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82608

刑事法研究

  • 刑法的独立性与刑事政策刑法化路径

    龚大春;

    刑法具有独立的社会治理工具属性,具有超越部门法意义上的独立性。刑事政策具有扩张刑罚权的本能冲动。现代社会,刑事政策必须刑事法律化,刑事政策刑法化是刑事政策刑事法律化的基本方面。刑事政策刑法化的基本路径是刑事司法政策化和刑事政策刑法化,这两个环节在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并列、继起,螺旋状发展,刑事政策在其中得以贯彻、调整。

    2012年05期 v.27;No.144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刑事审判中不需要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的认定

    张乾雷;

    我国有关立法及司法解释上应当明确"不需要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这一法律概念,将其范围界定为众所周知的事实、通过权威资料可以迅速查明的事实、法官在执行职务中知悉的事实及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法院在认定这些事实时必须要遵循相应的程序规则。在认定的启动程序上允许公诉机关及当事人申请方式启动程序和法官依职权启动方式并重;在认定的反驳程序中,允许公诉机关及当事人提出弱化、反驳法院认定的不需要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的证据;在认定时间上,应当明确认定是事实审程序中的事情,并不是每个诉讼阶段都可以进行认定。法院一旦认定了不需要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该事实就有预决事实的效力。

    2012年05期 v.27;No.144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法立法及发展趋向评析

    郝晓敏;于阳;

    《刑法修正案(八)》就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进行了严密的刑法规制,从而使得此类犯罪的立法模式呈现刑法保护早期化和刑罚处罚重罚化的发展趋向。对这样的发展趋向应当持审慎的态度,尤其要考虑到我国具体国情,以及与国外刑事立法的差异性。

    2012年05期 v.27;No.14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辅警犯罪认定难点及解决方法

    赵煜;杜宣;

    我国法律对辅警主体地位的规定长期缺失,辅警管理制度的混乱,导致在现行体制下辅警身份尴尬、角色错位,甚至造成实践中辅警犯罪后适用刑法规制出现较大争议。我国应以辅警的客观现实出发,规范辅警的制度管理以明确的辅警的权利与义务、权力与义务,并在此基础上适时修改《人民警察法》,从法律层面确认辅警的法律地位,从而根本解决刑法对辅警"渎职"犯罪的认定难点。

    2012年05期 v.27;No.144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5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宪法行政法研究

  • 认真关注执法环境——《行政执法人员的行动逻辑》序

    周永坤;

    《行政执法人员的行动逻辑》一书试图从对影响执法人员的环境因素的分析入手,找到改善中国行政执法状态的新钥匙。在实际上的行政执法过程中,执法者的行动取向是最为活跃和可变的因素。除了法律以外,行政主体面临的其他诸多变量均会对行政执法的进程和结果产生影响。只有改革我国的行政结构并予以法制化,才能最终实现法律对执法者的有效统制,而完善行政组织法的核心问题在于加强对领导权的有效的法律控制。

    2012年05期 v.27;No.144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客观法秩序维护模式:行政事实行为可诉的理论基础

    侯继虎;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一种不以对行政相对人产生法律效力为目的的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是否应该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虽然有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并且也提出了许多完善建议,但目前的研究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从主观公权利的救济角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因此,有必要从客观法维护模式下论证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正当性。在客观法秩序维护模式下行政事实行为应当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2012年05期 v.27;No.144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法院调解强制性因素的话语分析

    黄忠顺;

    强制性因素在法院调解中的适度运用具有正当性。强制性因素通常以调解话语的方式向当事人施加影响,而这些话语可以类型化为判断话语、权力话语以及社会话语三种。在法院调解强制性因素话语规范方面,可以从行为规范的角度保证法院调解人员妥当使用调解话语,从模式规范的角度通过确立根据申请的调审分离原则确保审判权不对调解当事人造成威慑,从程序保障方面要求法院固定调解过程督促法官妥当使用带有强制性因素的法院调解用语,从后续救济方面确定调解撤销之诉对法院调解合法性的独立认定。

    2012年05期 v.27;No.144 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行政处罚听证应何时告知

    周子贤;

    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保障的是当事人陈述意见的权利,法律对何时进行听证的规定比较模糊,实践中对何时告知当事人的听证权利存有争议。根据法律规定听证制度的目的以及我国行政处罚执法的实践,为充分保障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听证告知应在调查取证结束之后、执法主体法制机构做出初步审查意见之前进行。

    2012年05期 v.27;No.14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民商法研究

  • 税收优先权初论

    张奇;

    税收征管法第45条确立了税收优先权制度,这对于保障国家税收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税收优先权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包括税收及滞纳金。税收优先权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包括税收人公益性、风险性要求等。由于我国税收优先权与其他债权的关系欠缺一定的公示性,将导致债权人设置抵押、质押时无法查清债务人在此之前具有欠缴税款的情形,同时税收优先于留置权的规定违反了物权法的规定。可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做法,在税收征管法修正时予以改进。

    2012年05期 v.27;No.144 5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命案侦审中未成年在押人员权益之保护

    张学文;

    未成年人犯罪导致的命案在我国目前命案的类案统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侦查讯问中,应注意未成年人生理心理与成年人的差异性,针对其特点展开审讯。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的诉讼设置了特别程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保护。在命案侦审中,侦查人员在查明案情的同时,必须注意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保护,切实做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平衡。

    2012年05期 v.27;No.144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环境下集团诉讼制度的构建

    何平;张怡然;扶帅;周志成;

    面对当前网络环境下群体性纠纷的特点及其有待解决的现实紧迫性,传统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已无力应对此类纠纷,而集团诉讼因其所具有的诸多特点而引起学界的关注。可通过对网络环境下群体性纠纷特点的把握,以及对传统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反思,结合对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考察,建立我国集团诉讼制度。

    2012年05期 v.27;No.144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法学理论研究

  • 历史、现状与改革:劳动教养制度述评

    朱腾;

    劳动教养制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此后经历了从政治修辞到法律话语的发展过程。目前,该制度已陷入合理性孱弱、性质定位不明、法律依据混乱、实践弊端遍在及正当性缺失等各种困境,其改革势在必行。结合传统及现实因素,我国宜实行劳动教养制度的保安处分化。

    2012年05期 v.27;No.144 7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6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看得见的正义:司法公开的理想、现实和未来

    徐骏;杨文;

    司法公开是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推行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司法公开是宪法性原则,其通过规范司法权的正当行使,促进司法公正实现,推动社会纠纷的有效解决。在实践中,制度资源不足、公开范围有限、欠缺程序性规定、权利保护和救济缺失等问题,制约着司法公开价值的充分实现。制度化、内容全覆盖、形式多样化、区别性公开、公众积极参与等改进举措,将有助于构建和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体系。

    2012年05期 v.27;No.144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4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法史研究

  • 近代中国的警察法及其历史命运

    翟小功;

    清末改革,依法建立了作为中国近代警察法开端的警察及其警察制度。后历经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历史时期的持续发展,警察法已经日益走上完善与专业化。这些建立在"法律工具主义"的制度背景与逻辑前提下的近代警察法制,最终导向各自"或者转向或者悬置或者毁灭"的历史命运。

    2012年05期 v.27;No.144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4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贾宝玉的罪与罚:宝玉挨打的法律分析——以《大清律例》和《刑案汇览》为视角

    乔惠全;曲海勇;

    《红楼梦》中从"金钏儿之死"到"宝玉挨打",就贾政获知的事实而言,贾宝玉触犯刑律,其行为构成强奸未遂致死和子孙违犯教令两项罪名,应受清代律例的的处罚。而贾政由此对贾宝玉实施的杖责,是来自于家族和国家家长权的行使,家长对子孙的惩戒有其限度,但亦有例外。由此可以开掘"宝玉挨打"一事的法律背景,理解杖责背后的家长、家族与国家。

    2012年05期 v.27;No.144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0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犯罪学研究

  • “富二代”不端行为思考

    杜雄柏;

    "富二代"仗其父辈丰厚家产,言行悖德,甚至违法犯罪,在我国已成为社会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导致富二代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不外乎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作为父辈的"富一代"未能很好地承担起教育其子女的义务。解决"富二代"问题,从法治角度而言,一是要完善立法:既要在现有相关法律法规中增设"法律责任"条款,以强化富人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同时也要修改继承法,开征"遗产税",以削减"富二代"继承父辈财产的权利;二是要严格执法:不仅要扩充现有"执法主体"的范围,而且要严厉追究执法者"失职渎职"之责任。

    2012年05期 v.27;No.144 10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4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犯罪成立理论的思考

    胡晓虹;

    在我国,犯罪成立即构成犯罪,然而在现行的犯罪成立评价模型中,其评价前提及评价要件却始终面临"技术化"的难题——社会危害性的形式、实质之分造成的罪与非罪的天壤之别,以及犯罪阻却事由的"游离"下犯罪成立的判断先于构成要件的排除。鉴于此,实现犯罪评价前提的技术化界定、明确犯罪阻却事由及其价值、完成犯罪构成要件与犯罪成立理论的合理衔接,进而实现所有行为都能依犯罪成立评价模型进行直接判断势在必行。

    2012年05期 v.27;No.144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建立一门新的学科:女犯改造学

    杨木高;

    女犯是罪犯群体中的特殊部分,由于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与男性不同,在监禁状态下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女性罪犯的改造特点是监狱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多年来,女性罪犯改造研究工作十分薄弱,这项工作亟待加强。因此,要从提高女性罪犯改造质量、强化监狱学以及妇女学的角度,重视女性罪犯改造制度研究,并建立一门新的学科——女性罪犯改造学。

    2012年05期 v.27;No.144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社会治安研究

  • 警察视角下群体性事件内涵的法律再解读

    刘鹏;王占洲;

    群体性事件内涵的界定是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公安机关对特定行为或案件作出准确处理的必要前提。将群体性事件界定为诉求主体违法表达正当诉求或自认为正当的诉求,及其所进一步引发的不特定多数人参与实施的不同程度的危害行为所构成的行为集合。这个界定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群体性事件。

    2012年05期 v.27;No.144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对家庭暴力界定的思考

    欧阳艳文;

    我国当前对家庭暴力的界定范围相对偏窄,从家庭暴力的实际防治来看,其范围需要拓宽,应将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从家庭成员关系扩大到亲密关系,将家庭暴力的形式从躯体暴力扩大到精神、性和经济控制等方面。对家庭暴力进一步分类有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提高工作效率。对偶发性家庭暴力,要及时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演变为循环性家庭暴力;对循环性家庭暴力,要重点关注,用专业手段阻断暴力循环。

    2012年05期 v.27;No.144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7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司法强制拆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云;李护军;

    法院在执行司法强拆过程中,要抓住拆迁类案件公共利益和程序规范、操作人性化以及补偿到位在先、安置到位在先,一案一预案、一案一风险评估等重点,做到不立案、少受案,零强拆、少强拆。在维护促进和保障好社会经济发展秩序的同时,切实保护被征收人的权益,彰显司法的公正、权威。

    2012年05期 v.27;No.144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警事学研究

  • 创意警务析解

    梁慧稳;

    创意警务是苏州警方为解决警力不足与警务繁多之间矛盾的一种创新性选择,它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创意警务是主动警务的体现和内在要求;其次,实施创意的过程是智暴的过程,创意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再次,创意警务是将民警的隐性知识通过相互激发、引导转化为显性知识而形成的一种警务思路;最后,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实施创意警务的手段。

    2012年05期 v.27;No.144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信任建构:转型时期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基石

    钱洁;

    公安工作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密切相关。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当前转型时期社会信任与政府信任面临挑战,社会信任类型、政府信任度、政府信任影响因素等变化对公安机关群众工作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一时期信任建构成为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基石。提升公信力是公安机关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核心路径。以信任建构为基础的转型时期公安机关群众工作要在"亲民、合法、服务"理念基础上,完善契约型与合作型信任关系,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服务群众机制、工作新路径、思想工作方法及群众参与模式等,通过创新群众工作新路径实现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

    2012年05期 v.27;No.144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公安审计创新发展探析

    钟飚;陶婧知;

    公安审计要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涉案财物审计和加强绩效审计。公安审计要创新发展,包括有效整合审计资源,增强审计独立性、营造和谐的审计环境,以及提高公安人员的审计素质。

    2012年05期 v.27;No.144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侦查学研究

  • 论公安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

    王国喜;

    公安机关内设鉴定机构存在鉴定机构、鉴定人不审核登记,不申请CNAS认可,超范围鉴定,鉴定程序违法等多种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现象。应从公安机关鉴定的合法性方面来改变现状,对公安鉴定工作进行重新认识,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充分利用好专家证人制度,制定统一的鉴定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完善的质量监控制度,以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推动公安机关内设鉴定机构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2年05期 v.27;No.144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新刑诉法下再谈刑讯逼供

    翟伟星;

    刑讯逼供是对人权的践踏、法制的破坏。刑讯逼供现象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刑诉法的修订在遏制刑讯逼供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求和措施,压缩刑讯逼供生存的空间,加大刑讯逼供的风险。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审讯人员自身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健全监督机制,加大对刑讯逼供的惩罚力度,也是遏制刑讯逼供的必要措施。

    2012年05期 v.27;No.144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9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集资诈骗的新特点——以4·18专案为例

    张敏;

    目前集资诈骗犯罪大多以投资收藏黄金、保健品等为隐蔽性方式,选择老人及离退休人员为犯罪对象。这类犯罪团伙组织结构严密、稳定,分工细化,具有很强的犯罪能力。其利用媒体、大型会议等平台进行虚假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隐蔽性和欺诈性更强。识破此类手段的关键是是否有实际的买卖行为,是否不论盈亏都有定期、定率的返利行为。

    2012年05期 v.27;No.144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警事科技探索

  • 生物检材中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提取

    王军;金佳佳;张小凡;童敏;周洋;

    苯丙胺类毒品是一类非法人工合成的有机胺类兴奋剂,种类较多,如何有效地从生物检材中分离出该类毒品,已是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从尿液、血液、头发、唾液等生物检材中分离提取苯丙胺类毒品的常用8大类提取方法,比较分析了每一种提取方法的适用条件通过分析可知,对于液态或固态的生物检材,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对后期仪器的线性范围、灵敏度、检测限都会产生影响,所以,在工作中针对不同的生物检材需要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取这类毒品。

    2012年05期 v.27;No.144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汽车轮胎胎面磨损特征辨识和应用

    季峻;

    轮胎印痕在汽车交通事故现场的出现率、应用率日趋增多。汽车轮胎痕迹在行驶中产生,又会在行驶中变化,但鉴定价值是可靠的。鉴定人员利用汽车轮胎胎面部机械性损伤与磨损细小特征、汽车轮胎胎面花纹痕迹种类特征、车辆轮胎痕迹中测量轮距、轴距和轮胎胎肩部或胎侧部附着物痕迹这四个方面能确定肇事车辆种类。

    2012年05期 v.27;No.144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木马分析法在网站入侵案件证据勘验中的运用

    黄政;宋长伟;

    网络入侵案件往往为网络犯罪提供很多便利条件。通过对木马开展细致分析,锁定证据,是网站入侵案件电子证据勘验的有效方法。首先对涉案网站基本情况加以了解,确定被修改内容、时间、路径;其次从可以文件中查找被植入的木马;再次使用简便易行的技术方法,加强网站保护,使入侵者无法调用服务器有关系统。

    2012年05期 v.27;No.144 180-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警事教育研究

  • 公安专业实训教学方案设计研究

    王守忠;左朝霞;

    公安专业实训教学方案的优劣对专业实训教学效果具有较大影响。设计专业实训教学方案,应在了解其应具备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坚持专业实训教学方案制订的基本原则,选择案例结合保障条件周密勾画专业实训教学方案的基本框架,详细规划出实训教学的每个环节,实训方案才会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训教学效果才会有良好的保障。

    2012年05期 v.27;No.144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公安招录培养体制背景下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满炫;

    招录培养体制背景下,公安院校生源结构向多元化格局转变。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公安专业学生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正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成熟理性;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健康向上的趋势;心理素质良好,心理调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但其在政治态度、价值观念、心理素质、日常行为养成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需要在教育管理中准确把握共性和差异,实行分层分类培养,实现管理模式多元化;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管理方法人本化;健全警务化管理机制,实现管理制度实效化。

    2012年05期 v.27;No.144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动态治安防控警务理念下对实战型警务技战术教官的培养

    肖蓓;

    现代警务不只是单一的行动,警察在接处警时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这对于能否有效预防打击犯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动态治安防控"警务理念对培养实战型的警务技战术教官意义重大,只有树立以快促动、以动先发的理念,才能不断提高公安院校警体课程教学质量。

    2012年05期 v.27;No.144 19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公安院校图书馆期刊的价值管理

    王燕石;

    中小型图书馆期刊管理系统,目的在于实现公安院校图书馆期刊的价值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管理、供方管理、书刊管理、采访管理、支付管理、现刊管理、统计管理和编目管理等九个模块得以实现。管理软件一体化是软件最大亮点。

    2012年05期 v.27;No.144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是江苏警官学院主办的一份法学和警学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1704/Z,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020,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2012年05期 v.27;No.144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2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