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82608

刑事法研究

  • 行贿非罪化探究——基于实务中破解行贿与受贿同盟关系的思考

    余红;邓纯华;

    在贿赂犯罪中,行贿人与受贿人双方都构成犯罪,都有各自的利益,加之贿赂事实隐秘易隐瞒,双方易结成同盟,增加了司法处理的难度。对行贿采用非罪化的处理,可以有效瓦解其稳定的同盟关系,重点打击受贿行为。我国应改善有关立法,以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信守义务的需要。

    2009年04期 v.24;No.12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监视居住:异化及废止

    江涌;

    监视居住的理想图式不复存在,内在矛盾难以解决,在实践中存在着虚无化和被滥用泛化的两种相反方向的问题。基于制度环境、制度本身、制度发展和制度负面效应等原因,监视居住制度应当废止而不是改进。其理由在于:监视居住已失去多种支撑条件,群众的积极参与已不可能;其执行存在着不易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成本问题;这一制度与法治发展的大方向相悖;具有不易消除的被非法利用的可能性。

    2009年04期 v.24;No.125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论刑事审前程序的独立价值——以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为视角

    屠孟莉;

    我国刑事审前程序尚未走上"正当程序"之路,其根源在于刑事诉讼程序本身的合法性未受重视,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缺失,刑事审前程序的独立价值无法实现。我国应确立刑事正当程序模式,解决刑事审前程序中独立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冲突,完善人权保障机制,实现刑事审前程序的独立价值。为此需要树立"审判中心主义"观念,转变侦查机关的职能,适当限制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所起的作用,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平衡控、辩双方力量,给予犯罪嫌疑人基本的人道待遇。

    2009年04期 v.24;No.125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宪法行政法研究

  • 美国宪政制度:理性建构结果还是意外收获

    魏曦;

    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美国宪法所宣示的崇高理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民主政治和人权保障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总会令人对人类通过自身理性来建构政治制度的能力感到欣慰,然而美国宪法的成就并不能作为证实人类理性建构能力的有效明证,它似乎只是单个人追求自身利益而后产生的无心之果。

    2009年04期 v.24;No.125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规则及其理论

    徐斯逵;

    绝大多数交通过错行为没有造成交通事故是由于对方成功避让了交通过错行为造成的险情;少数交通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是由于对方避让险情归于失败。由此,可以设计出交通事故模型:交通险情+避让失败=交通事故。致险行为和避险行为两个要素相互作用导致交通事故发生,这是交通事故形成的机理。评判致险行为和避险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作用,归根结底就是评判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作用。因此,通过对避让时间、避让空间、避让能力的调查认定,可以判断出交通过错行为的危险性和对方避让的可能性,从而证实这一评判标准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评判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作用的具体的、实在的尺度。用这一标准对交通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作用所作的评判,不仅与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责任认定原则是一致的,而且与交通事故的形成机理也是完全吻合的。

    2009年04期 v.24;No.125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42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论行政紧急强制中的人权克减问题

    孟卧杰;

    非常状态下的人权保障状况更体现法治国家的成熟程度。基于其紧急性、强制性、单方性和高裁量性等特征,非常状态下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对行政相对人人权的克减是客观存在而且经常出现的,也是必要的,但这种人权克减应当符合法治原则、比例原则和权利救济原则。因此,有必要从立法上确定行政紧急强制中人权克减的可操作性标准,以完善我国非常状态下的人权保障机制。

    2009年04期 v.24;No.125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环保审判庭设立依据、现状及建议

    徐寅杰;

    我国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目前所设的环境保护审判庭可分为环境保护合议庭、环境保护巡回法庭和狭义的环境保护审判庭三类。在我国设立环保审判庭具有现实的依据和意义,但存在管辖范围、成员组成、案件来源等一系列难以确定和处理的问题。鉴于此,我国环保审判庭宜在局部试点,不宜在全国推广,宜成立专门环境法院或实现现有专门法院的转型以应对生态环境案件。

    2009年04期 v.24;No.125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459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民商法研究

  • 民事执行监督三维一体论——人民检察院民事执行监督权的视角

    黄祖旺;

    民事执行监督作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法律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使得人民检察院不能行使对人民法院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权力,妨碍了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人民检察院实行民事执行监督在理论上是可行的,问题是制度上的"法无明确规定"。因此,法律上对人民检察院实行民事执行监督做出明确规定非常必要。

    2009年04期 v.24;No.12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社会转型视角谈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重构

    刘金霞;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单位功能的变迁,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由单位等社会组织担任未成年人监护人和监护权力机关已不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我国应以制定民法典为视点,将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回位亲属法(婚姻家庭法),从区分亲权照顾权与监护权、构建亲权制度、完善监护制度等方面重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2009年04期 v.24;No.125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49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一般人格权请求权基础——比较法上的一个实证分析

    邾立军;

    面对新型的人格利益不断出现和被侵犯,只有通过一般人格权才能予以保护。通过对各国有关一般人格权请求权基础的一个考察发现,各国都是在宪政体系下通过判例或立法建立一般人格权保护制度。由于立法上的对具体人格权与抽象人格权的保护方式不同,前者予以积极规定,后者予以消极保护,因此,一般人格权须在个案中经认定受到侵害时,方可得到保护。

    2009年04期 v.24;No.125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证券内幕交易犯罪的客观行为探析

    刘行星;

    证券内幕交易犯罪是证券犯罪中最为严重、最为普遍的一种犯罪,扰乱了证券交易市场信息保密的管理秩序,危害性极大。内幕交易行为具有方式多样化、隐蔽性强、调查取证难等特点,认定标准十分复杂。深入掌握内幕交易的各种行为方式及其与相关行为的区别,有利于对内幕交易行为定罪量刑。

    2009年04期 v.24;No.125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书摘

  • 践法鸿泥——黄荣波涉法文集

    苏哲;

    <正>黄荣波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为该书所作的《序一》中介绍说:"黄荣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浙

    2009年04期 v.24;No.125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

    苏哲;

    <正>张一兵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2月版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哲学文本学的视角出发,系统解读法学当代精神分析学思想大师拉康哲学思想的学术

    2009年04期 v.24;No.125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死缓制度的当代价值

    苏哲;

    <正>黄伟明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该书版权页上之《内容简介》中说:"本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分析,对死缓50多年适用的历史进

    2009年04期 v.24;No.125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现代社会的文化冲突与犯罪

    苏哲;

    <正>张荆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4月版张荆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4月版该书版权页上之《内容提要》:"本书是一位在两个国家长期从事犯罪学研究的学者,以其独特的文化冲突视角,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学术专著。本书旨在介绍国际犯罪学冲突理论的

    2009年04期 v.24;No.125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点击公安文学

    苏哲;

    <正>张友文著,珠海出版社2009年6月版武和平博士撰写的该书《序》中介绍说:友文从警十数年,抱一颗赤子之心投入文学评论工作,凭着他多年在警营熏陶出的警察意识关注

    2009年04期 v.24;No.125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越轨社会学概论

    苏哲;

    <正>皮艺军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与道格拉斯教授的那本《越轨社会学概论》的根本区别在于,这本著作从全书的结构设计、选取的理论范式和表述方式方面来看,更多地采用了本土化的方式,更利于阅读和理解。在书中还尽可能

    2009年04期 v.24;No.125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65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社会的法律

    苏哲;

    <正>[德]卢曼著,郑伊倩译,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著者在该书《前言》中介绍说:"从专业划分角度来看,本书可以作为——既是广义的同时也是狭

    2009年04期 v.24;No.125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7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律疏义新注

    苏哲;

    <正>钱大群撰,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该书属于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钱大群教授在该书《后记》中写道:"此书名之为‘新注’,是说除通常的词语‘注释’外,还从

    2009年04期 v.24;No.125 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法学理论研究

  • 法律语言失范的环境因素:法律外围的语言病毒

    刘大生;

    法律外围不良的语言环境对法律语言具有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力,是法律语言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影响人们的语言和思维而不被人们注意的各种不规范的语言现象,也就是法律外围的语言病毒。

    2009年04期 v.24;No.125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法律通往自由:中国法律、法学和法律文化的反思与重建——读周永坤教授《论自由的法律》

    薛华勇;

    法律是自由而不是枷锁,是拯救而不是奴役。自由是法律的永恒价值,这个价值却长久地在中国的法律中失落,使中国的法律难以完成现代化的转型,使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举步维艰。因此,深入探索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以自由为圭臬改造中国的法律,进而影响中国的司法实践,重塑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周永坤《论自由的法律》一书的价值所在。该书以人的自由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反思和追问,探讨了法学、法律、司法、法治、法律文化与自由的关系,是一种力图以自由为圭臬,重建中国法律、法学和法律文化的学术尝试。

    2009年04期 v.24;No.125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法律适用中的演绎推理分析

    杨栋;

    对待司法的三段论推理过程,法律理论从崇尚严格逻辑到允许法官自由裁量,在法秩序内外的各种选择中寻求最佳答案。对于简单案件,法律陈述下的生活事实或许可以涵摄于一条相应的规则之下,演绎推理以得出结论;但对于疑难案件,特别是在规则含义模糊或者演绎推理出现局限时,法律解释的作用得以彰显。在法律解释中,各种解释方法的次序,法律解释的模式,法律文本的目的在解释中是否不可或缺,都还需要进一步认真讨论。

    2009年04期 v.24;No.125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64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刑法司法解释方法

    孙晋琪;蒋涛;

    刑法司法解释方法包括历史解释、文义解释和体系解释。其中,历史解释具有优先性,文义解释具有补充性,以漏洞补充为主要内容的体系解释具有不可或缺性。刑法司法解释方法应当遵循先历史解释后文义解释再体系解释的顺序。

    2009年04期 v.24;No.125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刑民交叉案件分案审理的标准

    毛立新;

    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判断刑民交叉案件是否"分案处理"的标准有二:一是"同一法律关系",二是"同一法律事实"。从法理及实践看,单纯依据某个标准,并不能对刑民交叉是否"分案处理"得出一个统一结论。因此,应将二者结合起来,确立一个综合性判断标准:凡基于不同法律事实引起的刑、民法律关系,应当分案审理;凡基于同一法律事实引起的刑民法律关系,原则上应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合并审理。

    2009年04期 v.24;No.125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551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法史研究

  • 以《刘子新论》为视角探析刘勰的法律思想

    羊思远;

    刘勰《刘子新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部十分重要的法律思想著作。刘勰认识到不同时代社会风俗有异,法律必须根据时代需求作出调整;强调顺应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以把握赏罚尺度和标准。针对南朝社会的无序状况,刘勰提出"贵农"、"爱民"的疗救措施和"法术结合"、"赏罚相济"的法制思想和司法主张。刘勰的法律思想包涵了民本思想、君臣观念和德治理念,同时受到法家"以法治国"思想和玄学"辨名析理"思维方式的影响。

    2009年04期 v.24;No.125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史尚宽与中国物权法的近代化

    邹亚莎;

    史尚宽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者之一,中国民法第一人。史尚宽倡导"参以各国法例"、"准诸本国习惯",其社会本位的立法思想及其理论和实践促进了中国物权法由传统到现代的成功转型。其参与立法的《中华民国民法·物权法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至今仍被大量引用,成为连接中国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2009年04期 v.24;No.125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三言”中的公案小说

    刘崇奎;

    "三言"中的公案小说既有描写刑事案件的,也有描写民事案件的,还有描写政治性案件的,题材呈现多样化。作品的美学风格既有悲剧性的,也有喜剧性的,亦有悲喜剧因素融为一体的。小说的情节安排手法多样,具有平中出奇、生动有趣的特点。"三言"公案小说中塑造了不少具有鲜明个性的审判者、受害者和犯罪者形象。

    2009年04期 v.24;No.125 10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75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犯罪学研究

  • 弱者的工具——流动人口恶势力犯罪原因的另类解读

    邱格屏;

    流动人口构成了恶势力犯罪组织的主体,他们绝大多数曾经是"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和缺乏谋生的技能促使他们组织或加入恶势力团伙。为了切断城市流动人口恶势力的源泉,城市有义务接受父母长期在城市打工的孩子给予义务教育,让孩子们享受正常的亲情,健康成长;应该对外来人员给予更多的关爱,尽可能地在安全、医疗、民政救济方面给予农民工更多的社会保障。

    2009年04期 v.24;No.125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社会排斥:进城农民工犯罪的一种诱因

    顾天浩;孙树峰;于耳;

    社会排斥是中国进城农民工犯罪的一种诱因。社会排斥不仅是对农民工权益的剥夺和限制,同时也是对社会公正的极大损害,最终会危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只有消除对农民工的社会排斥,赋予其与城镇职工同等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权利,摆脱农民工被边缘化的社会处境,促使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更好地融合,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

    2009年04期 v.24;No.125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26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社会治安研究

  • 和谐社会建设与和谐治安——第五届全国治安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董邦俊;董少平;杨立云;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和谐的治安,第五届全国治安学学术研讨会的与会专家对当前治安形势和研究路径进行认真解读,对治安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建设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治安学的概念范畴、治安管理的社会参与、警务发展与警务规划、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与会专家就治安教育畅所欲言,提出了有创建的观点。

    2009年04期 v.24;No.125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策略思考

    梅中玲;

    我国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形式日趋激烈。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干群矛盾紧张,工人和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就业形势严峻,是其深层次社会原因。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遵循"四个原则",按照初期处置、中期处置、后期处置三个阶段对其调控,妥善处置。

    2009年04期 v.24;No.125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警事学研究

  • 紧急报警与社会求助分流运行质态分析

    朱尧虎;徐雯;刘桂栋;孙辰瑜;耿争秀;王煦玮;

    江苏省试点运行的"紧急报警与社会求助分流"囿于体制和人员等多方面原因,分流单位"联而不动"、应急处置"运转不灵"等现象时有发生,实际效果与社会期望有很大差距。公安机关与其他联动单位的配合、工作人员的积极能动对整个分流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精细化管理"和"愿景管理"等多种手段来应对社会求助分流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合理分流群众的求助诉求,减轻公安机关压力,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

    2009年04期 v.24;No.125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警察自我和谐初探

    刘学锋;

    警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警察的自我和谐显得尤为重要,包括思想观念和谐、素质结构和谐及身心的和谐。影响警察自我和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警察必须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入手,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促进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和谐。

    2009年04期 v.24;No.125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侦查学研究

  • 论经济犯罪侦查辩证逻辑思维活动特征

    马前进;朱武;

    随着新的经济关系的出现,新的经济犯罪形式层出不穷,加上经济犯罪的多变性、隐蔽性等特点,其犯罪的结构甚为复杂。侦查人员必须用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侦查机关及其办案人员所担负的侦查经济犯罪工作,是社会转型、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凸现的不同于过去的新事物。这些新事物充满大量的矛盾。对待这些矛盾,侦查人员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分析,善于把各个复杂的、对立的矛盾事物统一在正确的破案思维活动之中。

    2009年04期 v.24;No.125 14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检察侦查一体化机制的完善

    石金山;潘舫;

    检察侦查一体化指检察机关采取以侦查指挥中心为主要组织形式,以提办、交办、联合办、督办为主要办案方式,实行侦查活动统一组织指挥,案件线索统一管理和经营,侦查人才和技术装备统一调配使用,执法环境统一营造的侦查机制。完善检察侦查一体化机制,要建设侦查指挥中心,健全领导机制;同级检察院内部建立以侦查部门为主、其他业务部门为辅的协作机制;加强外部协作,构建侦查信息平台;实行案件线索科学评估,统一管理;重视侦查人才培养,提高整体侦查水平。

    2009年04期 v.24;No.125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退回补充侦查制度研究——以程序流转为视角

    董薇;

    审查起诉阶段的退回补充侦查现实中运用十分普遍。其适用效果关乎司法资源使用和刑事程序流转的效率。但其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的情况并不十分吻合。从公开发表的调研数据和实地访谈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看,退回补充侦查制度有其合理性,但实践中被异化的情形也大量存在。异化的原因超越了制度本身,案件的分流环节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009年04期 v.24;No.125 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公安工作研究

  •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几个问题

    萧树祥;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础,是公安机关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保证。警民关系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必须客观审视,积极应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警方处于主导地位,应发挥主导作用,保民平安是关键,公正执法是核心,服务人民是根本,宣传群众是基础,警营和谐是前提。坚持整体推进,相互促进,就能开拓和谐警民关系新境界。

    2009年04期 v.24;No.125 157-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90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公安执法工作中的欠作为、缓作为和软作为

    孙育海;

    近年来,公安执法工作中存在一些外在表现上并不十分明显、但危害性一样严重的执法欠作为、缓作为、软作为问题。其危害性表现在对违法犯罪处罚不力,危害社会治安稳定;弱化执法公信力,损害党委政府形象;削弱公安机关战斗力,侵害公安队伍机体。公安机关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应通过树立民警正确的执法理念、不断健全执法管理机制、大力完善执法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工作,预防和解决欠作为、缓作为、软作为问题。

    2009年04期 v.24;No.125 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人户分离”对警务工作的挑战及应对思路

    高毛华;蒋祖华;

    人口管理是警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户分离"现象越来越严重,给城市人口管理和社区公共安全带来新问题。破解因"人户分离"带来的社会治安管理难题,要从创新理念、完善制度、改革管理方式和提升服务能力等多方面入手,优化制度设计,整合管理资源,创新科技手段,实现对人口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

    2009年04期 v.24;No.125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警事科技探索

  • “O”型腿形与足掌压力面的关系

    丁浩;王一帆;

    对大量犯罪现场遗留进行分析后发现,个人的腿形会给足迹的重压点、重压面产生影响,忽略个人的腿形推断出的留痕人的年龄、身高、体重等特征的结果会有偏差。"O"型腿形对足迹的重压面有较大的影响。

    2009年04期 v.24;No.125 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72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UHF无源金属电子标签车辆号牌及其识别系统

    杨磊;

    车辆号牌大量被制假和套牌,如何高效识别车辆号牌的问题日显突出。应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UHF(超高频)无源金属电子标签车辆号牌和相应识别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该电子号牌由号码区和标签区构成,当它经过读卡器的读卡区域时电子号牌主动向读卡器发送自带的信息从而完成电子号牌的自动识别。识别系统的读卡终端有地埋式,悬挂式和车载式,可分别使用于不同的环境。识别系统能在恶劣环境下正常识别,能同时高速读取多个电子号牌信息,并在读取电子号牌信息时分别给它们加上读取时间,发回主机记录,整个系统弥补了摄像头监控系统的不足。

    2009年04期 v.24;No.125 18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张金良;

    电流作用造成的人体死亡,称为电击死。检验电击死的尸体,通常可根据尸体检验的一些特殊征象,如电流斑、表皮坏死剥脱、电烧伤、皮肤金属化、电击纹、内脏的改变、骨珍珠等,对电击死作出初步判定。

    2009年04期 v.24;No.125 18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56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警事教育研究

  • “战训合一”训练模式在反恐专业教学中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李宁;

    江苏警官学院于2004年9月成立侦查学专业(反恐怖犯罪方向)以培养反恐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打牢基础知识、优化能力培养、注重实践教学、拓宽知识面等环节。目前教学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战""训"分离。从反恐专业警务技战术训练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采行"战训合一"的训练模式,提高反恐专业学员防控驾驭能力,能够科学合理地解决反恐专业教学在警务技战术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009年04期 v.24;No.125 190-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挫折教育在查缉战术训练中的运用

    周祥兴;

    查缉战术训练中的挫折教育是根据警察日常警务活动和应对突发事件时的需要,创设某种场景,提出某些难题,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和探究精神,让受教育者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危机的处置能力,使他们具备坚忍不拔、顽强进取的意志品质。警察查缉战术训练包括很多种成熟有效的方法,但挫折教育在锻炼意志、激发潜能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方法无可替代的地位。

    2009年04期 v.24;No.125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公安院校警察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朱志玲;

    警察礼仪教育是塑造良好警察形象、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立现代化警察队伍的必然要求。公安院校应将警察礼仪课设置为通修课或必修课,明确教学目标,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广泛采取示范法、实训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应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2009年04期 v.24;No.125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是江苏警官学院主办的一份法学和警学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1704/Z,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1020,江苏省级期刊,江苏期

    2009年04期 v.24;No.125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