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89569

刑事法研究

  • 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应设专章规定诉讼参与人

    许江;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典没有专门章节或单独条文规定诉讼参与人,与我国民事诉讼法典和行政诉讼法典都设专章规定诉讼参与人相比,这很不协调。我国刑事诉讼法典再修改时应该用专章规定诉讼参与人,突出诉讼参与人的地位和作用。

    2009年03期 v.24;No.v.2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刑事立案意义的消解与制度重构

    刘玉江;

    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刑事立案及其意义的一般认识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立案为"刑事诉讼的开始和必经程序"是仅具有话语实践意义的命题,也并非"迅速揭露、证实和惩罚犯罪"、"有效保障无辜公民不受刑事追究"以及"做好司法统计"等认识的逻辑前提。我国应构建初步侦查和正式侦查制度以及案件登记并报检察机关备案制度。这一制度使侦查机关在案件登记之前采取的侦查措施具有法律意义,有利于检察机关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和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能更客观地对刑事案件进行统计。

    2009年03期 v.24;No.v.24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入户抢劫”若干问题探析

    李佳丽;

    我国刑法将"入户抢劫"作为法定加重处罚情节的关键原因在于行为人对抢劫行为有预谋和事先准备,由此决定了抢劫的社会危害性、既遂可能性、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等一系列问题。"入户抢劫"中的"户"应具备家居生活性和相对封闭性两个特征。入户的非法目的应限于为实行抢劫、盗窃、诈骗、抢夺四种犯罪,而不及其他。入户抢劫的对象不应限于户主,不应为共同居住成员或近亲属。

    2009年03期 v.24;No.v.24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52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刑事诉讼辩护思维模式与谋略——法律人思维模式探索之一

    濮方平;黄素萍;

    刑事诉讼活动中辩护人的思维活动有其规律性,从逻辑上加以分析就是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一个辩护的"前提审理"和辩护的"层面确定"双维的逻辑结构,各种辩护论点及其分论点即产生于这一基本模式。从辩护人在辩护过程中的谋略选择看,尽管因案情各异而多有不同,但难免脱胎于这一基本的思维模式或逻辑结构。这些可以从经典辩护案例的分析中得以印证。

    2009年03期 v.24;No.v.24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期待可能性理论:刑事归责的合理化理念——不与刑法一般性预防相冲突之法官解释

    沈北斌;

    探寻期待可能性的判例和理论渊源,阐释刑事归责的合理化理念,是法官运用该理论解释并在刑事判决中进行说理,行使法官自由裁量权进行裁判的理论支撑和力量源泉。期待可能性作为规范责任论的要素,对行为人进行刑事归责具有重要意义。以法官解释为解决路径,适用期待可能性理论与刑法一般性预防并没有实质性冲突。

    2009年03期 v.24;No.v.24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书摘

  • 扭曲的人性之材

    苏哲;

    <正>[英]以赛亚.伯林著,岳秀坤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9年1月版该书编辑者亨利.哈代在该书《编得前言》中介绍说:"本书实际上是接续四卷本伯林《选集》(Selected Writings)的第五卷,尽管它版本不同,印刷形式也自成一体。""这本新书跟《反潮流》一

    2009年03期 v.24;No.v.24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冲突法的危机

    苏哲;

    <正>[德]格哈德.克格尔著,萧凯、邹国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冲突法的危机》是当代德国国际私法一代宗师格哈德.克格尔教授评论美国冲突法革命的经典著作,是作者1964年在久负盛誉的海牙国家法学院的同题讲演。在该讲演中,克格尔教授批判了晚近美国冲突法理论的政治化倾向,站在传统欧陆国家私法的立场上回应了美国冲突法学者的"颠覆性"

    2009年03期 v.24;No.v.24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3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哈贝马斯:关键概念

    苏哲;

    <正>[英]安德鲁.埃德加著,杨礼银、朱松峰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该书《译后记》中写道:"哈贝马斯的思想渊源颇为复杂,德国古典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解释学、精神分析学、系统理论等等都被他加以了批判性的吸收;他的思想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摄了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宗教学、语言学、心

    2009年03期 v.24;No.v.2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自由

    苏哲;

    <正>[法]雷蒙.阿隆著,姜志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3月版该书《菲利普.雷诺的序》中写道:"《论自由》一书系由阿隆196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系列演讲编纂而成,于1965年出版,是雷蒙.阿隆著作最多产时期的作品。在这里,阿隆受到演讲的特殊文学体裁的激励,以一种颇具个人风格和哲学的形式来讨论现代社会学的性质和

    2009年03期 v.24;No.v.24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权力的精神生活:服从的理论

    苏哲;

    <正>[美]朱迪斯.巴特勒著,张生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作为权力的一个形式,服从是自相矛盾的。被一种外在于自身的权力所支配是权力所采取的一种熟悉的和苦恼的形式。但是,要发现"某人"是什么,某人作为一个主体的形成,所依赖的权力却完全是另一种权力。按照福柯的说法,如果我们理解了权力同样形成了主体,它就提供了它的存在的条

    2009年03期 v.24;No.v.24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儒学十论及外五篇

    苏哲;

    <正>汤一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著者在该书《后记》中介绍说:"我真正能够较多地‘独立思考’一些‘哲学问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而把精力转入‘儒学’已是本世纪初了,这时我已经70多岁了。我想,我大概不可能完成对‘儒学’作一全面系统的研究而自成体系,但我是不是可以研究一些‘儒学’的哲学问题,于是

    2009年03期 v.24;No.v.24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流动人口中的政治排斥问题研究

    苏哲;

    <正>熊光清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该书《结语》中写道:"本书所研究的中国流动人口的政治排斥问题,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随着流动人口大规模增加而出现的新问题。笔者认为,对当前中国流动人口中的政治处境进行分析,政治参与和政治冷漠的概念不足以表达他们政治处境的特征,不利于对他们的政治处境进行深

    2009年03期 v.24;No.v.24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饕餮之欲:当代中国的食与色

    苏哲;

    <正>[美]冯珠娣著,郭乙瑶、马磊、江素侠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冯珠娣从"食"和"色"两方面入手,审视了当代中国人"欲望"的变迁,挑战了"食色,性也"的论断,揭示了"快乐"的政治和历史本质。作者探讨了从对饥饿的记忆到经济发展时代的美食,从传统中药的香气到对古典文献的挖掘,从对集体身份的颂赞到对个人经历的关注诸方面,认为这些在

    2009年03期 v.24;No.v.24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5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政治科学(第九版)

    苏哲;

    <正>[美]迈克尔.罗斯金等著,林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这是一本被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广泛采用的政治学教科书。本书坚持与时俱进,基本上每三年更新一次。本书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它既不是一本关于美国政府的教科书,也不是单纯的比较政治学课本。相反,它同时运用美国和其他地方的例子来向读者介绍政治科学的整个领域。

    2009年03期 v.24;No.v.24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欧洲联盟法

    苏哲;

    <正>王维达编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版编著者在该书《序》中写道:"本书虽然起名《欧洲联盟法》,但是实际上只是一本欧洲联盟法的入门书,仅概括了有关欧洲联盟法最基本的知识而已,而且在编写时,出于教材教法的考虑,只选编了一些简单明了的案例。"

    2009年03期 v.24;No.v.24 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美好社会——人类议程

    苏哲;

    <正>[美]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著,王中宝、陈志宏、李毅译,赵勇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该书《中译者序》中写道:"加尔布雷思在《美好社会》中开宗明义将美好社会定义为‘可行的社会,而非完美无缺的社会’,美好社会的轮廓应该是:人人有工作并有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有可靠的经济增长以维持就业水平,青年人在走向社会之前能够享受教育和得到家庭的温暖,为弱者建立一个

    2009年03期 v.24;No.v.24 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

    苏哲;

    <正>[美]高彦颐著,苗延威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缠足原本是一种诗人抒情想像的体现——人们幻想自己可以真的活在诗情画意之中——但到了最后,它却变成一种既过分又愚昧,荒谬透顶的实践。说到底,缠足作为社会实践与知识主体,唯一不变的,就是它的自相矛盾特性——亦即,包容针锋相对欲望的能力,以及转而对抗自身的倾向。基于

    2009年03期 v.24;No.v.24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13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宪法行政法研究

  • 金融危机下的政府责任理论研究——以农民工权益保护为视角

    张波;

    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中国形成了自己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资本与劳动力保护关系模式。发端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从反面告诉我们,必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强化政府对市场的监控责任;理顺资本与劳动力之间的关系,强化政府对劳动力价值的保护责任。金融危机冲击了中国的加工制造业,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权益受到损害。从中国的政府责任理论出发,中国政府救市的侧重点不同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府不仅要救助企业更要救助农民工,化解金融危机对农民工权益的冲击,保护劳动力价值。

    2009年03期 v.24;No.v.24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完善途径

    张杰;左袖阳;

    财产申报制度是预防腐败的有效措施。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财产申报制度。既有的财产申报规定存在申报范围过窄、申报监督缺位、法律权威不够、配套制度欠缺等一系列问题。为完善我国财产申报制度,有必要落实申报责任,强化申报监督,健全相关配套措施,优化申报材料管理,最终逐步推进,推出权威的财产申报立法。

    2009年03期 v.24;No.v.24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41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保护

    徐升权;

    "人肉搜索"原是网络社区一种高效率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互助行为。由于网络行为引导与规范法律制度的欠缺、公民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人肉搜索"正成为极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为实现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促进网络新技术的健康发展,有必要进一步确认隐私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健全和完善网络行为的规范立法,明确与细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制度;建立以案例为中心的网络行为规制和引导的宣传体系以及较为便捷的网络侵权责任追究实现机制。

    2009年03期 v.24;No.v.24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60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法治建设和宪政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法治建设”论坛暨江苏省法学会法理学与宪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综述

    张明新;

    2008年12月12-14日,"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法治建设"论坛暨江苏省法学会法理学与宪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在镇江召开。来自江苏省内各高校、研究机构、法律实务部门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就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法治纵横"、"改革开放三十年法理探索"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宪法发展"等专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讨。

    2009年03期 v.24;No.v.24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4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民商法研究

  • 论判决的终局性——以民诉法修改对内地香港相互认可和执行判决的影响为中心

    马燕;

    判决的终局性是该判决在内国其他法域获得认可和执行的前提基础。随着香港和内地经贸往来逐渐频繁,民事纠纷日益增多,两地间的民商事判决若得不到相互承认和执行,不但此前进行的所有诉讼程序变得毫无意义,而且对两地经贸往来的发展也将构成障碍。然而,内地与香港关于判决终局性的理解一直存在较大分歧。新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颁布施行无疑将引起对内地判决终局性认定和把握的新一轮冲击。因此,有必要通过分析新民诉法对判决终局性认定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协调两地有关判决终局性认定差异的法律途径,完善我国的区际司法协助制度。

    2009年03期 v.24;No.v.24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33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强制婚检存废问题之我见

    陈福林;董学峰;

    自强制婚检制度改为自愿婚检后,我国婚检率持续走低,随之带来的是新生儿缺陷率的大幅上升。从社会现实需要和理论上分析,强制婚检制度有其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应该恢复并改进强制婚检制度,将婚检作为缔结婚姻的程序性要素,但婚检结果不得影响婚姻成立,同时简化婚检程序,提高婚检质量,减少婚检费用。

    2009年03期 v.24;No.v.24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58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法学理论研究

  • 周永坤全球化思想及其法学研究的全球视角

    李自瑞;

    全球化是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周永坤对全球化持积极的肯定态度,认为作为先导的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引起生态、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法律也在朝着全球化的法律即"全球法"或"世界法"的方向发展并反作用于整体全球化。这可以称之为周永坤的全球化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周永坤的法学研究以全球视角展开,主要表现在法理学总体研究、人权思想研究、法学方法论研究、民主思想研究的视角全球化。他对法学价值的再思考和独特的法学方法论具有广泛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2009年03期 v.24;No.v.24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在积极与消极之间:司法审查哲学刍议

    刘练军;

    司法审查主体的司法哲学直接决定着司法审查是否启动及其最终结果是合宪有效判决还是违宪无效判决。司法审查哲学分为两种:积极主义和消极主义。这两种哲学立场在司法审查中彼此较量,从而在司法审查实践中形成了四类司法审查哲学样态,即典型消极主义、入口消极主义、出口消极主义和典型积极主义。在我国,法官在司法实践中涉及司法审查时必须格外慎重。只要有可能,司法审查主体应该采取消极主义司法哲学,以回避与人大立法机关或政府行政部门发生价值冲突。而在非常必要之时则需坚决地择取积极主义司法哲学,使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得到实然的保障。这一切取决于司法审查制度在我国的真正建立。

    2009年03期 v.24;No.v.24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法意与民情

    张珍芳;

    司法裁判应兼顾法意与民情,但又不能毫无原则地接受民情的影响。司法裁判可以从承认法官释法的正当性,培育法官健全的法律感觉,,构建司法权威下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合理利用利益衡量方法实现民情与法的沟通、平衡和协调,严格司法程序以避免法官的恣意,准确把握情理引入司法的限度等方面着手,以期兼顾法意与民情。

    2009年03期 v.24;No.v.24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从反对古典自然法思想到法律实证主义的萌芽——关于边沁功利主义法律思想的述评和检讨

    张文龙;

    边沁功利主义反对自然法思想,不仅批驳古典自然法思想的两个核心要素: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权利,还批判了自然法学说自古希腊以来所坚持的法律命题:自然法高于实在法,违反自然法的实在法无效。法律实证主义萌芽于边沁的功利主义,并以分析法学的形态在方法论上继承边沁的功利主义,其实质是法律的科学化。现代社会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随着人类社会高科技的发展超越了人类理性测度的范围,致使法律实证主义陷于"科学理性的困境"。边沁功利主义为走出困境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性论题——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2009年03期 v.24;No.v.24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118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法史研究

  • 民法法系法院系统多元性的法律史考察、比较及其启示

    田飞龙;卢翱;

    民法法系法院系统多元性的基本构成要件是分权原则和公、私法区分原则。只有分权原则可以实现政治体的权力平衡,但不能发展出独立的公法法院;只有公、私法的区分原则不能够实现政治体的权力平衡,也不能够发展出独立的公法法院;两个原则都具备才能既实现政治体的权力平衡,又能够发展出独立的公法法院。普通法系(以英美为主)具备分权原则,却不具备公、私法区分原则,因此没有独立的公法法院;苏联既无分权原则,又无公、私法区分原则,因此也无独立的公法法院;当代中国已有公、私法的区分,但无分权原则,因此也没有发展出独立的公法法院。

    2009年03期 v.24;No.v.24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人格平等理念历史演变考

    刘美希;

    人格平等理念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特殊的历史过程。从罗马法不平等的法律人格到近现代民事主体权利能力的一律平等,从对法律人格的减损、剥夺到近现代对权利能力的同等保护,是私法文明发展的成果。

    2009年03期 v.24;No.v.24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26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阅微草堂笔记》涉案作品中的平民意识

    韩希明;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涉案作品顽强地表现出鬼神信仰、"明公"崇拜、息讼观念。作品中鬼神信仰的多样化与民间信仰一致,鬼神信仰与行政事务、法律义务及其他政治事件运行相结合,使审案的运作始终沿着伦理的、理想的方向发展。作品击碎了人们对"清官"的迷信,但又建立起了另一种其实质相同的权威崇拜即"明公崇拜";执法者权威崇拜还集中以冥司审案的故事来表现。作品认为,纠纷是耻辱的象征,引起诉讼必定有道德品性方面的缺损。凡平息诉讼的人都受到称赞,在矛盾起于端倪时即能成功化解的人不仅神奇而且具有盛德。作品强调知足安分、善良忍让,"涉讼两败,徒玷门风",并将"息讼"、"贱讼"、"耻讼"转化为颇为狡黠的平民生存经验。

    2009年03期 v.24;No.v.24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清末刑法改革及其现实意义

    廖颖;

    清朝末年的刑法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新旧法律文化、中西法律文化冲突和碰撞过程中出现的一次极具影响的改革,不仅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也移植了西方的法律文化,具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对当今法制建设和完善的启示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大法律宣传力度,让每个公民知法、懂法,成为创造法律的最直接主体;二是法制改革应该是对国内法的继承和对国外法的移植并重,坚持在移植中继承、在继承中改革的治法方略。

    2009年03期 v.24;No.v.24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34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犯罪学研究

  • 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综述(1994-2007年)(下)

    吴爽;

    从1994年到2007年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以及召开的学术会议看,我国学者既重视对国内有组织犯罪现象的研究,也重视全球化与有组织犯罪的发展,并展开了对我国是否会出现典型黑社会问题的探讨;有组织犯罪的原因研究则有多维度分析和单一维度分析的多种观点;惩治有组织犯罪策略研究主要集中于立法、司法和社会对策三个方面,各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2009年03期 v.24;No.v.24 11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5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人格和行为方式的负面影响

    杨波;

    互联网日益普及,青少年已成为网络最为活跃的使用者。在低俗有害信息泛滥的网络环境中,无序、无界、匿名传播的网络状态,对青少年人格缺失甚至形成犯罪型人格起着诱发乃至推进的作用,给个人成长、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对于网络传播有害信息的行为,需要采取严厉的打击取缔措施,要完善网络立法,并从互联网技术上对低俗信息予以过滤堵截,从而使低俗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侵害降到最低,同时,学校、家长乃至社会各个方面也应自觉承担起责任,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

    2009年03期 v.24;No.v.24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40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经济情报的窃取手段初探

    金子;

    经济情报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生活价值、军事价值与政治价值。经济情报的窃取术,基本的、常见的有公开找、内线窃、秘密取、美人计与高科技等五种。维护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与国家安全,必须重视研究与对付窃取经济情报犯罪。

    2009年03期 v.24;No.v.24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社会治安研究

  • 从上海5.9公交车起火案看公交车危爆物品安全防范

    吴兴春;

    公交车起火爆炸,在严重危害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同时,造成社会不安定。引起恶性公交车起火爆炸事件的原因主要在于行为人不健全的人格素质、社会不良诱因的刺激、公交公司安全防范成本高和危爆物品管理失控等四个方面。有关部门可以在公交车上安装智能危爆物品安全检查系统,加大对危爆物品的监控管理力度,加强公众安全教育等措施,加强公交安全防范工作。

    2009年03期 v.24;No.v.24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支付宝诈骗模式及其防范策略

    孙书林;

    利用网络交易支付工具支付宝进行诈骗的现象时有发生。支付宝诈骗,80%的案件是卖方利用各种手段欺骗消费者,让买家受骗上当,20%的案件则是买方利用支付宝骗取商家货物、钱款。这些诈骗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交易秩序。使用支付宝进行交易,买方要多方面了解产品信息和商家信用度,买卖双方要严格按照支付宝交易程序操作,保存好交易单据凭证,仔细核实网址以防钓鱼网站,防范支付宝诈骗。

    2009年03期 v.24;No.v.24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下载次数:98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群众治安积极性刍议

    师索;

    群众治安积极性是群众为满足其基本安全需要而形成,并作为追求社会性需要的动力存在,是公安工作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群众治安积极性与群众治安意识相联系而又区别。公安工作不仅要提高公安队伍、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更要将群众的治安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更好的进行社会治安防控。社会转型时期影响群众治安积极性发挥的因素很多,如何提高群众的治安积极性始终都是公安工作执行群众路线的重点。

    2009年03期 v.24;No.v.24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警事学研究

  • 重大灾害性突发事件中的危机警务建构——写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

    宫路;

    重大灾害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开展的控制网络舆情、加强受灾地区交通管理、重建灾后社会治安面和打击以灾情为诱因的经济犯罪等四个方面工作,构成了危机警务应急管理机制。这一机制的良性运行,将充分发挥警务整体应急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对恢复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2009年03期 v.24;No.v.24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软警力”的几个基本问题

    董士昙;

    软警力是指通过引导、吸引而非强制、威慑而促使公众自愿遵守社会规范、控制社会治安的能力,主要通过对社会(公众)的外生变量和对警察组织的内生变量影响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在目前警力的性质及其赖以生成的资源越来越复杂,非物质性警力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其警力的作用方式已不再仅仅体现为直接的物质力和强制(硬警力)的结果,而是体现为柔性的观念和认识的影响。公安机关必须实施软警力发展战略,建构以改善警民关系为中心、以塑造良好警察形象为目标的软警力发展机制,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2009年03期 v.24;No.v.24 15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警察如何应对社会风险

    孔飞;周根深;

    警察面对的社会风险范围很广,有的来自工作,有的出自个人生活。警察面对无处不在的社会风险,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抵御社会风险的心理应激能力;公安机关要在管理中贯彻从优待警,消解民警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建立健全法制,加强法治宣传,增强警察执法的权威性。社会要引导民众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理解和支持警察的执法工作,最大限度的规避和控制警察所面临的社会风险。

    2009年03期 v.24;No.v.24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侦查学研究

  • 刑事侦查讯问博弈论研究

    何俊鹏;

    侦查讯问不仅是一项严肃的刑事诉讼程序,也是一门博弈行为艺术。讯问程序不仅是侦查机关和犯罪嫌疑人之间斗智斗勇的博弈过程,也是共同犯罪中犯罪嫌疑人之间集体理性和个人理性的斗争过程,还是犯罪嫌疑人以法律、道德进行思想斗争的过程。对于变幻莫测的侦查讯问而言,博弈论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不是万能的。侦查人员要利用各种讯问技巧和信息优势成为博弈中的优势者,但对讯问和口供不能过度依赖。只有各个方向和角度进行突破并获得充足证据,才是刑事侦查破案的良策。

    2009年03期 v.24;No.v.24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59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侦查个体的知识与智能机制

    王力一;

    智能机制是个体脑内知识与其觉察、记忆、思维、行为在发现信息、处理信息、实现任务目标时的具体链接。知识的一部分转化为侦查个体的脑内知识后,具体活动时通过思维调整其注意状态,与其觉察、记忆、思维、行为链接,成为其智能机制的基本要素。脑内知识正迁移或负迁移,对侦查智能机制的其他要素起支持或制约作用。对知识的创造性应用是侦查智能机制的灵魂。

    2009年03期 v.24;No.v.24 168-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公安工作研究

  • 禁毒社工队伍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许惠宏;

    南京秦淮区进行了专职禁毒社工队伍建设的试点工作,目的在于降低毒品复吸率、提升毒品戒断率,加强吸毒人群的后续监管帮教工作。一年多的试点工作成效表明,禁毒社工体现了政府对吸毒人员的关心,能够有效监控管理吸毒人员,吸毒人员复吸率明显下降。

    2009年03期 v.24;No.v.24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869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基层公安机关法制部门的困境和反思

    陈华;

    基层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无论是在各类案件的审核把关,还是在执法监督、组织协调公安法制建设上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法制部门人员配备不足且整体法律素质不高,职能定位不明确,制度缺失导致工作被动,陷入困境。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基层公安法制部门的工作活力和效率,必须明确法制部门职能,探索分层次的案件审批制度,提高法制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职级待遇,实现法制工作的制度化和现代化。

    2009年03期 v.24;No.v.24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下载次数:40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警事科技探索

  • 碳素墨水或墨汁掩盖下有色字迹的一种无损显现方法

    陈春涛;

    对被碳素墨水或墨汁掩盖的有色字迹,用透射光照相,最大程度地表现出碳素墨水或墨汁与被掩盖有色字迹的颜色差异,然后结合直方图均衡、图像运算和颜色空间变换等方法,可以进一步增强碳素墨水与有色字迹的差别,从而使字迹易于分辨。

    2009年03期 v.24;No.v.24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Photoshop软件在活体指纹比对中的运用

    薛建刚;张轶;

    利用自动识别系统比对指纹时,因系统图像处理功能的局限、现场指纹条件的限制,往往需要导出嫌疑活体指纹捺印图片进一步比对、确认。导出的活体指纹捺印图片没有比例尺,难以将现场指纹与活体指纹捺印进行等比例放大检验。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并具有操作简单、观察直观方便、清晰度高、误差小的特点。

    2009年03期 v.24;No.v.24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警事教育研究

  • 警务实战技战术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陈博;

    警务实战技战术精品课程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精品课程地区分布不均匀,集中在北京及华东地区,以部属院校居多;本科层次和民警训练层次精品课程较少;课程建设集中在警察战术方面,欠缺警察体能课程;精品课程之间缺乏协作机制、共享机制,课程后续建设不力。公安院校要加大精品课程的后期投入,注重对精品课程的版权保护,加强精品课程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完善激励机制以鼓励教师建设精品课程。

    2009年03期 v.24;No.v.24 187-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中介论

    许林茂;

    警务化管理中介是警务化管理主、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联系媒介和转化过渡的中间环节。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运用好"一分为三"状态层次的中介思维,可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中介主客体关系,使管理各方树立整体意识,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把警务化管理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按照中介系统有序性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警务化管理网络;根据中介要素最优化理论,优化学校、社会、家庭的育人环境,为警务化管理创造条件。

    2009年03期 v.24;No.v.24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公安院校党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王青;

    公安院校党务工作者要适应公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工作能力、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建设高素质的公安院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必须抓好公安院校党务工作者的选配,强化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抓好公安院校党务工作者的学习和培训,加强公安院校党务工作者党建研究。

    2009年03期 v.24;No.v.24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律教学模式探讨

    刘莉;

    诊所式法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法律道德、职业责任和法律技能为核心,大大提升了法学教育的长效性,缩短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距离。公安院校法学教育引入诊所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公安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增强了公安大学生的程序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正义感与责任心。公安院校可以从开设有公安特色的诊所课程、改善教师实践能力弱的状况、多渠道拓展诊所实习基地等方面推行诊所式教学。

    2009年03期 v.24;No.v.24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是江苏警官学院主办的一份法学和警学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 1704/Z,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020,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该刊设有"刑事法研究"、"宪法行政法研究"、"民商法研究"、"法学理论研究"、"法史研究"、"社会治安研究"、"犯罪学研究"、"警事学研究"、"侦查学研究"

    2009年03期 v.24;No.v.24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