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59420

刑事法研究

  • 风险社会下的我国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

    沈柳兰;

    对风险社会的治理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在其中作用重要,直接影响着我国刑事立法的走向,刑法机能也因此发生相应变化。伴随刑事法网日趋细密,犯罪圈呈扩大态势,入罪标准选择性降低,刑罚的设置和执行将总体趋宽。这并不意味着犯罪的危害性在缩小,而是对犯罪的认识更为理性所致,是刑事政策的调控目标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必然。

    2013年03期 v.28;No.148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下载次数:28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鉴定人资格的实质化改良与多元化审查

    马贵翔;蔡震宇;

    刑事诉讼法确立了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鉴定人资格审查的形式化倾向与程序性缺失依然是司法鉴定领域的两大痼疾。我国鉴定人的评价标准转应向注重实际能力、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对鉴定人资格的审查应当构建资格授予程序、预先审查程序与开庭审查程序三个程序,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2013年03期 v.28;No.148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武双云;范洪丽;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重点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证人出庭制度,明确规定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面对当前国情,应当设置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告知程序,提高侦查水平,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保障机制,正确处理适用这些原则可能出现的问题。

    2013年03期 v.28;No.148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行政法民商法研究

  • 论法治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出路

    吴秀荣;

    中国法治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法治文化难以养成,以至于法治模式难以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一困境长久地困扰着国人,阻扰中国法治发展的深化。理性的法治文化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内在核心动力,是推进我国普法宣传教育的内在需求。在寻求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越来越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寻求打破法治文化建设中面临的困境,乃是今日之中国法治建设的不二主题。

    2013年03期 v.28;No.148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以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为分析蓝本

    王迎龙;

    人民监督员制度具备司法民众参与、检察监督等制度功能,同时存在诸多待改进之处。在制约公诉权行使方面,人民监督员制度与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研究探索检察审查会制度的运作状况,可以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的思路。建议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时将人民监督员制度规定进去,以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律化。同时,强化人民监督员监督的程序性约束力,促进人民监督员资格的平民化与选任程序的中立化,赋予人民监督员调查询问权。

    2013年03期 v.28;No.148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杨纪祥;

    信用证是最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由于银行在信用证结汇中只审查单证,而不审查货物,使得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信用证的这一特性进行诈骗活动。我国有关信用证欺诈的法律规定不明确、不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法院随意冻结国内开证行履行付款义务、不尊重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信用证欺诈的界定缺乏标准、在程序上没有顾及有关信用证当事人权利的维护、没有适当关注信用证和信用证项下汇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我国应尽快完善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相关立法,才能在维护信用证独立的基础上,有效地维护信用证交易安全。

    2013年03期 v.28;No.148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53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法史研究

  • 南京国民政府警政建设的特色

    乔珍明;

    1927年至1937年,是南京国民政府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实现警政建设的现代化。南京国民政府效仿德意法西斯建警,在世界警察体系中属于大陆派系。警察拥有较广泛的权力,乡村与城市在警力配置上极不平衡,警察特务一体化,是南京国民政府警政建设的基本特色。

    2013年03期 v.28;No.148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唐律盗罪侵犯形式及其犯罪构成

    孙向阳;

    唐律的盗罪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在最广义的概念上相当于现代刑法的侵犯财产犯罪。盗罪对于财产的侵犯形式不仅指"取非其有"的取得,还包括"毁非其有"的毁弃,此外还有两种行为结合构成同一犯罪。唐律盗罪立法从刑事政策和一般预防的需要考虑,以较重的刑罚惩治贪欲性强、发案率高、危害性大的取得型盗罪。

    2013年03期 v.28;No.148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36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犯罪学研究

  • 犯罪热点相关问题探讨

    陆娟;张宏;

    犯罪在时间、空间以及犯罪行为类型上并非均匀分布,而是表现出特定的分布特征,即存在犯罪热点。犯罪热点具有时间性、空间性、聚集性、层级性以及动态性与相对稳定性等特征。犯罪热点分析结果为精确打击犯罪提供决策支持,为防范控制效应提供评价依据,为犯罪转移规律提供研究基础,为犯罪预警提供信息来源。

    2013年03期 v.28;No.148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研究

    刘行星;李希龙;

    信息社会背景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刑事立法顺应了惩治此类犯罪的社会需求,将该类行为入刑,但相关规定还应加以细化、完善。刑罚预防应当与犯罪预防相结合,只有做到事发前预防、事发后严惩才能真正遏制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事件的频发,从而真正做到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严密保护。

    2013年03期 v.28;No.148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345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监狱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循证矫正探析

    胡配军;

    循证矫正在国外的实践表明,这一矫正新举措在降低重新犯罪率方面起到了实效。其目的追求契合了我国监狱工作首要标准的要求,其理念特质契合了监狱工作理念创新的要求,其运作模式契合了罪犯矫正科学化的要求。因此,将循证矫正引入到我国监狱工作领域有着现实的土壤。

    2013年03期 v.28;No.148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64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公共安全研究

  • 试论中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演变与趋势

    王焱;

    中国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军事管制型到文革前初步建立官僚治理型防控体系的演变,在"文革"期间防控体系被全面破坏并退回到军事管制型。"文革"结束后,防控体系得到恢复和重建。市场化改革也为防控体系注入市场化的力量。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转型面临着双重任务,法制化、正规化建设是基本任务,同时随着政府的转型也正在由管制型转变为公共服务型。

    2013年03期 v.28;No.148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657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治安效益概念之辨析

    刘杰;

    广义的治安效益是指个体或组织为消除自身或他人不平衡的安全状态而投入实施的各种治理行为与由此而产生的效果和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狭义的治安效益则等同于警务效益或称警务绩效。治安效益不仅包括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还应包括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心理方面的效益。治安效益具有不可计算性、综合性、动态性等特征。治安效益可以作为公安工作的一项检验指标。它要求以警察为主导,充分发挥其他社会力量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2013年03期 v.28;No.148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警事学研究

  • 公安微博在网上群众工作中的作用

    刘亚军;程婧;

    公安微博作为公安机关服务群众、保障民生的新平台,不仅在推行警务工作、警务公开方面起到作用,更在公安机关网上群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维护稳定的新手段、打击犯罪的新阵地、警民沟通的新平台、服务群众的新渠道。公安微博目前存在的缺乏管理规范、角色定位有偏差、内容发布主观随意、交流互动不及时等问题需要尽快修正。

    2013年03期 v.28;No.148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
    [下载次数:29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海陆联勤警务室建设调查报告

    王冰;张淑平;张昌荣;高晖;

    福建省公安边防总队在边防辖区开展"海陆联勤警务室"建设,探索了沿海农村和海上治安管理的新警务模式。海警支队(大队)与边防派出所共同管理治安,共同办理案件的联动机制,建立了双警种在技术、资源和警力方面互补的良性合作模式,提高了警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全面锻炼和培养了民警综合素质,是一项有实践推广意义的创新工作。

    2013年03期 v.28;No.148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公安机关基层党建信息化研究

    高山;

    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党的建设是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信息化社会,基层党建信息化是加快推进公安队伍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必然要求。可借助公安机关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平台建设优势,选择合适路径,有效解决基层党建现实问题,克服基层党建的瓶颈制约,不断提高公安机关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开创公安事业新局面。

    2013年03期 v.28;No.148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45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侦查学研究

  • 心理应激微反应应用技术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

    许旺林;宋胜尊;

    考察我国传统与现代的侦查讯问方法和策略,心理应激反应与微反应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注意和重视。心理应激微反应应用技术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还处于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当前对微表情的研究相对成功,但如何发掘微动作和微语义在侦查讯问中的潜力存在着理论和技术空白。

    2013年03期 v.28;No.148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下载次数:95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犯罪嫌疑人供述悖论的法经济学分析

    任建定;

    努力规避惩罚的理性人,在明知真实陈述带来相应刑罚后果的情形下的供述似乎是"非理性的",这看起来像一个悖论。然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在利害权衡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体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自由行动意志,故其与理性人的假设并无内在矛盾。嫌疑人供述悖论的理性选择,可从具有商品属性的物质受益与不具有商品属性的精神收益两个不同视角来分析。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嫌疑人的供述悖论主要体现一种囚徒困境,在单独作案的案件中则体现为一种自证其罪。

    2013年03期 v.28;No.148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警事科技探索

  • 基于公安情报的物联网信息挖掘技术研究

    张亮;

    物联网的出现和应用,对信息的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采集发挥了革命性作用,为获取公安情报提供了新颖的平台,解决了公安情报源建设存在的一些盲区,有效地延伸、拓展了公安情报获取的时间和空间。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数据挖掘构架包括数据接入层、数据集成层、数据挖掘平台层、业务控制层和交互层,能够实时、高效地从物联网的海量、动态、异构数据中挖掘公安情报,提高警务决策的正确性,更好地适应动态管理、打击犯罪的需要。

    2013年03期 v.28;No.148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2K]
    [下载次数:53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概率比对在指纹认定中的科学性

    王峰锋;

    由于客观原因,现场指纹不可能与样本指纹完全一致吻合。概率比对可以很好解释现场指纹为何与样本指纹不完全一致,此种认定法较同一认定更具合理性,是比对方法的一种进步。

    2013年03期 v.28;No.148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评《中国现代痕迹学论纲——以建构体系为视阈》

    张宗亮;

    《中国现代痕迹学论纲》一书有三大亮点:其一,改变了痕迹学理论体系传统构建模式,以建构体系为视域研究痕迹学;其二,对痕迹学学科体系进行了系统规范的探究,视角崭新独特,旗帜鲜明;其三,语言精细,逻辑严谨。

    2013年03期 v.28;No.148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警事教育研究

  • 刑事科学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思考

    周亚红;

    刑事科学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应用科学,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司法公正和稳定社会治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刑事科学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应彰显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构筑特色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同时与兄弟院校共同探讨科学的专业建设新路径。

    2013年03期 v.28;No.148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公安交通管理学学科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郏红雯;

    公安交通管理学是一门独立完整的综合性学科。在公安学确定为一级学科的前提下,结合公安交通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需求,将公安交通管理学设立为公安学二级学科既必要又可行。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学学科发展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密切联系实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以激发学科研究动力,增进学科发展活力,构建完整科学的学科体系。

    2013年03期 v.28;No.148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经济犯罪侦查专业实战教学票证库建设

    陈宗攀;

    经济犯罪侦查实训教学中,在建设完成经济犯罪侦查专业实战课程教学法、案例库的基础上,需要票证库的建设。可注重在各个经济活动领域多方收集获取各类凭证、票据的实物或样本,并进行科学分类,制作PPT,以方便在经济犯罪侦查专业案例实战教学中随时出示、查询,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013年03期 v.28;No.148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稿约

    <正>《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是江苏警官学院主办的一份法学和警学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1704/Z,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020,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江苏警官学院学报》设有刑事法研究、行政法民商法研究、法史研究、犯罪学研究、公共安全研究、警事学研究、侦查学研究、警事科技探索、警事教育研究等栏目。法学相关栏目主要刊发有关刑法、刑法学、刑诉法、刑诉法学、刑事司法、刑事政策、行政法(含行

    2013年03期 v.28;No.148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