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60175

刑事法研究

  • 丢失枪支不报罪构成问题辨析

    金泽刚;方培;

    丢失枪支不报告罪的设立促进了我国枪支管理制度的改进与完善,对于维护我国枪支管理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丢失枪支行为包括枪支被盗、被抢以及被骗等失去了法定枪支的情形。"不及时报告"与"严重后果"之间具有刑法因果关系。民兵可以成为丢失枪支不报告罪的主体,单位应该纳入丢失枪支不报告罪的主体范围。本罪属于故意犯罪。

    2012年06期 v.27;No.145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介绍贿赂罪司法实证研究

    尹明灿;

    作为独立成罪的介绍贿赂罪,介绍贿赂人与行、受贿人可能具有不同的利益追求,介绍贿赂罪的成立不以介绍人获得经济利益为条件;不以行、受贿罪的成立为条件;其既遂形态不以贿赂实现为标准。对于未参与实际给付贿赂过程的介绍人,能否构罪应以是否对贿赂行为的"明知"为前提;特别条款中的"主动交代"应以司法机关未掌握的犯罪事实为限,以体现立法意图,实现其严厉打击行、受贿犯罪的功利价值。

    2012年06期 v.27;No.145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探析

    傅翔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已于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组织出卖人体器官行为作为一项新的犯罪,应当预见其在适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在罪名界定、犯罪构成以及具体认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本罪客体应为复杂客体,主要侵犯的是正常的器官移植医疗管理秩序;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而不可能是过失;未遂形态的判断并不以是否给他人造成身体健康的损害为标准。

    2012年06期 v.27;No.145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刑事警察权的扩张与限制

    李玉洁;

    出于打击犯罪、维持良好社会秩序的需要,应当在某些领域对警察给予必要的授权,以保证其有足够的强制力以高效地打击犯罪;同时基于对警察权滥用的警惕,应当限制和约束警察权,由此以达到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警察权的扩张与限制针对不同情况作出具体规定,避免扩张和限制的两极化趋势,对于刑事警察权既有授权的规定,同时又针对当前警察权滥用的问题作出了回应,规定了许多限制刑事警察权的条款。

    2012年06期 v.27;No.145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宪法行政法研究

  • 中国特色的军队国家化——我国现行宪法中的军事制度解读

    刘大生;

    我国现行宪法中的军事制度就是军队国家化的制度。我国的军队国家化与西方国家的军队国家化相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宪法保持一致,承认中国特色的军队国家化,有利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2012年06期 v.27;No.145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对警察权的操控——从制度规则与行政伦理视角分析

    刘佩锋;高山;

    警察权是国家依法赋予警察从事公务活动的公共权力。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性,警察权不但具有一般公共权力的特性,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就是由公安行政工作性质决定的强制性。预防警察权力的滥用问题,一直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加强制度设计工作,建立一整套的规范体系是预防警察权力滥用的重要途径。人们关于制度设计的理论预设、公共选择理论等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同时加强公安行政伦理建设也是不易忽视的问题。制度规则设计和行政伦理安排二者不可偏废,否则就会陷入制度崇拜。

    2012年06期 v.27;No.145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怠于履行职责致害赔偿的若干问题讨论

    杨尚东;

    2010年国家赔偿法的修订并未把怠于履行职责致害赔偿写入新法之中。公务组织怠于履行职责导致公民权益受到损害的案件仍不断出现。怠于履行职责是指公务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有能力、有条件履行的情况下,不履行、拖延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作为义务的情形。怠于履行职责构成要件的因果关系是指公务过失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关联度。若损害结果与怠于履行职责行为无关,那么不应负赔偿责任。公务组织应合理承担赔偿责任,首要任务是分配怠于职责案件中各方的责任。赔偿的类型应包含合法的预期利益。

    2012年06期 v.27;No.145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比较研究

    沈世江;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国家法律,二者产生的依据、颁发的目的相同,但在产生的时间、地位、内容、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别。准确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执行《条例》和《高等教育法》、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前提。

    2012年06期 v.27;No.145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25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民商法研究

  • 气候导致移民的国际法律机制建议

    孙华玲;

    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或土地退化,使几千万甚至可能几亿人已经或者将要无家可归,在一些情况下,人们无法在其本国的内部重新定居。日益增长的大量气候移民由于不能取得公约难民的地位,现有的国际法律体系不能为他们提供适当的保护。气候移民遭受的威胁和损害与人权的人道主义理念背道而驰,并且违反了气候变化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了保护受影响的群体,提供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式。一个气候变化导致移民的国际法律机制应该尽快建立,明确气候导致移民的基本权利,同时设立一个促进和监管双边或区域性谈判协商的机构。

    2012年06期 v.27;No.145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30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英美保险合同与再保险合同法律选择规则之比较

    曹美阳;

    依据英国伦敦市和美国纽约州法律的不同规则,对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案件的不同判决结果可以从案件是否存在真实冲突、明示和默示法律选择、最密切联系原则、政府利益和对弱势一方的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结合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的特殊选法规则,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合同没有明示的法律选择协议时,依据纽约法,争端的解决主要参考交易地法和与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英国法则主要参考默示选择的法律。

    2012年06期 v.27;No.145 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公司借贷立法的检讨与思考

    郑惠莲;

    我国公司借贷相关立法中,存在着不同领域的立法相互矛盾、法律规则过于简单、立法内容不科学且与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的问题。从平衡公司自治权和维护相关人利益的立法宗旨出发,我国公司借贷制度应采取有限制许可的立法模式,在公司法总则部分明确宣示公司有借贷的权利,同时在具体制度部分对公司借贷的资金、对象、期限、利率等设置必要限制,并通过建立"小额借贷豁免"、"大额借贷登记备案"以及上市公司"大额借贷信息披露"等制度加强对公司借贷的监管。在此基础上,还应健全公司借贷的法律责任体系,保障上述制度得以落实。

    2012年06期 v.27;No.145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法学理论研究

  • 劳动关系的现代契约特性分析

    叶小兰;

    现代社会中,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强制干预和对劳动关系双方身份的区别对待,使得劳动关系突破了古典契约所坚持的绝对自由和形式平等观念。现代劳动关系更重视有限自由、契约自由与国家干预的平衡、实质平等等目标。劳动关系在突破古典契约观念的同时,也包含了自由选择、交换、相互依赖等契约因素。劳动关系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关系契约,本质上仍然符合契约的基本属性。

    2012年06期 v.27;No.145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对中国传统司法思想的考察与评估——评崔永东新著《中国传统司法思想史论》

    刘家楠;

    《中国传统司法思想史论》一书是司法思想史这一"叙述"方式的首次写作实践,有着学科体系及方法论上的启示,提供了解读传统司法思想并加诸于现代法治实践的诉求。《中国传统司法思想史论》以仁道、中道及和谐三观来概括中国传统司法思想的意蕴,并以此统领"史论"全书。"清华简"等史料(新材料)、"非人物为中心的多线并行写作"(新方法)、"中国传统司法思想"(新问题)三者结合是本书最大特色之所在。

    2012年06期 v.27;No.145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法史研究

  • 中国古代婚约制度对现代婚姻制度的启示

    李志明;

    中国古代自西周的"六礼"开始,历朝历代都对婚约问题有明确规定。婚约制度由于受到婚姻自由的民主思想的极大冲击和其他国家婚姻家庭制度立法的影响,在我国的作用日益削弱。但其作为一种民事习惯,仍广泛存在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因婚约产生的民事纠纷也时有发生。我国婚姻立法应重视婚约问题,通过法律调整因婚约订立而产生的财产纠纷等问题。

    2012年06期 v.27;No.145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204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元代包公文学与元代吏治

    李建明;

    元朝的包公文学的繁盛,与元朝的社会现实和元杂剧的繁荣有关。元代的社会现实只是产生包公戏的外部原因,公案文学的发展和元杂剧的繁荣则是产生包公戏的内部原因。从外因上看,是元代吏治黑暗、百姓有冤难诉造成的。从文学自身发展来看,元以前的公案作品,为包公戏提供了可借鉴的内容与技巧。而元杂剧的兴盛,又为文人关注现实,发泄郁闷找到了最合适的文学样式,杂剧作为视听文化,无论从技巧和效果上讲,都有利于表达巨大的心灵震撼。

    2012年06期 v.27;No.145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犯罪学研究

  • 海峡两岸毒品犯罪探究

    许翠华;

    近年来,海峡两岸的毒品犯罪愈演愈烈,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地区的主要毒品来源地,两岸制造贩运毒品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毒品犯罪与涉枪、涉黑犯罪相互交织的局面。其原因主要有国际毒品犯罪大环境的影响,地理位置、历史人文因素的制约以及两岸联合打击管道不畅等。为此,应当从拓宽合作渠道、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及加大边境查缉力度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遏制两岸毒品犯罪的发展蔓延。

    2012年06期 v.27;No.145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26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工业固体废物走私防控中的制度机制风险分析

    蒋苏淮;程亮;

    由于工业固废分类标准单一、许可证制度设计存在漏洞、HS编码与固废目录未能实现完全对接、检验鉴定机制不完善、对走私进境工业固废的处置制度存在设计缺陷等制度机制风险仍现实存在,使得工业废物走私行为屡禁不止。改革分类制度,建立固废进口统一管理制度,是完善工业固废走私防控机制的基本思路。

    2012年06期 v.27;No.145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社会治安研究

  • 校园警察主导大学安全治理论

    倪洪涛;

    对大学秩序形成权力的误读、警察权校园配置的缺失以及二者关系的非理性安排,是我国大学校园安全隐患突出的症结所在。我国未来大学安全治理的最优选择应该是确立以校园警察为主、以"安保服务外包"为辅的保障体制,即大学安全治理的核心事务国有化、警察化,大学安全管理的辅助事务社会化、契约化,并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无缝对接。校园警察对校长负责,校长在警务管理上对法律负责。校园警察局是学校的职能部门,领导并监督"外包安保"形式下受聘保安公司的安全服务工作,其只在业务上与地方警局保持协作关系。

    2012年06期 v.27;No.145 10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建构——民间与官方的双向视角

    李可;

    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构成和现实形态既凸显了民间理解的约定性,又渗透了官方理解的规定性。同时,和谐社会之建构主要依赖于民间纠纷解决机制的形成,它们历史地、天然地嵌合在一起。如此,需要从民间与官方的双向视角出发,才能真正把握上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才能明确政治国家在生成以和谐社会为导向的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中的恰当角色。

    2012年06期 v.27;No.145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警事学研究

  • 论警察法学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

    周寅;

    警察法学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优质资源、创新团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警察法学研究路径是:充分发挥警察法学学科研究核心要素的引领作用,提升警察法学学科整体建设水平和突出其优势特色,加强警察法治研究和实践,使之紧密服务于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

    2012年06期 v.27;No.145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公安派出所改革困境与原因分析

    陈小明;李靖;

    城市公安派出所改革面临一系列困难,主要表现在派出所的打击与防范不能兼重,做实做强派出所导致的基础工作弱化、工作交叉、业务工作与基础工作冲突、管理"越位",基层执法服务范围边界不清。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在于对派出所功能认识上存有较大分歧,派出所的职能泛化,对派出所职能缺少明确的法律规定。城市公安派出所改革应立足实际,宏观把握,中观构建,微观着手构建职能导向的现代警务机制。

    2012年06期 v.27;No.145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826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论公安警营文化建设路径

    李广仓;王清淮;

    警营文化是警察职业发展过程中,在警察群体中形成的,带有警察独特风格的文学艺术、文明礼仪、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评价体系、工作理念、文化环境等综合体现。先进的警营文化在无形中陶冶和影响警察的修养和素质,促进警察的全面发展,并且为达到这个目的创建一个适宜的氛围。警营幸福其实就是警员的幸福,它与社会的幸福感同步。幸福警营文化建设的路径本着一个宗旨进行,就是"小":一个是心,在体量上,它是小;一个是事,在重量上,它是小。

    2012年06期 v.27;No.145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52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公安机关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机制研究

    佘映华;

    建立科学公安机关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机制,对于促进工程建设的管理、提高建设资金的效益十分重要。以公安机关内审机构为主体,社会力量为技术支持的跟踪审计机制,能够提升跟踪审计工作的效能。公安机关内审机构与社会力量要形成科学的运转方式;跟踪审计部门与建设部门的运作机制中,跟踪审计部门要定位准确,构建两个平台,制定一套科学的制度。

    2012年06期 v.27;No.145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侦查学研究

  • 论犯罪中的选择行为

    蒋俊平;徐国春;

    犯罪过程是犯罪人连续不断地选择行为的过程。犯罪中行为人无论是对犯罪时间、地点、目标的选择,还是对犯罪工具类型、犯罪行为方式等的选择,都是犯罪人个体的有意识活动。犯罪人在犯罪中选择行为的理性度高低决定了其行为的具体性。从犯罪选择行为生成的结果,逆推或回溯选择行为的水平,去感知犯罪人的水平以揭示其犯意,进行犯罪人特征描述。因此,分析研判犯罪中选择行为的理性度可以服务于案侦实践。

    2012年06期 v.27;No.145 14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谈我国技术侦查的立法完善

    廖兴存;

    新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完善了我国的侦查制度,在制度层面实现技术侦查法制化,既顺应了国际刑事法制发展的趋势,也适应了我国打击新型犯罪和保障人权的需要。我国技术侦查法治化应在细化技术侦查种类、引入审查监督机制、规制非法技术侦查行为、保障相对人诉讼权利等方面再行突破。

    2012年06期 v.27;No.145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警事科技探索

  • 常见生物检材中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分析

    王虹;金佳佳;张小凡;童敏;

    苯丙胺类毒品是一类非法人工合成的有机胺类兴奋剂,种类较多。从尿液、血液、头发、唾液等常见生物检材中分离提取苯丙胺类兴奋剂,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分析方法,由分析多种检测器分析这些生物检材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可知,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不同种类生物检材,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才能更有效地确证这类毒品。

    2012年06期 v.27;No.145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对口述记忆画像软件应用的思考

    蔡璐;

    人像组合软件操作方便,但不符合视觉记忆规律,不能灵活调整。因此,用人像组合软件代替传统的手工绘制并不现实。

    2012年06期 v.27;No.145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指纹识别系统特征编辑功能的优化

    陈方;谢薇;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对指纹稀疏特征、细微特征、非纹线特征,应采用手动选项法或自动标点法来强化对非常规特征的应用,以防高质特征资源流失。同时根据非常规特征的特性,采用不同识别级别的分库分级比对法。

    2012年06期 v.27;No.145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警事教育研究

  •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思考——以警察意识养成为视角

    赵远;李春阳;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通过调整招录对象、改革招录程序、调整培养费用承担者和培养侧重点,实现了入学与入警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公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公安大学生在校期间是警察意识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有计划、按步骤的警察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和警察意识强化,有利于合格警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应针对警察岗位职业要求区别对待。

    2012年06期 v.27;No.145 172-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谈新编《警察体能训练教程》

    王海源;

    警察体能训练是一种把人体运动变得简单而不复杂化的健身活动和练兵活动。在发展体能中,健身活动主要以维护警察身心健康为目的,练兵活动则以提高警察战斗力为目标,两者兼顾有之。新编《警察体能训练教程》的立意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服务;学会科学健身锻炼,满足整个警察生涯的需要;加强警务素质训练,为提高警察战斗力服务。

    2012年06期 v.27;No.145 175-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侦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探索

    刘蔚文;

    经济犯罪侦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具有经侦执法能力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为核心,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要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强化案例教学法,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参与。

    2012年06期 v.27;No.145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公安法学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刘莉;

    公安法学实践教学在公安职业化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稳定的模式。但通过对南京部分高校和江苏警官学院学生关于实践教学质量的调查发现,学生不能满足目前实践教学的现状,公安院校学生对法学实践教学有着更为实际意义的需求。构建规范化的公安法学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尤为重要,重点表现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课程规范体系、独特的评价体系以及院校投入等五个方面。

    2012年06期 v.27;No.145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公安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浅探

    鄢定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性质及其知识体系结构特点,决定该课程能够充分利用地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通过参观体验、主题讨论、情景感染、影像再现及调研交流等方式,构建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师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的良好氛围,进而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活力和效果。

    2012年06期 v.27;No.145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公安人才培养的美育嵌入——以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为视角

    高筱媛;

    在公安人才培养过程中,美育的嵌入能起到积极意义和独特作用。针对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学员的不同层次和类别,美育教育的着眼点应放在对其淡定、平和的心态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上,具体操作应分类实施。

    2012年06期 v.27;No.145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公安院校学员业务素质培养的学管路径

    徐秀林;

    公安院校学管干部是学员成长为公安专业人才的引路人。学管干部在日常管理中,立足于常规管理,设定专业目标,培养学员自控能力,引领学员警察意识的养成;立足于学员个体差异,制定异质性教育方案,促进学员全面发展;利用闲暇时间的管理契机,组织学员参与警务化管理,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利用"失范现象"教育案例,组织业务实训,培养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公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在管理中培养和完善学员业务素质,拓展学员专业能力的培养路径,通过日常管理和专业能力培训相结合,引领学员们尽快向合格警察转变。

    2012年06期 v.27;No.145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