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61370

刑事法研究

  • 赵永琛教授国际刑法学术思想述评

    王秀梅;康海军;张磊;

    赵永琛教授是我国较早从事国际刑事法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他密切关注国际刑事法学研究,开拓进取,在国际刑事法学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国际刑事法学术研究领域广泛,科研成果丰硕,涉及国际刑法的基本理论、国际犯罪、国际刑事法院、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国际警务合作、区域刑法、跨国犯罪、国际恐怖主义、国际刑事诉讼法及侦查学、犯罪学、反恐学等诸多领域。他勇于开拓创新,研究自成体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洞察力强,崇尚思想宽容。

    2010年06期 v.25;No.133 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的单位犯罪问题探析

    龚大春;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单位犯罪的关系,在我国刑法中是相互排斥的,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又是存在困惑和困境的,其原因在于定位两者关系的角度存在混乱或错误,应当通过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逐步解决司法实践问题。

    2010年06期 v.25;No.133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刑罚

    焦武峰;

    我国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罪犯,依照"从重从快"的刑事司法政策,被贴上"严打"的标签,异化为"专政"的对象,在司法实践中采取打击与预防相结合的刑罚方法,在定罪上严格奉行罪刑法定主义,在量刑上倾向于重刑主义及高压态势,在程序上追求打击的高效率,反映了报应刑主义和威慑理论,是古典刑法思想的集中体现。我国刑法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刑罚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重视主刑而轻视附加刑,重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轻视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具体为死刑、自由刑等主刑过重而没收财产、罚金等财产刑缺失,刑罚措施过多而非刑罚措施缺失。由带有"严打"性质的重刑主义到更加理性化的刑罚方法,需要在实用主义原则的指导下,实行更加理性化和更加有效的刑罚个别化,进而达到矫正犯罪、防卫社会的刑罚目的。

    2010年06期 v.25;No.133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恢复性司法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周忠喜;

    刑事司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犯罪分子改过自新,是各国司法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20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兴起了一场新的刑事司法改革运动——恢复性司法运动,深刻地影响着西方国家刑事司法的走向和预防犯罪的模式。可从西方国家恢复性司法的观念和实践出发,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民情和社情,进一步完善恢复性司法制度所需的社会基础条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恢复性司法制度。

    2010年06期 v.25;No.133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书摘

  • 书摘

    苏哲;

    <正>什么是好生活[法]吕克.费希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0月版事实证明,一切都仿佛要把现实世界最为根本的"内在"转化为人类存在这一不容侵犯的法则。

    2010年06期 v.25;No.133 35+61+87+92+96+141+154+163+171+183+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宪法行政法研究

  • 论八二宪法中的央地关系

    方明;

    八二宪法第3条第4款实际上并未规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具体规范模式,而更多体现为一种探索性的政治理念。中国独特的人民主权运作结构使得宪制意义上的央地关系与经典的"命令—服从"式单一制特征相区别。在具体制度框架中存在着集权与分权的张力,其着眼点在于如何更好地进行现代化建设这一国家理性。制度设计者对央地关系思考并不成熟,国家结构形式有待实践探索。

    2010年06期 v.25;No.133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对车船税调整的反思

    张海燕;

    我国现行法律中规定车船税按"一刀切"的方式征收,征税税额低,车船税的功能难以实现。即将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草案)》欲将车船税征税额与汽车排量挂钩,并调高税收额度,虽有一定的进步,但仍有诸多不合理之处。我国车船税征税额应与汽车排气量挂钩,把握好调高税收额度的"度",以实现汽车工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赢。

    2010年06期 v.25;No.133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等学校资助育人体系重构研究

    高山;

    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高等学校的资助体系不仅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资助,发挥其育人功能,实现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2010年06期 v.25;No.133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民商法研究

  • 论欧盟法中跨国企业集团破产的管辖权

    肖永平;邓瑾;

    跨国企业集团是由在各国成立的不同法律实体以某种形式的控制权或所有权相互连结而形成的经济组织。在欧盟破产法中,跨国企业集团破产管辖权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基于债务人"主要利益中心地"的管辖;二是基于债务人"营业所"所在地的管辖。

    2010年06期 v.25;No.133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30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欧盟救济措施制度对完善我国附条件批准制度的启示

    赵文凯;

    自《反垄断法》颁布以来,我国以附条件批准审结的经营者集中案件越来越多,有必要制定救济措施的实施细则。欧盟法对救济评估的原则、救济措施的实施方式以及救济措施提出的程序均有明确规定,可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此外,设计完善我国附条件批准制度实施细则时,还应引入经营者承诺、申报前磋商和三方听证制度。

    2010年06期 v.25;No.133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代驾问题探析

    龚鹏飞;

    代驾服务近几年在我国的一些城市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代驾可分为无偿代驾和有偿代驾。有偿代驾又分为私人有偿代驾、代驾公司提供的代驾及酒店等餐饮服务机构附带提供的代驾三种。无偿代驾是一种帮工关系,私人有偿代驾是一种临时的雇佣关系,代驾公司提供的代驾是一种委托关系,而酒店等餐饮服务机构附带提供的代驾是消费关系的延伸。根据不同代驾的法律关系及风险负担原则,确定代驾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的分担。完善和推广代驾服务首先要明确代驾服务业的主管机关,规范《代驾服务合同》,其次政府应该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及其他措施在制度上"鼓励"代驾行业的发展。

    2010年06期 v.25;No.133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1069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法学理论研究

  •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二篇、第三篇标题汉译建议

    刘建民;

    "道德"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汉译本第二篇的标题。按照黑格尔哲学固有的逻辑布局,该篇属于主观方面的阐述,德语原著适用的术语是Moralitt。汉译本将Moralitt译为"道德"显失严谨。主观意义上的Moralitt,应当译为"良知"。汉译本《法哲学原理》将第三篇的标题Sittlichkeit翻译为"伦理"。从方法论讲,根据黑格尔逻辑学关于理念的论述,该篇属于具体的全面的逻辑认识,即文本所呈现的自家庭、市民社会到国家的叙事。显然,"伦理"一词不能涵摄Sittlichkeit标题之下的文本内容,译为"伦理图景"较为恰当一些。

    2010年06期 v.25;No.133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违法性认识若干问题研究

    张伟珂;李诗蓓;

    违法性认识的内容在理论界有众多分歧。违法性认识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违反整体的法制性、法规范的认识,认识的内容不应当是伦理道德等前法律规范,也不宜是某具体的法。而基于违法性认识认定的推理逻辑,对其存在性的认定应当侧重于反向推定即如果特定情形下存在法律认识的丧失那么就应当排除行为人的违法性认识,反之即存在违法性认识。从学界的研究来看,对违法性认识与犯罪过失的关注相对较少,就二者关系来讲,犯罪过失的成立不需要违法性认识。

    2010年06期 v.25;No.133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法史研究

  • 司马光立策决胜三要素简释和借鉴

    李坤生;

    司马光立策决胜的三要素:"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指对所立之策的得失进行对照、比较,认真算计;势指立策时要认清事物的发展趋向或趋势,掌握应进则进、应退则退的时机;情指立策者、执行者的心理、心态,心绪是否坚定或同心。立策者对形、势、情认识不同,立策也不同,其结果会相差很大。值得借鉴的有:一,不要凭感觉立策;二,不要墨守成规立策;三,不要不顾民心、警心立策;四,不要割裂形、势、情三者的关系立策;五,不要违背两戒两注意立策。

    2010年06期 v.25;No.133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古代行政法有无之考察

    赵菊;

    我国古代不仅有行政法,而且一些制度在当时比较先进。"以官统事,以事律官"的国家机关组织法,严格选任、控制编制的官吏管理法,垂直独立无一疏漏的监察法,都是我国古代行政法的真实体现。

    2010年06期 v.25;No.133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犯罪学研究

  • 不同交往理论与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

    桑先军;

    不同交往理论是近现代犯罪学发展中的重要理论,为我国三位一体的社区矫正工作任务布局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应当纳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社区矫正的基础理论之中。结合当前我国社区矫正矫正工作的实践状况,具体而言,不同交往理论对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强调制度整体协调性与加强社区矫正亚文化建设等方面。

    2010年06期 v.25;No.133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30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法治视角谈流动人口犯罪的控制策略

    王玉叶;潘晶安;罗杰;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济转型以后,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出现持续增长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从法治的角度分析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有主体法律意识薄弱、法律制度不合理、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政府管理者的不当行为等因素。对此,应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善法律制度、拓宽利益诉求渠道、规范管理等入手,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的目的。

    2010年06期 v.25;No.133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上的经济犯罪情报收集研究

    宫路;

    互联网上的经济犯罪情报源具有信息涉及领域的广泛性、信息存在形式的公开性、情报素材的多样性、情报获取方式的合法性、情报获取的便捷性等特点。公安经侦部门应从发现互联网上的经济犯罪情报源和提高互联网上的经济犯罪情报收集技术等方面确立经济犯罪情报收集工作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2010年06期 v.25;No.133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下载次数:68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社会治安研究

  • 和谐社会视野下多元化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研究

    周长康;张应立;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复杂性,表现在境外因素与境内因素相互勾联,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渗透,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混杂。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矛盾的广泛与复杂,矛盾的缓解与激化,矛盾的量变与质变。和谐社会视野下多元化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构建涉及民意表达、情报信息、风险评估、矛盾排查、矛盾调解、危机管理、责任追究、理论研究等八个方面。

    2010年06期 v.25;No.133 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48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黑车”治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选择

    叶坚;

    "黑车"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客运市场秩序,引发重大交通事故,诱发各类刑事案件,影响城市文明形象。"黑车"非法经营的大量出现同行政监管、市场需求、就业安置、经济收益等要素密切相连。公安部门应主动协同交通、城管等执法部门开展"黑车"非法经营专项治理,将集中整治行动转化为长效管理措施,按照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关注民意、解决民生;打击非法、保护合法;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四项工作原则,逐步完善"黑车"治理工作机制。

    2010年06期 v.25;No.133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下载次数:49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南京地下弹弓活动群体现状及其管控

    韩焕新;

    近年来,弹弓发展成为犯罪分子作案的一种工具。南京地下弹弓活动群体呈现构成多元化,组织形式渐趋稳定;交流途径现实与虚拟方式并存;活动组织有一定管理规范等特点。弹弓引发的治安问题主要有利用弹弓进行侵财犯罪活动;利用弹弓滋事取乐,干扰居民正常生活;利用弹弓击射不特定人群及物品,妨害公共安全。公安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法律等综合手段治理因弹弓而引发的治安问题,同时挖掘弹弓活动群体中的积极因素,引导其向守法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2010年06期 v.25;No.133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警事学研究

  • 社区单元警务:内涵及其警务社会化特征

    王智军;

    社区单元警务是指将基层公安机关的工作区域分隔为一定数量的社区单元,将基层民警划分为一定数量的单元警组,由社区单元警组全面负责社区单元内的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产品及服务的警务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警务模式,社区单元警务要求单元警组深入社区和公众作直接和深入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这使社区单元警务既成为社区警务战略的落实和深化,也成为警务社会化这一警务潮流和趋势的实践平台。

    2010年06期 v.25;No.133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作为公安文化软实力的警察影像创作

    彭耀春;

    中国警察影像因与公安文化软实力对接而获得国家发展战略的宏观视点,其创作策略是站在国家政权和公安工作的大局讲述警察故事,在讲述警察故事时立足于公安工作,突出警察主体,颂扬警察精神;在创作方法上纪实美学与艺术典型化并存,在描写警察工作与犯罪事实时取舍遮蔽结合,塑造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和人民审美期待的人民警察形象。

    2010年06期 v.25;No.133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侦查学研究

  • 日本检警关系研究和借鉴

    吴良培;崔锡猛;

    日本"互相协助"的检警关系模式在刑事案件侦查方面既整体上保障了检察官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又使司法警察职员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具体操作上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避免了绝对实行检警结合统一或检警独立分工模式可能产生的弊端,是当今世界较为理想的检警关系模式。借鉴日本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应当强化检警关系中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监督和制约作用。为此,我国法律应当赋予检察机关立案控制权和撤案决定权;对强制性处分的跟踪监督权;从公诉角度监督侦查和提出收集证据的建议权;最后还应在法律上明确检察机关监督与制约的法律效力。

    2010年06期 v.25;No.133 134-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454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论侦讯用谋方式

    陈闻高;

    侦讯对策具有谋略、用谋方式、讯问手段、对话技巧、气氛调节等五大构成要素。侦讯谋略可分为虚实、时机、造势三大类型。侦讯用谋方式包含起点、方向、步骤、突破点和突破口等要素。侦讯用谋方式的步骤类型可分为纵横耕耘式、自由交谈式,直接攻突式、迂回包抄式,循序渐进式、四面出击式等三类六个。侦讯用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只是一类谋略一种方式,往往有几个谋略的交叉使用和多种用谋方式的组合运用。

    2010年06期 v.25;No.133 14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公安部门刑事悬赏现状及其制度构建

    王士军;

    我国刑事悬赏在侦查实践中存在刑事悬赏主体不明确、案件范围无规定、赏金经费无保障、执行程序不规范、权益人保护不重视等一些突出问题。刑事悬赏具有法定性、互惠性、针对性和群众广泛参与性等特点。运用刑事悬赏时必须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即可能与实际相结合原则、成本与收益相平衡原则、赏金与经费相适度原则和谨慎使用原则。应从确定刑事悬赏的主体、适用范围、赏金来源、规范发放程序、保护举报人权益、落实撤销程序等方面入手构建我国的刑事悬赏制度。

    2010年06期 v.25;No.133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技术侦察在毒品案件侦查中的运用及完善

    许翠华;杨鑫艳;

    技术侦察是指司法机关借助现代技术和设备,审查犯罪嫌疑人、获取犯罪证据的一种专门侦查手段。毒品案件特殊性强,技术侦察手段的运用给侦查破案工作带来显著成效。但技术侦察运用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缺陷,我们应当从立法体例、内容、证据效力等方面加以完善。

    2010年06期 v.25;No.133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61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公安工作研究

  • 从生活方式入手培育人民警察职业核心价值观

    张建平;

    针对有些公安民警存在的公仆意识缺乏、抵御各种诱惑能力不强和生活习惯不健康等问题。公安部门应从构建民警生活方式入手,确立为民服务的生活追求、清正廉洁的生活态度、创新奋斗的生活信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从而提升培育人民警察职业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2010年06期 v.25;No.133 159-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公安民警依法用枪的途径

    丁同兴;

    公安警察是一支武装性质的执法队伍,但长期"刀枪入库",公安民警缺乏应有的射击训练和枪支配用,与其武装性质相悖,与当前的社会治安现状需求不符。有章可循、严格管理、审慎使用,江苏省公安民警依法用枪指日可待。

    2010年06期 v.25;No.133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公安院校与基层公安部门良性互动的思考

    任雪峰;

    "三基工程"以来,基层公安部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有亟待解决的诸多难题。公安院校发挥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主动帮助基层公安部门排忧解难的同时,也可以总结、提炼基层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提高教学、科研工作的水平,从而推动公安院校自身的发展建设。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合作,公安院校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公安实战的具体状态,基层公安部门可以及时获取公安院校的理论成果,双方互利共赢,形成良性互动。

    2010年06期 v.25;No.133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警事科技探索

  • 艺术签名的辨识方法

    刘进;

    笔迹检验中常常涉及签名。为防止他人模仿自己的签名,有些人专门给自己设计美观的艺术化的签名,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笔迹检验的同一认定首先需要对艺术签名进行辨识。研究发现,艺术签名的设计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辨识艺术签名。

    2010年06期 v.25;No.133 17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血样凝固对乙醇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耿庆;左跃先;

    血样出现凝固后,凝固块以外的血液的流动部分的乙醇含量高于未出现凝固的全血样本,数值在11.19-15.05%之间。在实际的血液检测乙醇的工作中应当避免血样凝固,以免造成数值误差。

    2010年06期 v.25;No.133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警事教育研究

  • 司法考试对法学本科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

    杨慧;

    司法考试是连接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职业的纽带,但培养法律职业者不是法学本科教育的唯一目标。法学本科教育既不能对司法考试置之不理,避免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职业的严重脱节,避免学生在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个课堂间疲于奔命;又不能对司法考试趋之若鹜,避免沦为应试教育和职业教育。就经济法学教学而言,应及时跟进经济法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开辟多渠道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融入法律实践。唯此,既能实现法学本科教育的目的,又能兼顾司法考试。

    2010年06期 v.25;No.133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TA责任模式在警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教育中运用的思考

    王燕;

    警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教育是其人格发展的基础。警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教育中运用TA责任模式,可以改善目前公安教育中重集体轻个性、社会责任感不足、人际交往能力差的现象,更好地完善警校大学生的人格。

    2010年06期 v.25;No.133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行政案例教学中互动理念的运用

    孙枝俏;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不仅代表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实践中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行政案例教学有其特有的内容、方法、过程和目标,有利于教与学的互动。它倡导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能量,更重要的是释放学生的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力和批判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010年06期 v.25;No.133 18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危险物品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改进研究

    王婷;

    案例教学是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危险物品管理》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更好地体现战、学、研一体化思想,更好地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有机结合。但案例教学法并非都能取得如期效果,其原因在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误区。采用案例教学法需要准确判定是否可行,精心选择案例,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设定科学的案例教学程序,处理好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并且要改进案例教学评估体系。

    2010年06期 v.25;No.133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公安院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拓展

    袁苏婕;

    公安院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面临的挑战有读者对信息与知识需求的不断增长、竞争对手增加、内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其存在的问题有宣传力度不够、读者缺乏信息咨询意识、合作化程度低、信息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公安院校图书馆可以从拓展数子化资源建设、开展多样化咨询服务、强化咨询馆员素质、制作有特色的数据库等方面加强参考咨询服务。

    2010年06期 v.25;No.133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是江苏警官学院主办的一份法学和警学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1704/Z,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1020,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该刊设有"刑事法研究"、"宪法行政法研究"、"民商法研究"、"法学理论研究"、"法史研究"、"社会治安研究"

    2010年06期 v.25;No.133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