴"、"知识产权犯罪的司法实务研究"、"全球化时代与中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立法与司法完善"五个单元展开学术研讨,与会者不仅坚守对刑法基础理论的分析,亦对刑法适用层面予以关注,学术研讨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现实性和前沿性。

    2008年03期 No.118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罚金刑易科制度

    杨帆;张瀚文;

    罚金刑可避免短期自由刑的弊端,使刑罚的轻缓化得以推进,但司法实践中罚金刑判决难以执行,强制缴纳、随时缴纳存在弊端。基于金钱的可转移性和非专属性,罚金刑执行难乃世界性的难题。借鉴各国的罚金刑易科自由刑、劳役、训诫或民事管制的制度,我国建立罚金刑易科制度,宜对恶意逃避缴纳罚金者易科自由刑,对确实无能力缴纳罚金者易科管制。

    2008年03期 No.118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单位累犯立法的模式选择及理论构建

    陈小彪;

    在现行刑法全面确立单位犯罪的前提下,对于刑法中是否规定了单位累犯,理论和实务界存有一定的争议,虽然目前立法并未作出相应规定,但是应该承认单位累犯,所以有必要完善累犯的立法规定。单位累犯的立法模式存在"自然人累犯与单位累犯分立模式"和"自然人累犯与单位累犯并立模式"两种可能模式,其中分立模式中又存在完全分立和部分分立两种,建议我国刑法采取自然人累犯与单位累犯并立模式。

    2008年03期 No.118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涉税刑事执法与行政执法衔接若干问题思考

    叶伟民;张瑨;

    涉税案件刑事执法与行政执法的衔接由于立法不完善、利益驱动、外来因素干预等原因出现移送衔接、税务机关与公安机关衔接中司法鉴定资格、涉税犯罪与涉税行政违法问题的法律衔接等方面的问题,税务机关与公安机关之间要做好税收犯罪移送工作,解决侦查工作中遇到的司法鉴定问题,法律规定方面要完善涉税犯罪行为与行政违法行为的衔接。

    2008年03期 No.118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书摘

  • 官商关系:中国商业法制的一个前置话题

    苏哲;

    <正>姜明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官商关系是决定商法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重要力量。不独中国惟是,西方亦然。只是二者经行的道路迥异而已。因此,继续坚持"西方中心主义"的论调,单纯提倡由国家继受西方现代商法文本、

    2008年03期 No.118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汇丰银行与中国金融研究

    苏哲;

    <正>巫云仙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高德步在该书《序》中写道:"本书不仅从宏观上关注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问题,而且还从微观上关注外资银行重新进入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问题。汇丰银行是一个与中国既有历史渊源,又有

    2008年03期 No.118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边缘社会主义的起源

    苏哲;

    <正>宋朝龙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著者在该书《序言》中写道:"本书的任务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整体发展中,考察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的根据和起源。选择‘边缘社会主义’而不沿用‘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是因为‘边缘’能揭

    2008年03期 No.118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埃及民法典

    苏哲;

    <正>根据1948年英文版翻译黄文煌译,蒋军洲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徐国栋在该书《<埃及民法典>绪言》中介绍说:"1948年《埃及民法典》包括一个序编和两正编。序编的第一章涉及法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冲突,异想天开地把关于国际私法的规则容纳其中。第二

    2008年03期 No.118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个人征信法律制度研究

    苏哲;

    <正>艾茜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赵旭东在该书《序言》中写道:"我国关于个人征信方面的法律规范尚不多,相关的学术研究也较为薄弱。除对个别问题有一些零散的研究外,尚缺少系统的研究。艾茜博士在本书中对个人征信法律

    2008年03期 No.118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代中国法治路径的理论探索

    苏哲;

    <正>蒋传光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版围绕中国法治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这个主题所进行的研究,在我已有的成果中,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如当代中国宪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依法治政的宪政价值、中国特色宪政体制的构建等;

    2008年03期 No.118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让事物“说话”——后现象学与技术科学

    苏哲;

    <正>[美]唐.伊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著者在该书《中译本前言》中写道:"这一系列的讲座主题是后现象学和技术科学。我先从后现象学的问题开始,描述了现象学和实用主义的融合如何适用于分析科学和技术。然后我简单回顾了科学

    2008年03期 No.118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建议稿]

    苏哲;

    <正>罗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罗伟在该书《前言》中写道:"法律引注指的是在书写法律文书或法学著作时,对文中所引用的法律依据或者文献,注明其出处,以便帮助读者了解和印证法律渊源和其他法律工作者的观点。笔者已

    2008年03期 No.118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政治理论的重构

    苏哲;

    <正>[美国]理查德.J.伯恩斯坦著,黄瑞祺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8年4月版著者伯恩斯坦在该书《中文版序》中介绍说:"《社会政治理论的重构》一书已出版三十余年,从那时起,所有社会科学以及我们对社会政治理论的理解都发生了剧烈的变迁。不过,我仍然相信在

    2008年03期 No.118 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求真集——我的治学之路

    苏哲;

    <正>崔敏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版本书是崔敏教授对人生经历与治学经验的回顾与总结。本书第一辑为"人生轨迹",先将作者的身世和坎坷经历作概略交代。其后的各辑,大致依写作

    2008年03期 No.118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实在的建构

    苏哲;

    <正>[美]约翰.R.塞尔著,李步楼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4月版著者在该书的"结论"中写道:"要理解我在本书中所论证的要点的隐含意思,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在我看来,我们倾向于在生物学与文化之间作出传统的对立正像身心之间的传统对立一样是错误的。

    2008年03期 No.118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预防犯罪

    苏哲;

    <正>冯树梁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著者在该书《作者敬言》中写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主要从事犯罪问题和犯罪学研究,主攻预防犯罪方向。收入本书的是我历年来发表于各种正式刊物上和相应论文集中独立成篇的论文,共61篇。

    2008年03期 No.118 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毒品犯罪证据研究

    苏哲;

    <正>崔敏、陈存仪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政法机关内部发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毒品犯罪证据研究"课题组顾问杨凤瑞在该书《序(一)》中介绍说:"全书分11个专题,对毒品犯罪中‘明知’的认定、技侦手段的运用、警察出庭作证、死刑案件的

    2008年03期 No.118 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3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吸毒人群调查

    苏哲;

    <正>韩丹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版著者该书《前言》中介绍说:"本书的结构分成七辑。第一辑、第二辑是我对新型毒品吸食者的访谈,第三、四、五、六辑是我对传统毒品(海洛因)吸食者的访谈,第七辑对吸毒问题进行了理论探

    2008年03期 No.118 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当与善

    苏哲;

    <正>[英]戴维.罗斯著,菲利普.斯特拉顿-莱克编,林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4月版《正当与善》是戴维.罗斯代表作,1930年初版,2002年重版,是伦理直觉主义的代表作品,该学说在最近两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是英国的统领性道德理论。

    2008年03期 No.118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5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宪法行政法研究

  • 公共危机处置及政府信息公开

    魏惠斌;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危机事件高频率发生期,且发生的公共危机在不断地显露出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当前我国政府和社会仍处在公共危机管理的探索阶段,缺乏有效的措施,尚未构建完善的体系。根据近几年公共危机处置的教训,借鉴国外危机管理的经验,我国政府不仅要明确危机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有针对性的制度和组织规划,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危机控制管理体系。同时更加稳健地推动信息公开,尤其是公共危机信息公开制度。

    2008年03期 No.118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46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民用运力国防动员征用补偿的法理分析

    张兴国;袁平;

    民用运力国防动员征用属于行政紧急征用,民用运力征用制度应遵循现代财产征用法律原理,对于在国家行使民用运力动员权过程中权利受损的单位和个人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我国民用运力国防动员征用的相关法律欠缺有关征用及补偿的程序。为落实宪法的要求,应尽快完善民用运力征用补偿标准以及救济机制,切实保障被征用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2008年03期 No.118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21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长江三角洲地区横向府际关系——从法律视角提出的要求

    冯望;温彬彬;

    府际关系即政府之间的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府际关系多靠政策调整,且随意性大。应当将府际关系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使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地区当前府际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试从法律的角度对横向府际间关系提出新的要求。

    2008年03期 No.118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民商法研究

  • 论取得时效制度构建及其意义

    夏燕;

    取得时效制是指无权占有人以行使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意思公然、和平和持续占有他人的物达到一定期间从而取得所占有物的所有权或其他权利的制度。很多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瑞士等都有关于取得时效的规定。其价值在于保证交易安全,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有利于发挥物尽其用的功能,有利于证据收集和判断以及时解决纠纷,对完善民法制度也有重要意义。随着学界对取得时效制度讨论的逐渐深入和立法机关对相关立法的不断完善,中国未来的民法典必将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内容完备的取得时效制度。

    2008年03期 No.118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关联交易的公司法规制

    辛炳辰;刘玲芳;

    我国《公司法》规定了关联关系、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概念,同时还设置了实际控制人表决权排除制度、大股东的诚信义务以及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关联交易的有序进行起到了规制作用,但在保护关联企业从属公司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层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订立有控制合同或利润转移合同时,控制企业必须在合同上订明提供一定的金钱给付作为对少数股东的补偿;在没有订立控制合同的情况下,控制企业不得利用其影响力为或不作为不利于从属企业的行为或措施;同时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控制权人诚信义务,对从属公司及其少数股东进行保护。公司人格否认原则是保护从属公司债权人的有效制度。

    2008年03期 No.118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法学理论研究

  • 过去三十五年的美国法律文化

    劳伦斯·弗里德曼;刘育梅;

    科学和技术是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美国过去的35年是一个巨大的秩序重构的过程,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都发生了眩目的变化,社会变化渗透到法律的每个机理当中,原先确定不变的法律理念受到了进一步的冲击。最显著的表现是增强了美国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构成了民权革命及其副产品的基础,并且被植入法律体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进一步削弱了传统的权威。在过去的35年中,我们生活在一个危险的、充满机遇的、变化着的世界里,社会变化最大程度上意味着法律文化的变化,民众看待法律的方式以及他们从中所欲和所期的东西的变化,民众越来越多地想得到自由的选择和个人权利。这种意志和期望的安静而强大的力量,有意识无意识地撼动了正义之树的根基。

    2008年03期 No.118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检察制度运行的机理

    汪莉;金卫东;

    检察制度是现代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公共利益、维护人权具有重要作用。认真研究检察制度的运行机理及其产生发展的动力基础,是建立现代科学检察制度的根本前提,也是完善我国检察制度,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法治民主国家的重要保证。我国检察制度的动力机制是社会主义公共利益观,公共利益是我国检察制度运作和检察机关机构以及职权设置的依据。依法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是公益对检察机关和检察官活动的根本要求,检察机关必须切实保障公民人权,以充分保障公共利益。

    2008年03期 No.118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法史研究

  • 道家和法家法律思想中的和谐精神

    崔永东;

    和谐是道家法律思想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无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在老庄思想中,减少干预、减轻剥削、法律宽和、司法公正及顺应自然等均表达了"无为"的含义,也都体现了某种和谐精神。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均强调只有法治才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国家富强的基本途径。他们对法治作用的重视,特别是他们强调实施法治要求君主与各级官员必须带头守法、秉公执法、信赏必罚、司法严明、谨守公平原则,并要求严格治吏、循名责实,把官员守法与社会和谐密切结合,对我们通过法治手段建设和谐社会都有参考价值。道家、法家与儒家一样,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均是高度和谐的社会,只是他们为和谐社会的实现而设计的途径有所不同。

    2008年03期 No.118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77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士珍警察教育思想探析

    龚维秀;郝骥;

    李士珍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警政教育家、理论家。他从事警察教育,既继承了北洋时期的警政成果,又结合南京民国政府统治的需要,逐步形成了操作性极强的警察教育思想。他重视警察伦理道德教育,统一教育系统,规范警察教育,加强警察专业设置,完善警察教育体系。李士珍不仅培养了大量实用型警察人才,促进了民国时期整体警察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警察的近代化进程。

    2008年03期 No.118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犯罪学研究

  • 从罪必罚到罪必防再到罪必限 考量和谐社会犯罪对策的宽严和谐

    金其高;

    犯罪对策的核心离不开宽和严,和谐社会犯罪防控的最佳选项应该是宽严结合,宽严和谐。与严防、严管、严打相比,犯罪对策的宽严和谐拥有更多的科学依据。和谐社会犯罪防控的宽防、宽管、宽打,表现为对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的宽大对策和培育社会治安防控的宽松生态两个方面。

    2008年03期 No.118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韩国犯罪被害人保护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刘晓梅;

    韩国以《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促进的特例法》和《犯罪被害者救助法》为主体,构建了犯罪被害人保护制度的基本框架。我国应当借鉴韩国犯罪被害人保护制度的有益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加快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2008年03期 No.118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367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犯罪黑数撷谈

    董士昙;

    犯罪统计的数量往往低于实际发生的犯罪总量。犯罪黑数研究是人们获悉实际犯罪情况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为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犯罪的措施奠定事实基础。了解犯罪黑数可采取犯罪自我报告调查和被害人调查的方法,而减少犯罪黑数必须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犯罪黑数评估体系。该体系包括,犯罪评估的综合指标:犯罪的数量、质量指标、突出犯罪类型的数量、犯罪人数量;犯罪的社会控制指标:司法机关打击犯罪的力度、发动群众的程度、维护社会治安的资源保障状况;影响犯罪的社会因素指标;群众安全感指标。

    2008年03期 No.118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社会治安研究

  • 高科技犯罪的发展趋势

    刘行星;

    我国高科技犯罪较之国外的高科技犯罪尚处于较低的层次水平,但是一些高科技犯罪在我国已呈雏形,有的科技犯罪的水平已相当高超。我国高科技犯罪总体上呈现五种发展趋势:犯罪危害日趋严重化、隐蔽化;犯罪对象区域和空间区域的扩大化;犯罪人员低龄化、智能化并存;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传统犯罪呈加重化趋势;无意识犯罪增多。

    2008年03期 No.118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54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恐怖犯罪与经济安全

    朱莉珺;

    恐怖犯罪通过原因与结果、手段与目的、整体与个体等一系列基本环节而与经济安全有密切的联系。恐怖组织、有组织的犯罪团体、个体恐怖主义、恐怖文化、恐怖经济等皆构成对经济安全的破坏。恐怖经济犯罪的产生是恐怖破坏与经济安全之间博弈的结果。恐怖主义的盛行与军事、政治、科技、文化、经济均有复杂关系。依据恐怖破坏力量与经济安全力量的强弱关系,恐怖破坏与经济安全的博弈存在四种情形。

    2008年03期 No.118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恐怖活动产生原因及其预防

    梅中玲;

    恐怖活动的产生有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还有宗教信仰冲突、民族主义冲突、军火管制的疏漏等特殊原因。我国应提高对恐怖活动危害性的认识,正确处理好民族和宗教问题,加强枪械管制和安全防范工作,加强恐怖活动信息收集工作,以有效遏制该类犯罪活动。

    2008年03期 No.118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警事学研究

  • 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与现代警务管理

    陈巍;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对现代警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警务管理者应超越还原论局限,抓住信息技术引领的管理变革机遇,以信息化警务管理系统建设为契机,抓好专家体系、计算机体系、数据信息体系的综合集成,大力加强警务综合管理和协调,高度重视警务管理中人的因素,以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指导警务管理工作。

    2008年03期 No.118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国家安全法学在公安高等教育中的缺位问题

    赵辉;何军;

    国家安全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并非局限于狭义的国家安全概念,应当随着国家安全理论的突破而突破。广义的国家安全法学属于公安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但我国公安院校的国家安全法学教育总体非常薄弱,与公安部门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职能的要求严重不相适应。在公安高等院校法律教育中,系统地进行国家安全法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03期 No.118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侦查学研究

  •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公安侦查方式的改革

    张跃进;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视野下,改革传统侦查方式,不仅是公安部门适应我国民主政治法制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破解当前公安部门侦查工作困境的必然要求。当前,公安部门要迅速转变理念,改革体制机制,创新侦查方式,信息导侦,变被动为主动;便衣秘侦,变公开为秘密;科技强侦,变依靠人力为强化技术手段;质量优侦,变粗放式为精细化;协作促侦,变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坚,在侦查思路和具体方式上下功夫,不断开创公安侦查工作新局面。

    2008年03期 No.118 128-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也谈走出证据概念的误区

    陈闻高;

    用"根据"来定义"证据"有循环定义之憾,最好还是用"事实"来定义。事实也是中性的概念,其中立性源于事实的客观性。对证据客观性的理解应该具有两个方面:证据材料的物质属性和证据事实反映案件事实客体的联系性。司法证据应该具有求真的价值取向。深入研究证据,应该区分证据事实、证据材料等下位概念。证据材料是证据事实的载体。证据材料的不确定性和待证性,使其在判决和定案阶段的材料还是证据材料,而不是证据事实本身。证据事实具有认知性,并不等于客观的案件事实。诉讼证据的法律性,使法律证据的主观性更加明显。辨析证据概念,应该具有批判的学术精神。

    2008年03期 No.118 139-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职务犯罪侦查逻辑思维系统工程

    朱武;柴学友;

    职务犯罪侦查逻辑思维系统工程是指在侦查职务犯罪整个活动过程中应用泛逻辑思维的体系结构。侦破职务犯罪案件的思维活动系统是一个多环节、多层次、多点线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该系统工程的辩证逻辑思维特征可用复杂性、矛盾性来概括,而其形式逻辑思维的特征可用或然性、溯源性和假设性来概括。

    2008年03期 No.118 147-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和谐侦查的学科语言

    陈尚坤;蔡艺生;

    侦查欲实现和谐化应该首先探求自己的学科语言。侦查学科语言指的是具有侦查专业特色的、体现特定法律规范和普适性法理并且合乎侦查实践所需的语言。侦查学科语言的功能在于侦查学的形成及发展需要成熟的学科语言,侦查公信力、侦查目的的实现和警民关系的和谐需要成熟的学科语言。侦查学科语言在学科应然和实然、侦查欲求和法治欲求以及侦查目的和主体素质方面存在困境。侦查学科语言的出路在于坚持应然原则,体现理论特色,完善构建要素和实践考量。

    2008年03期 No.118 157-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公安工作研究

  • 充分调动民警积极性

    黄明;

    公安工作形势任务和队伍状况迫切我们需要进一步激发民警的内在精神动力,强化公安民警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崇高的精神支柱,强化民警正确的利益观念和警察职业精神。多方调动民警的积极性,我们必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威力,建立相关政策机制,建立干警间信任关系,营造警营向上氛围,领导干部则要做好示范引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民警积极性,政工干部必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政工干部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领导机关则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

    2008年03期 No.118 163-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现场勘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方伟;

    刑事案件高发撞击着警力资源的匮乏,是当前我国现场勘查人员出庭作证面临的最大困境。现场勘查人员出庭作证有利于案件实体真实的发现,有助于促进实体真实和程序公正的之间平衡。考虑到目前我国现场勘查人员出庭作证所面临的困境,应该规定现场勘查人员出庭作证的例外。

    2008年03期 No.118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推进社区警务室建设的几点思考

    缪金祥;

    社区警务室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区警务室建设必须注意警力来源、管理体制、职责、民警工作方法等关键性问题。进一步推进社区警务室建设要明确实有人口管理在推进社区警务室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明确将安全防范宣传作为推进社区警务室建设的基础,明确将服务现实斗争作为推进社区警务室建设的目标和绩效体现,明确将"软件"建设放到推进社区警务室建设的重要位置抓紧抓好,明确将处理好社区警务工作中的关系问题作为理顺社区警务室建设机制的关键,明确将健全考核机制作为发挥社区警务室建设最大效能的保障。

    2008年03期 No.118 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62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警事科技探索

  • 钢珠气枪及其发射弹丸的检验和鉴定

    季峻;张晓军;李松;

    钢珠气枪的发射机理有两类,一类是以机械力产生的压缩空气为动力的,一类是以液态压缩气产生的气体通过定量气化释放为动力的。其发射的弹丸一般不具有常规鉴定可利用的价值特征,不能认定其发射的枪支。钢珠气枪制作精细,大部分具有致人伤亡的威力,达到我国法律法规所认为的至伤效应。

    2008年03期 No.118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578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消除静电增强塑料制品上的指纹显现

    周毅锦;

    塑料制品在犯罪现场的出现率极高。对塑料制品上的指纹一般采用粉末法和"502"胶熏显法,实际工作中磁性粉应用最为广泛。塑料的特性及环境条件容易导致塑料客体带有静电性,塑料制品上的静电干扰容易被误解为显现不利。在塑料客体上显现指纹,静电的干扰一定要考虑。采用消除静电法可以明显增强粉末显现效果。在塑料客体上显现其他痕迹,如静电法显现压痕字迹(塑料膜上)、足迹的静电吸附等,也同样要注意消除静电干扰。

    2008年03期 No.118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警事教育研究

  •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经济犯罪侦查专业教学研究

    宫路;

    在建构主义视角下重新思考经济犯罪侦查专业的教学,可以从四个途径入手。首先,在建构主义知识观下对经侦教材进行超文本化思考;其次,在建构主义学习观下探索经侦专业的实践教学;再次,通过建构主义师生观重新认识经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寻求经侦案例教学法的突破。

    2008年03期 No.118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警察院校知识产权开发和管理

    施红美;

    知识产权的开发和管理、创新和发展对警察高等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警察院校知识产权开发和管理工作十分薄弱,根本原因是知识产权意识淡薄。警察院校必须从警察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管理,才能提高办学层次,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8年03期 No.118 193-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警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吕向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个人、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紧张、好冲动、进取心不强、生活迷茫、感觉过敏、行为固执等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疾病防治两个方面。公安院校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咨询服务,增加心理学课程以系统讲授心理学知识,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完善心理调节。

    2008年03期 No.118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江苏警官学院学报》设置"社会治安研究"、"犯罪学研究"、"侦查学研究"、"刑事法研究"、"民商法研究"、"宪法和行政法研究"、"法学理论研究"、"法史研究"、"警事学研究"、"公安工作研究"、"公安科技探索"、"公安教育研究"等固定栏目和"道路安全研究"、"网络

    2008年03期 No.118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