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59393

灾难与法制

  • 政体与灾难

    周永坤;

    政体性灾难有四类:最高权力继承性灾难,周期性崩塌灾难,党争灾难,思想性灾难。专制政体体现的是部分人的利益,合理交往途径匮乏,背后隐藏的都是个人专制,既有其结构性的"专属"的灾难,也会将一般的自然事实和社会事件转化为灾难;对于已经引发的灾难,则会起到推波助澜的放大作用。人类要降低灾难发生频率,减少灾难的规模和苦难,应该实现政体的法治化。

    2008年04期 No.11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汶川地震的法律追问——国家紧急权力的法律与法学建构

    刘小冰;

    法学界应通过对汶川地震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的追问,围绕国家紧急权力来构建和完善非常法治和非常法学。一是国家紧急权力及其宪法地位。我国宪法对国家紧急权力的规定应由间接保障主义发展为直接保障主义。二是《突发事件应对法》、《紧急状态法》、《戒严法》的逻辑关系。在汶川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突发事件应对法》确实无能为力,因为处置汶川地震所要采取的措施远远超出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这种情况下,应由国务院宣布四川省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同时,《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定和颁布不应该影响《紧急状态法》的立法进度。三是认真对待非常法治和非常法学。在成文法国家,处置汶川地震这样的巨大灾难,关键在于正常状态时的积累和准备,包括法律准备和法学准备。其中,应在现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基础上,整合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等相应国家机构和研究力量,组建紧急情况部,成立中国应急管理大学。

    2008年04期 No.119 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35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完善地震预报制度的若干建议

    李子云;刘大生;

    准确预报地震是世界性难题,但概率预报是可能的。我国地震预报制度存在预报主体单一、准确性要求过高、行政程序繁琐等缺陷。扩大地震预报主体,建立多层级地震预报制度和临震警报制度,加强技术支持,在地震预测争议上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将有利于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2008年04期 No.119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把爱心制度化——法律对民间力量的规范

    温晋锋;

    5.12大地震之后民间力量的爆发不仅使我们感受普通人的伟大和人性的光辉,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将这种民间爱心有序化和制度化。因此,国家需要制定民间事业促进法和义工工作法,保障民间组织在法律的范围内发展壮大;完善民间组织的登记制度,让每一个民间组织都有合法的属性;建立健全政府对慈善的管理制度,使慈善事业得到健康成长。

    2008年04期 No.119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书摘

  • 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

    苏哲;

    <正>[美]保罗·法伊尔阿本德著,周昌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8月版著者在该书中题辞:"献给我的朋友和无政府主义同路人伊姆雷·拉卡托斯"。他于献辞后一页中写道:"这部论著是伊姆雷·拉卡斯托和我准备合写的一本书的第一部分。我在书中打算抨击理性主义的观点,伊雷姆则重申这种观点和进行辩护,并在这一过程中对我进行痛斥。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当能说明我们就这些问题展开的长期论争。这场论争始自1964年,以通信、演讲、通电话和撰著论文等方式进行,

    2008年04期 No.11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法律伦理与理想的重建

    苏哲;

    <正>陈长文、罗智强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3月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在该书《序:法律人的"希波克拉底之誓"》中写道:"这是一本发人省思的书,不只法律人该看,非法律人但关心台湾法治发展的普罗大众也该看。在书中的第一章,作者即下了一个相当震撼的标题:‘人的光明,法的黑暗?’文中反讽地指出,法律人地位日隆,但法律尊严却荡然扫地的荒谬现象。

    2008年04期 No.119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7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

    苏哲;

    <正>[美]彼得·伯格著,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社会学家感兴趣的问题未必是其他人所谓的"问题"。官方和报界(可惜还包括一些大学的社会学教材)所谓的"社会问题"把明明白白的事情搞得朦朦胧胧。人们通常所谓的"社会问题"是不能按照官方界定运转的社会事件。于是,他们期待社会学家去研究由他们界定的"问题",让社会学家提出"解决办法",以使之满意。和这样的企盼相反,社会学问题和"社会问题"截然不同,这样的认识很重要。

    2008年04期 No.119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10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异端简史

    苏哲;

    <正>[英]吉尔·R.埃文斯著,李瑞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这本通俗简明的小书向人们展现了过去两千年间西方社会中的异端、分裂派和异议派群体。作者从基督教早期深有影响的诺斯替派讲起,直至现代的各类宗派。内容涉及多种多样的"异端形象",包括那些为信仰而准备殉道的人以及行为"怪异"的宗派。这些"异端"群体对基督教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教会要极力坚持正统观;一方面在这些不同观念的刺激之下,

    2008年04期 No.11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逻辑思维的实践妙用

    苏哲;

    <正>张跃进著,凤凰出版社2008年6月版著者在该书《自序》中写道:"《逻辑思维的实践妙用》一书实际是我近几年学逻辑用逻辑的小‘作品’集。因为这些小文章都是刊载于当地的报章上,每一篇文章文字都只能控制在一千余字;因为考虑广大百姓读者喜爱,文体从原来学术味较浓调整到比较大众化。收入的这一百多篇逻辑断案短文,基本是我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但随着量的积累,也使我悟出一些逻辑断案的道理:眼下大多数刑案尤其是命案的侦破都是由果及因,

    2008年04期 No.119 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一性

    苏哲;

    <正>[法]埃里克·泽穆尔著,谢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女权主义兴起,男性的定义掩盖在女性话语之下。阴盛阳衰、男性的女性化倾向已然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作者埃里克·泽穆尔不惜冒着被斥为"大男子主义者"的危险,发出了他的疑问:"如今那些刮掉体毛,购买护肤用品,穿戴首饰,笃信女性价值,

    2008年04期 No.119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死刑悖论

    苏哲;

    <正>[美]富兰克林·E.齐姆林著,高维俭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6月版该书《中文版序》:本书中文版的出版当然是一件乐事,但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从美国近期历史的死刑运作及冲突的这一侧面描述中,中国的学生和学者可以发现什么值得研究的东西?鉴于美国与中国之间如此众多的文化及法律制度差异,美国研究的成果如何能为中国读者带来教益?

    2008年04期 No.119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悖论简史——哲学和心灵的迷宫

    苏哲;

    <正>[英]罗伊·索伦森著,贾红雨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上帝能否创造一块他自己也举不动的石头?如果他不能创造这么一块石头,显然他不是万能的。如果他创造了这么一块石头,那么他将举不起来,所以他不是万能的。上面的这个悖论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逻辑游戏。悖论像是撕开遮盖着真理殿堂的帷幕的一条裂口,让人如此诧异,却又难以捉摸。哲学进步的历史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惊艳的悖论的迸现和解决。

    2008年04期 No.119 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康德传

    苏哲;

    <正>[美]曼弗雷德·库恩著,黄添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版编者在该书《编后记》中写道:"本书的中译本原由台湾商周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名为《康德:一个哲学家的传记》。译文准确生动、可读性强,在此应特别感谢译者黄添盛先生的辛苦劳作。此次出版,考虑到大陆学术规范和阅读需求,编者对于译文中的术语、人名、地名,按通行译法做了更改;对于康德作品的引用,

    2008年04期 No.119 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习惯与法律——两种规则体系及其关系研究

    苏哲;

    <正>张镭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二元社会秩序形态中的规则冲突在当代中国是一个客观的社会事实,这一现象的出现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制度建构的问题,也不能单一地归结为法律文化的建设问题。因为不同规则的效用存在于不同的生产方式中,在生产方式不能很快统一的情况下,法律与习惯的冲突就是一个必然存在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仅仅用普及法律的方法去强行推行法律意识,挤压习惯的效力范围是简单粗暴的做法,

    2008年04期 No.119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刑事法研究

  • 科学化语境中的行刑个别化

    胡配军;

    个别化行刑是行刑科学化的应有之义,有符合刑事逻辑的应然根据和理论价值,但也存在不可回避的矛盾。行刑个别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行刑走向,对我国监狱的行刑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监狱法中有些条文、监狱行刑工作的一些举措都体现了行刑个别化,但都在非自觉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实践中存在很多矛盾。我国应当倡导行刑个别化的理念,将行刑个别化确定为法定的行刑原则之一,对罪犯分类进行科学研究,构建行刑个别化的运作机制,以推进监狱行刑工作的改革。

    2008年04期 No.119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商业秘密保护刑法介入的法理基础

    陈蕾;

    商业秘密是一种无形财产、知识产权,国家通过刑事立法惩罚严重侵害权利人经济利益的行为是必然的。从刑法谦抑的角度考虑,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主要应当以民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刑事保护是一种补充。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要坚持必要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本土化原则和前瞻性原则,对利益平衡、价值取向、战略选择等做全方位的考量。

    2008年04期 No.119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刑法学研究

  • 国外刑事再审程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张璐;

    刑事再审程序作为刑事审判错误的一种矫正机制,其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刑事审判的质量和公正。刑事再审程序受到刑事诉讼目的的制约。重构我国刑事再审程序要兼顾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正确处理生效裁判的稳定性、权威性与裁判公正性的关系,必须考虑本国的具体国情,同时引入国外的成熟规定,使再审程序既能维护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又能充分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益。

    2008年04期 No.119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宪法行政法研究

  • 行政强制的理论定位:冲突与选择

    吕建高;谢萍;

    行政强制权扩张的必然性和公民权益受损的可能性构成了行政强制理论前提的内在张力,行政强制权的实施以不侵害公民基本权益为底线。公正和效率是行政强制价值取向的两种表现形态,但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公正是行政强制首要的价值选择。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目标是限制行政强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权利本位是行政强制的根本宗旨。司法机关执行模式和行政机关执行模式各有利弊,我国现有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存在悖谬,确立法院审查行为和行政机关执行行为严格分开的制度是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的理性选择。

    2008年04期 No.119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县级人大代表产生机制改良刍议

    郭继光;

    我国现行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从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来看,其代表产生机制存在选举管理机构自体管理自我监督、选区划分和代表名额分配不合理、代表候选人产生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革难以一步到位,"良性违宪(法)"也许是一种改革之痛,重要的是要区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改革县级人大代表产生机制需要完善选举管理组织机构,改革选区划分和代表名额的分配,加快候选人产生制度改革。现行选举法所勾勒出的体系框架已可应付现实之需,我们需要一种改良的思路,需要对现行选举法的更为现实的充实和完善。

    2008年04期 No.119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的基础

    李荣荣;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是我国行政许可改革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在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下所实施的,对于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精简政府机构、制约行政权滥用、方便行政相对人、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充分的法律依据,符合宪法和法律。政府应当加快行政审批许可制度改革,深化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

    2008年04期 No.119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民商法研究

  • 论股东查阅权行使制度的完善

    陈璞;

    股东查阅权是股东了解公司信息的重要权利。我国现行公司法相关规范存在缺陷,判断查阅权主体资格标准应以向公司出资的实质要件为准;查阅权客体一般采非限制规范,可从统一法律规定、明确概念含义、补充相关规范等方面进行完善;应从查阅时间、地点、代理、复制、保管等方面对查阅权行使方式进行明确和具体化;在客观性条件限制逐渐放宽及主观性条件限制更加具体的各国立法趋势下,我国公司法对客观性条件限制可借鉴美国和日本的立法例,设置一基本原则并明确一定的具体情形作补充,主观性条件限制则应采取概括加列举的立法模式及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

    2008年04期 No.119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缔约过失责任理论基础研究

    阳高峰;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在各国民法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法学界历来有侵权行为说、法律行为说、法律规定说和诚实信用说。前三种理论不同程度地揭示出缔约过失责任的部分特征,但均不周全。缔约过失责任的前提是"先契约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诚实信用作为缔约上的一种义务,和信赖利益作为一种缔约上的权利,二者互为权利义务关系。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缔约过失责任的请求权基础是合理的令人信服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价值基础在于契约自由所体现的自由价值与诚实信用原则所体现的正义价值构成法律价值体系相倚的两极,产生相互亲和的张力,将现代社会所肯定的自由观和正义观和谐地体现在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之中。

    2008年04期 No.119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诉讼调解中当事人处分权的虚化

    钟俊芳;

    诉讼调解复兴是和谐社会政治语境下司法政策的相应调整和过度反应,同时存在具体制度方面的趋动力。诉讼调解异化为一种方便审判权行使的手段,成为法官追求办案结果或效果的工具,因而导致当事人处分权的虚化。产生这种异化的根本原因是民事诉讼职权主义模式下的审判权本位。当事人处分权虚化侵犯了当事人的权利,破坏了诉讼调解的公正。强化当事人处分权,弱化法官的调解职权,使审判权为处分权提供保障,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合意,才能回归民事调解的基本原则,恢复诉讼调解的灵魂。

    2008年04期 No.119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法学理论研究

  • 隐私权与和谐

    周海;

    学界已有的定义都把隐私权局限于个人范围,甚至局限于法律范围内。隐私权可以定义为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的人格权,是个人或家庭在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隐私不受侵犯的权利要求,对个人隐私的合理支配权。当他人侵入本人的私人空间、私人事务或私人信息,如果一个正常的人认为这种侵入是一种侮辱,权利人有要求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权利。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理想,是法的核心价值。隐私权保护对社会和谐有重要影响。和谐对隐私权的立法、司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8年04期 No.119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安乐死立法问题再考量

    任洁;

    完善的医疗制度是安乐死立法的基本前提,我国不具备这样的立法条件。医生和病人(安乐死主体)之间的充分沟通是安乐死立法得以存在的条件,我国目前的医疗状况远远不能达到。普遍的社会信任感是安乐死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我国在这方面还需提高。信赖医生是安乐死得以实施的保障,我国目前的普遍状况是对医生不够信任。笔者认为,安乐死立法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医疗制度关系最为密切。从价值判断看,安乐死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但在中国目前的医疗条件和社会环境之下,尚不具备安乐死立法的条件。

    2008年04期 No.119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48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美妇女堕胎权法律保护比较研究

    金雪花;

    中美两国对堕胎作了截然相反的立法规定,其根据是出自各自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综合因素的考虑,都显示出其合理性,也各有其缺陷。中国需要借鉴的是对于公民个人权利维护的周到和细密。中国堕胎立法体系的不统一应当及时审查纠正;违反上位法的部门规章或地方法规应根据立法法规定的程序予以改正或撤消,违反宪法的规定主张应由全国人大的专门机构予以审查纠正。中国公民对于禁止堕胎立法反应的过度冷淡警示我们,中国公民的主动维权意识距离现代法制社会的要求还有距离,应加强法制理论与法制实践的良性互动。

    2008年04期 No.119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139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法治化思考

    南杰·隆英强;

    中国高等院校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应切实加强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紧密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现实状况,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这种体制改革必须在依法治校的法治理念下才能顺利推进,有了法治的保障,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模式和高效率的办学理念才能逐步形成和确立,从而有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2008年04期 No.119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法史研究

  • 释“罪”

    刘志松;

    运用古文字训诂的方法考察,"罪"原作"辠"。"辠"由"自"和"辛"构成。"自"指鼻子,"辛"是刑具。"罪"由"网"和"非"。"网"指捕鸟之"网","非"指飞鸟。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辠"原指以刑具加于人身,先指割鼻之劓刑,后引申泛指各种刑罚。"罪"本指以罗网捕飞鸟,引申为捕罪人或监禁罪人。无论是"辠"还是"罪",原义均不是指"犯罪行为",而是对待犯罪人的措施,即刑罚。

    2008年04期 No.119 105-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38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民国时期司法独立制度形式化过程探析

    韩杰;

    民国时期,司法独立制度经历了从司法官党禁到司法党化的过程。从西方引进的司法独立制度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缺失其原有的价值,只剩下表面上的形式。这是因为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具备建立司法独立制度的物质基础、政治权力基础和思想文化基础。西方司法独立制度不适用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必然走向异化。

    2008年04期 No.119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40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犯罪学研究

  • 论恐怖主义灾难

    于真;

    恐怖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为了达到一定政治目的,对无罪的平民使用暴力并残酷致死,借以镇慑人们从而屈从其意志。恐怖主义初期,其行为目的是要更多的人观看,达到某种宣传效果;现在则是要更多的人死亡,造成死亡心理威胁;今后可能会以更隐蔽的手段,使用杀伤力更大的武器,造成更大的恐怖。国际恐怖主义具有跨国性、非政权主体性、现代科技性三大特征,形成在二战结束、冷战、非殖民地化、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时代背景下,目前起主导作用、协调各派、构成全球性地下恐怖网络的则是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恐怖主义是宗教信仰中非共生因素的极端发展的恶果。正视信仰的成因、深度及其恶劣后果,才能设法形成各教、各族的共生环境,最后消弭宗教对立的信仰,这才是消除恐怖主义最根本的道路,也就是人类共生之路。

    2008年04期 No.119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保护未成年人权利是预防犯罪的根本

    关颖;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日趋明显,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认为,了解未成年人权利是预防犯罪的基本前提,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侵害是其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强化大众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意识、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家庭问题的社会干预和家长参与。

    2008年04期 No.119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刑事案件中犯罪心理特征分析原理及其作用

    李晓临;

    犯罪心理特征分析已在国外刑事侦查和司法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犯罪心理特征分析作为侦查的辅助手段,在揭示犯罪分子的智力水平、职业特征、某些技能及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方面,能够帮助警方确定侦查方向,缩小嫌疑人群。

    2008年04期 No.119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57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社会治安研究

  • 奥运期间有组织犯罪的活动方式和防控措施

    夏明;

    奥运会的安保工作任务艰巨和复杂。在奥运会期间,有组织犯罪活动形式主要有:走私和贩卖毒品,组织卖淫,人口偷运和非法入境,信用卡欺诈,洗钱,走私物品,国外流氓帮派成员借机骚乱,本地流氓犯罪团伙投机作案,奥运组织官员和参赛者与有组织犯罪勾结,等等。政府的准备工作只是奥运会公共安全的一个最主要部分,它的成功还需要民间、百姓、和志愿者的理解、认同、支持和合作。主办国应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奥运会给公共安全管理积累的宝贵遗产,推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改进。

    2008年04期 No.119 13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城郊结合部治安问题及其防控

    韩焕新;

    城郊结合部地理位置特殊,治安态势复杂,案件高发,且以侵财性案件为主,发案时间全天候,作案手段团伙化、盗窃机动车案件增长迅速。公安部门必须依托信息导引、打黑开路、整治两抢、强化破案、提高监控水平,有效维护城郊结合部治安秩序。

    2008年04期 No.119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侦查学研究

  • 测谎结论的价值及其法律地位

    刘根菊;杜曦明;

    测谎技术在我国侦查活动中已经广泛运用并发挥巨大作用。我国应尽早明确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就目前测谎技术现状而言,暂时确实不宜将测谎结论作为法律上明确规定的单独一类诉讼证据。但是在学理上,测谎技术作为一种调查手段,其在刑事诉讼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已经在司法实践中体现出来,并且已经在法律、司法解释、国际司法准则中得到确认。

    2008年04期 No.119 150-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60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回溯推理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杜雄柏;朱银花;

    回溯推理在刑事侦查中具有建立侦查假设、确定侦破方向、寻找案件突破点和再现犯罪过程的作用。在刑事侦查活动中运用回溯推理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有:法律行为因果联系的隐蔽性,以防判断错误;推测的原因同已知的事实的一致性,以避免结论不可靠;常规性原因对非常规性原因的掩蔽性,以免进入误区;要看到一果多因,以防认识片面。

    2008年04期 No.119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公安工作研究

  • 大型群众性活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的构建

    刘艳芳;

    大型群众性活动具有活动场所公开、规模大、参与人数多等特点,极易因突发事件而造成群死群伤。可以从群集理论、社会心理和组织管理的角度分析大型群众性活动中突发事件形成和发展原因。应以危机教育为基础,制定和完善预案为支撑,从事前范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处置三个环节积极应对大型群众性活动突发事件,构建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2008年04期 No.119 165-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74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接处警中警务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徐秀林;

    民警接处警,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有效处置,不仅直接影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会造成警民关系紧张,甚至出现袭警等警务安全问题。公安机关解决接处警中的警务安全问题,需要搞好警察公共关系,改善警察执法环境;加强警察安全教育,树立科学战术理念;加强警力资源开发,合理配置警力,弥补警力缺口;完善法律体系,依法保护警察合法权益。

    2008年04期 No.119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55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警事科技探索

  • 生物检材中海洛因的检验

    王军;王海萍;

    对海洛因做定性分析需要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研究发现,人体之尿液、胆汁和肝脏是判断是否使用海洛因的最佳检材。不论检测方法如何,检测限与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有关,使用固相萃取法预处理时,GDX301、C18固相柱优于其他固相柱。免疫分析法、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具有快速、灵敏等优点,但检测结果需要进一步确证。

    2008年04期 No.119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痕迹图像背景干扰的抑制方法

    胡子威;沈阳;杨睿;王一帆;张静;倪前兵;陈春涛;

    痕迹图像背景干扰是痕迹检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抑制痕迹图像背景干扰的传统方法包括光学方法和化学方法。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抑制痕迹图像背景干扰的方法有基于图像配准的痕迹图像背景干扰抑制方法、基于通道相减的痕迹图像背景干扰抑制方法和基于傅立叶变换的痕迹图像背景干扰抑制方法。将传统的光学方法和化学方法与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结合起来,能实现对痕迹图像背景干扰的更有效的抑制。

    2008年04期 No.119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警事教育研究

  • 论图式理论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蒋洪俊;

    图式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图式理论是指人们通过激活大脑中相关的图式来理解新的知识的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法律英语作为专业英语的分支学科之一,多以阅读教学为主。因此,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图式理论中所涉及的各种图式关系,扩充法律文化背景知识,促进新信息与已知信息的融合对提高法律英语课程的效率会有积极的作用。

    2008年04期 No.119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法律英语长句特点及其汉译

    郭明静;

    法律英语的一个语言特点是大量使用长句。法律英语长句通常使用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和并列结构三种从句。汉译法律英语长句要从语法分析入手,充分理解原语文本的意思,然后将其意思用通顺的汉语翻译出来。

    2008年04期 No.119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677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公安院校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路径探究

    汪海霞;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公安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公安院校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密切关注课程的学术前沿动态,满足学生的求新愿望;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法,为两课教学内容的实践转化提供中介环节;充分运用引导与启发式教学方法,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入诊所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2008年04期 No.119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多媒体技术在公安院校法学教学中的运用

    郑汉军;

    公安院校法学教学方法一直比较传统,教学内容脱离公安实践,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低,无法满足公安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被公安院校所广泛采用,无疑给公安院校的法学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多媒体在法学教学中有诸多优势,但也有其不足。公安院校法学教学要科学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遵循教学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时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

    2008年04期 No.119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是江苏警官学院主办的一份法学和警学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1704/Z,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1020,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该刊设有"刑事法研究"、"宪法行政法研究"、"民商法研究"、"法学理论研究"、"法史研究"、"社会治安研究"、

    2008年04期 No.119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