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61381

刑事法研究

  • 沉默权制度研究

    徐国栋;

    沉默权作为一项刑事司法制度,反映了一国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的人权保障状况以及诉讼民主进步的程度。确立这一制度,对推进我国法治建设,提高文明办案水平,更好地与外国进行司法协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会遇到很多现实障碍,但我们不能因为遇到阻力便放弃追求文明的制度。

    2010年04期 v.25;No.131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名与实

    楼伯坤;

    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黑社会组织犯罪在中国刑法中的确定罪名。罪名的政治属性应当服从法律属性。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黑社会组织罪具有同质性。犯罪的社会控制性是其本质特征。

    2010年04期 v.25;No.131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持有型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及认定

    魏在军;

    持有型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包括对持有行为及其违法性有所认识;对持有物及其数量有所认识;对物品的性能、纯度等特征不需要认识;对持有行为的认识为确定性认识;对持有物的性质及其数量的认识为可能性认识。在司法实践中,当收集不到充分的证据证明行为人故意的认识内容时,可采取推定的方式予以认定,并允许行为人提出反证,予以推翻。

    2010年04期 v.25;No.131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共同犯罪中身份犯与教唆犯的竞合及其展开

    王军明;

    无论是刑法理论抑或是司法实践,关于共犯与身份关系问题的研究和检讨尚未形成一致性的见解。其中,身份犯与教唆犯的关系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在身份犯与教唆犯竞合以及无身份者教唆有身份者的场合,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以符合正义理念的实质要求,实现刑事法治和法律正义。

    2010年04期 v.25;No.131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苏省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学术观点综述

    许江;

    江苏省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研讨的重点内容是量刑公正的程序保障和强制措施的完善。关于量刑公正的程序保障方面主要涉及量刑程序的设置、量刑程序中的权力与权利的配置的话题;在强制措施的完善方面主要探讨了有关逮捕的完善、拘留的完善、监视居住的重构、取保候审的完善。

    2010年04期 v.25;No.131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书摘

  • 书摘

    苏哲;

    <正>为世界定规则——全球政治中的国际组织[美]迈克尔·巴尼特、玛莎·芬尼莫尔著,薄燕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这是一本关于国际组织发挥权威作用的必读著作。迈克尔·巴尼特和玛莎·芬尼莫尔通过运用高深的官僚分析方法并确认这些独特制度的典型病征,从组织的角度对国际组织进行了考察。

    2010年04期 v.25;No.131 15+50+56+67+77+107+122+165+175+182+194+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宪法行政法研究

  • 认真对待美国宪法——与张千帆教授、刘大生教授商榷

    程王刚;

    翻译直接影响人们对宪法文本的理解,而文本是制度和理念的载体。没有对文本的正确把握,根本无法加深对制度的理解,更不用说对理念的信仰。张千帆教授对宪政尤其是司法审查制度有深入研究,但对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解读以及美国宪法文本的翻译不能令人信服。刘大生教授对美国宪法的研究别有进路,在宪法学界发出不同的声音,但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错误。

    2010年04期 v.25;No.131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宪法解释——兼评中国宪法解释体制的困境和出路

    徐霄飞;

    法治是建设富强中国的必经之路,依法治国首先应当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理性化,是自由的政治生活进程的保障,是人权的保障。任何遵守法治原则的政治共同体中,宪法解释都是一项关系万千重的问题。中国正面临司法改革的转折点,宪法的解释是违宪审查的必经环节,构建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宪法解释的问题。

    2010年04期 v.25;No.131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4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审判旁听制度及其完善

    刘行星;

    审判旁听制度是审判公开制度的具体体现之一,在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中,社会群众、新闻媒体和特定群体参与旁听,不但可以加强司法监督,规范审判人员的审判行为,提高司法公正的质量,而且能够起到具体生动的普法教育的作用。为确保审判旁听制度功能的充分实现,人民法院应不断加强旁听场所建设和拓展庭审事项信息公开渠道。

    2010年04期 v.25;No.131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的现状及建构障碍

    李小红;

    自20世纪80年代起,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开始进入国人的制度建构诉求领域,近二十年来也不断有制度建构的事件发生,综合看表现出如下的制度建构特点:一是公众始终关注此制度,但立法机关鲜有建树;二是制度定位始终是内部监督;三是制度内容逐步得以充实,但效果并不理想。尚存在民主宪政理念薄弱、公务员群体抵触、立法目标理想化等方面问题影响这一制度的建构生成。

    2010年04期 v.25;No.131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921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间的冲突及其成因

    许洁;

    司法独立和舆论监督是民主与法治的基本要求,一方面两者有相当的一致性和共同的追求目标,另一方面,两者之间又有一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运行机理上存在着天然的对立性。因此,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社会正义之价值目标;如何衡平两者之间的冲突,是当前亟待研究与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2010年04期 v.25;No.131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35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人权保障视野中的警察权规制

    刘亚民;

    警察权的正当性体现在尊重人权、尊重人的尊严和执法为民。警察权侵犯人权源于警察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警察权行使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盘查制度、羁押制度、司法鉴定制度等存在制度缺陷。牢固树立人民警察的人权意识,杜绝非警察人员执行公务,保障律师职能的正常发挥,全面提升警察执法素质,建立完善的权利救济制度,是合理规制警察权的主要途径。

    2010年04期 v.25;No.131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民商法研究

  • 论不同语境下次生环境问题的名称界定

    钱慧智;

    次生环境问题,即因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而侵害、损害他人权益乃至危害人类生存这一现象,各国立法对其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学界对此问题亦有颇多争议。事实上,次生环境问题本身的机理较为复杂,在不同语境下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公害"来泛指各种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行为;民法可采"环境侵权"来指代污染或破坏环境,导致他人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行为;环境法则应适用"环境侵害"的概念。

    2010年04期 v.25;No.131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确认股东会决议有效之诉研究

    乔勇;

    传统民事诉讼法理论中,确认之诉包括确认无效之诉和确认有效之诉。我国《公司法》第22条仅规定了确认无效之诉,并未规定确认有效之诉。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确认有效之诉时有发生,法院对于此类诉讼是否可以受理,一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现行条件下,通过最高院批复的形式承认股东会决议有效之诉的合法性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2010年04期 v.25;No.131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法学理论研究

  • 论马克思法学的二元论

    焦海博;

    马克思关于法和法律的理解是以本质主义方法论作为其方法论的。马克思在法与法的实现之间作了区分,形成了法的二元论:客观法与实在法,客观法是实在法的本质。马克思一生都持有法的二元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1837-1843年,马克思认为客观法是人类理性的本质;1843之后,马克思认为客观法是社会生产方式的本质。

    2010年04期 v.25;No.131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卡多佐关于普通法确定性的理论与司法实践评述

    陈皓;

    在丰富的法律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卡多佐大法官认为,法律发展的逻辑不是寻求"确定性"而是寻求一种"可能性"。可能性的寻求是司法过程中传统与革新的统合。这种统合得益于卡多佐的"平衡感",并成为卡多佐革新普通法传统的重要贡献。

    2010年04期 v.25;No.131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藏区习惯法与我国法制建设的冲突和融合——以藏族赔命价为例

    李玉兰;南杰·隆英强;

    藏区习惯法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法,在我国法制建设过程中与现行国家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冲突,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的价值。以藏区习惯法中典型的赔命价为例,藏区习惯法对我国法制建设产生一定冲突的同时,也有补充和完善的效能。因此,我国法制建设过程中对藏区习惯法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限制地加以利用和借鉴,使二者协调发展。这种理论观点既有利于尊重少数民族的本土文化和传统习惯,又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统一和权威,尤其是对于完善我国法制建设和稳定藏区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04期 v.25;No.131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36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源与流

    王乔;

    法律职业共同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学者。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核心在于其内部的共同性,具体表现为同质性和互补性。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本质在于其对外的独立性,包括知识技术的独立和司法实践的独立。我国处于转型时期,法律职业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其发展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今后的发展中,应该从提高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专业化程度、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的交流、增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独立性等方面着手改良。

    2010年04期 v.25;No.131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法史研究

  • 对烙印在刑法中儒家法律思想的祛魅审视——以法益侵害为视角

    赵拥军;

    儒家法律思想的"礼法结合、应经合义"等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融入中国法律两千多年,在现代刑法中又以规范违反说等影响着犯罪本质理论和刑事司法实践。对犯罪本质等问题做展开讨论,以法益侵害说和规范违反说等争论为切入点,祛魅审视儒家法律思想在刑法上的传统烙印,我们可以得出犯罪的本质是侵害法益,刑法的机能是保护法益。应以法益在客观上是否被侵害或威胁为标准,判断某种行为是否为犯罪,是否值得科处刑罚,并将此贯彻于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

    2010年04期 v.25;No.131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洗钱”一词的流传看反洗钱立法的发展

    林安民;

    英文"洗钱"一词的产生与传播反映出洗钱行为的出现和到广为人知。洗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最初由少数经济发达国家所意识,并开始对其立法。"洗钱"成为全球通用词语后,洗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就具有普遍性。由此,通过一系列的国际公约,洗钱成为一种国际性犯罪。中文"洗钱"一词的产生,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是通过对英文的翻译而来的。其出现反映出我国对洗钱行为的认识。

    2010年04期 v.25;No.131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犯罪学研究

  • 对中国天津市入室盗窃风险的多维度分析

    张乐宁;刘志松;

    天津市入室盗窃风险的差异在社区构建上具有机会性。正如日常活动或生活方式理论所预言的那样,目标吸引力和监护的指标与入室盗窃的风险息息相关。又如社会解构理论预言的那样,集体效应和公共控制的社区进程影响了入室盗窃的风险。同时,社区结构和中国城市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那些在西方观察不到的因素来解释。

    2010年04期 v.25;No.131 10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32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一般压力理论对社会敌意的解释

    张爽;

    群体性事件近年来频发,其起因是在社会转型期,对立的主体间在各种压力下渐渐产生了程度不同的社会敌意。鉴于社会敌意演变成犯罪事件可能性的存在,只有化解敌意才能更好预防犯罪。化解敌意、预防犯罪可以从缓解外部压力和引导行为人自身两方面入手。

    2010年04期 v.25;No.131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39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社会治安研究

  • 预防和化解涉及道路交通管理的社会矛盾

    孙玉奎;

    预防和化解道路交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公安交巡警部门的重大而紧迫的政治课题。与道路交通管理有关的社会矛盾,是当今社会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法律与意识、科技与落后发生冲突的反映,还是部分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被侵犯或得不到保护的体现。公安部门要善于洞察道路交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将发现、预知、掌握、疏导、化解、调处社会矛盾作为交通管理的重要环节,把握工作重点,采取积极措施,着力构建与转型期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整合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交通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

    2010年04期 v.25;No.131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学校治安权刍议

    任腾飞;

    学校治安权是指学校为了保障校内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在经营、管理的校园范围内,对进入其中的人员的行为进行控制的权利。我国应立法赋予学校保卫人员有限的治安执法权,将学校治安权适当扩展到校园周边,赋予保卫人员一定的警械使用权,以确保校园安全。

    2010年04期 v.25;No.131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对传媒暴力的社会学分析

    何海强;佘慕雨;

    传媒暴力对犯罪的催促效应严重阻碍了对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妨碍了社会健康、平稳地发展,增大了社会风险。增强传媒的社会责任感,加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传媒运作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受众的认知和抵御能力,可以预防和控制一定数量和类型的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降低社会的风险系数。

    2010年04期 v.25;No.131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警事学研究

  • 警察形象危机事件的传播噪音和控制对策

    潘晶安;王晓文;王玉叶;史荣华;罗杰;

    从近年公安部门处理警察形象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看,公安部门基于某种明确的传播目标而发出的信息往往不能达到主观预期的效果,各种噪音阻碍了传播的有效性,使得信息失真严重,不仅不利于警察形象的改善,反而给警察形象带来更大的损害。根据传播学理论,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信道、受众三要素都会产生噪音,应利用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来加强信息收集,增加信息冗余并及时反馈信息,降低噪音危害,确保信息的有效到达。

    2010年04期 v.25;No.131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295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电子警务:警察行政管理变革的新路径

    梁慧稳;

    推行电子警务是警察行政管理的一场变革,将对警察机关的组织结构、警务活动运行机制、警察行政方式、警力资源配置形式及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社会实体、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警力配置的科学途径,能使警察行政管理实现效能最大化。

    2010年04期 v.25;No.131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26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侦查学研究

  • 以转型升级优化发展警务策略提升刑侦工作质态若干思考

    张跃进;

    我国社会治安整体处于平稳势态,违法犯罪警情趋于下降,违法犯罪不断呈现出新变化和新动向。公安部门要以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的警务策略重构刑侦工作布局,提升刑侦工作发展质态。公安部门必须理念先行,在警务理念和警务策略上加快转型;必须理顺关系,在警务结构和功能布局上加快转型;必须创新机制,在运作模式和工作方式上加快转型;必须导向明确,在警务保障和支撑上加快转型。

    2010年04期 v.25;No.131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技术侦察的法制化

    潘俊;

    法治国家普遍对技术侦察的实施条件和对象加以严格限制。技术侦察的对象局限于罪行严重或影响恶劣的犯罪嫌疑人,遵循"重罪原则",实施技术侦察的条件要求符合"最后手段原则"、"相称性原则";技术侦察的应用一般要求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其审批、实施有严格要求,对技术侦察所获证据材料的使用加以严格规定,既制约国家公权力,又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对技术侦察的非法、歪曲使用和滥用对公民权利造成的侵害提供权利救济保障。我国的技术侦察需要严格的法制化,一方面要赋予技术侦察合法的依据,为技术侦察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另一方面要对技术侦察实施有效的监督,保障其不被非法、歪曲使用和滥用,保障公民权利。实现技术侦察的法制化,需要符合公法比例原则,遵循程序正义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完善监督机制和当事人救济制度。

    2010年04期 v.25;No.131 15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审讯累犯、惯犯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孙明涛;

    累犯、惯犯难审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审讯方法不合适、证据观念不正确、羁押场所不规范是公安部门和干警主观方面原因;累犯、惯犯自身的心理特点、复杂经历,现行的侦审一体化和律师介入等制度的不完善是客观方面原因。审讯人员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审讯技巧,树立正确的证据意识,规范看守部门职能;突破累犯、惯犯心理防线,查实累犯、惯犯身份,适应侦审一体化制度,加强对侦查阶段介入律师的监督。

    2010年04期 v.25;No.131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55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公安工作研究

  • 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警务工作若干思考

    卞兆猛;

    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是公安部顺应时代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存在现有警务观念、薄弱的业务基础、现有保障体系和民警素质的多层次结构与城乡社区警务工作要求不适应的问题,必须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准确把握城乡社区警务战略的内涵,选准信息化条件下社区警务的工作重点,从优化公安派出所警务运作机制、提升社区民警综合素质、提高社区民警工作效率、激发社区民警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强化城乡社区民警的工作效能。

    2010年04期 v.25;No.131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36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公安警务指挥时间与指挥速率

    王峙浩;

    公安警务指挥速率的核心是时间因素。把握好时间因素是实现公安部门快速反应,打击违法犯罪,有效防范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公安警务指挥时间是指完成公安警务指挥过程所需时间的总和。其由指挥周期和行动周期构成。指挥过程、对方情况突然变化、执行过程、客观自然情况等都是影响公安警务指挥时间的因素。在公安警务指挥过程中,把握警务指挥时间,要科学地把握指挥时间的临界值,缩短指挥周期和行动周期的持续时间,切实提高警务指挥速率。

    2010年04期 v.25;No.131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18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警事科技探索

  • 谎言并不可测

    王攀锋;

    现代心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多种学科迅速发展,逐渐建立起一些主要以情绪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测试技术,但各种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性和实践价值的差别相当明显。中国现行公检法机关运用的主要有美式测谎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武伯欣教授所创的武氏心测理论和方法。美式测谎以谎言口供为测试对象,认为存在具有普遍意义上的谎言-情绪反应模式,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武氏心测提出以与涉案人相关最为密切的心理痕迹的动态形成过程和状态为测试对象的"以变应变式"测试理论和方法,强调被测人的认知过程对测试影响的复杂性,克服了传统美式测谎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机械性和简单化的弊端。

    2010年04期 v.25;No.131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改制射钉枪的检验和鉴定

    季峻;

    检验改制射钉枪,关键是检验其结构和发射机能。对改制射钉枪致伤力大小的检验有测速仪检测方法、"模拟靶"法、内弹道理论计算法等三种方法。内弹道计算理论的科学性基奠了鉴定结论的科学性。

    2010年04期 v.25;No.131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警事教育研究

  • 公安高等教育改革的格局及进路

    张洪波;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公安高等教育必须根据情势的变化而作出适当的调整。不管是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颠覆式培训格局,还是继承大陆法系国家的渐进式学历格局,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都应该将警察职业塑造成为兼具传统技能型和现代知识型的典范。公安高等教育改革应该以理性知识建构下的实战型警察为目标,以体现警察政治属性的警务化管理的彰显为基础,具体方式上则遵循竞争式的学生潜能调动、理论和实战型的教学师资重建、贯穿学历前、学历时和学历后的教育格局再造这三条进路。

    2010年04期 v.25;No.131 183-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加强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王义华;邓荣华;朱林;

    公安院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更新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和谐环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0年04期 v.25;No.131 190-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计算机网络安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

    宋葆华;杨林;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整体架构,掌握相应的安全技术。实验的设计不仅要反映安全技术原理的综合性、设计性,还要反映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性;不仅要考虑软件开发的综合性、设计性,还要考虑在硬件工程实现上的设计和综合。

    2010年04期 v.25;No.131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立和谐的高校教学督导制度

    张爱民;

    高校教学督导涉及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的完善。教学督导制度是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一种校内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和谐的教学督导制度的建立,是提高教学督导质量的重要课题,应正确认识并做好督导制度建设。

    2010年04期 v.25;No.131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是江苏警官学院主办的一份法学和警学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1704/Z,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1020,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该刊设有"刑事法研究"、"宪法行政法研究"、"民商法研究"、"法学理论研究"、"法史研究"、"社会治安研究"、"犯罪学研究"、"警事学研究"、"侦查学研究"、"公安工作研究"、"警事科技探索"、"警事教育研究"等栏目。

    2010年04期 v.25;No.131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