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82603

刑事法研究

  • 我国死刑适用中的人权保障

    马东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权观念的深入人心,死刑的存废日益成为与社会文明程度、人权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我国立法中,死刑罪名繁多,死刑适用泛滥,死刑适用正当程序不健全等弊端并存于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我国在不具备立即废除死刑而保留了死刑的前提下,对死刑适用中的人权保障的相关问韪应在在刑法规范和刑事诉讼法规范中予以规定。

    2013年04期 v.28;No.149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8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刑事和解制度能否适用于死刑立即执行案件

    朱强;

    刑事和解是一种通过被害人与犯罪人协商后达成合意而消除纠纷的案件解决方式,但其不适用于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在我国刑法规定下,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缺乏刑事和解适用的前提,其适用刑事和解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违背平等原则,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多为杀人案件,被害人家属代替被害人与犯罪人进行和解缺乏理论依据,国家公权力的本质和职责与不允许在死刑案件中适用刑事和解制度。

    2013年04期 v.28;No.149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刑事案件的法律应用问题

    丛梅;李森;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司法实践中遇到了有权责令说明财产来源的机关范围不明确、法定刑设置偏轻、刑罚种类单一等具有争议性的法律问题。尽管《刑法修正案(七)》修改了一些表述,但仍需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进行科学设计和合理界定,明确有权责令说明财产来源的机关,设定合理的法定刑,建立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制度,从而有利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司法认定和准确量刑。

    2013年04期 v.28;No.149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行政法民商法研究

  • 宪政背景下警察权力的限度

    张琴;王峰;

    宪政国家背景下,警察权力的限度即充分保障人权、遵循比例原则,同时加强警察违法责任追究机制,目的在于形成警察和相对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警察执法的高效化和人性化。

    2013年04期 v.28;No.149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略论私自录音、摄像与隐私权的保护

    应添富;屠莉莉;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微型话筒、针孔摄像机、可拍照手机等录音、摄像设备的不断普及,私自录音、摄像行为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到公民的隐私权。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隐私权的规定尚不完善,有关私自录音、摄像行为侵犯隐私权的立法严重不足。我国应在法律层面明确公民的隐私权,并在民法、刑法中对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予以规制。同时,加强行政管理,对录音、摄像设备实行严格的市场管理,提高公民个人防护意识,以保护个人隐私权。

    2013年04期 v.28;No.149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撤诉型和解的瑕疵救济

    钱慧智;

    撤诉型和解受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双重规制,但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其履行依赖于当事人的自觉。目前,当事人主要以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以及侵害债权等实体法事由提起新诉,要求撤销和解协议或确认和解协议无效,但若当事人根据一审判决进行和解而事后有证据证明一审判决有误之时,当事人提起新诉要求撤销和解协议可能面临不予受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借鉴德国和日本的多元化救济模式,赋予当事人根据瑕疵的不同选择不同程序的权利。

    2013年04期 v.28;No.149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法史研究

  •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现代启示——以录囚、直诉与会审制度为核心

    刘家楠;

    录囚、直诉与会审均是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在传统司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明确该制度的运行机制后,应当洞悉该制度的精神意蕴和此种精神意蕴对现代法治建设的价值。录囚、直诉与会审制度的核心价值是"仁",换用现代法学的语汇是对"人"的关注。解析传统法律中对人的形塑与关怀,与现代法治文明中的人的地位进行合理性通约,乃是传统司法文化古为今用的不二法门。

    2013年04期 v.28;No.149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苏州碑刻史料看清代工商业行会规约

    孙斌;

    根据碑刻史料的记载,清代行会规约内容丰富,包含行会财务、行会同业救济等诸多方面。自愿原则既是商人们制定行会规约的准则,也是官府审批行会与行规的依据。律典中为数不多的几条律例以及地方官府判决是清代行规制定的基础,但同时也给商人们留下了很大的立法空间。

    2013年04期 v.28;No.149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犯罪学研究

  • 美国有组织犯罪概念的演变对我国“后打黑时代”的启示

    罗明海;

    美国有组织犯罪经历了有组织犯罪民族论,到经济论,再到"犯罪"与"组织"结合论三大阶段。美国有组织犯罪类型的流变与概念的演化对我国有组织犯罪治理进入"后打黑时代"有着诸多借鉴和启示。其中最为迫切的是:对我国本土有组织犯罪的现状应坚持全景式认识,采取治安秩序与经济秩序并重的分类治理的执法策略,调整打击锋芒;在刑法学中引入有组织犯罪概念,建构刑法有组织犯罪二元结构模式,进一步完善立法、严密法网;与此同时,进一步缓减在我国威权体制下有组织犯罪治理有效性与法治原则的张力。

    2013年04期 v.28;No.149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社区矫正地方立法中的几项重点问题——基于《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的立法实践

    桑先军;

    我国首部社区矫正地方法规《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立法过程中,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考量,对于审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取向具有重要意义。共同原则、矫正小组职责、评估机制、法律监督与被害人救助等问题,直接关系着社区矫正工作方式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作为地方性立法,应当坚持与刑法、刑诉法的刑事法治精神保持一致,并充分体现地方社区矫正工作需求。

    2013年04期 v.28;No.149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3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公共安全研究

  • 治安防控视野中新疆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研究

    莫洪宪;罗钢;

    新疆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分布与生存状态成为城市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不仅仅关涉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前景,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新疆地区的治安稳定与反恐大局。该群体在城市适应中面临各种体制约束和个人困境。政府应特别重视从服务和管理两个方面,推进维吾尔流动人口与当地社会、其他民族的顺利融合。

    2013年04期 v.28;No.149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台湾地区预防灾害体系与法治保障

    徐伟;陈铭聪;

    我国台湾地区《灾害防救法》的公布施行,赋予消防权责机关新任务,其所防救的灾害急难除火灾及公安急难等事件之外,更包含各种人为灾难和天然灾害。未来的防灾、救灾,有赖政府建构有效的灾害防救体系和能力,并整合政府及民间救灾力量,将民防与全民防卫动员机制加以结合运用,以健全灾害防救体系,全面提升公私相结合的救灾机制和专业能力。

    2013年04期 v.28;No.149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警事学研究

  • 公安机关群众工作贵在增强四个自觉

    王光森;魏晓晖;

    公安工作实质上就是做群众工作。而要实现群众工作的创新进位,关键取决于正确认识群众工作的三大价值,增强民警的思想自觉;深刻理解群众工作的三大理论基础,增强民警的理论自觉;准确把握群众工作的三个向度,增强民警的道德自觉;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的三个机制增强民警的实践自觉。

    2013年04期 v.28;No.149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辅警职业认同初探

    朱志玲;

    辅警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出现一种新的职业类型。根据对部分辅警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目前辅警离职意向较高,职业认同的现状不容乐观。其原因在于我国辅警制度不健全,辅警职业定位不明确、职业前景渺茫,辅警偏老龄化、学历偏低、收入偏低,导致辅警队伍不稳定。要提升辅警对自身职业的认同程度,需从立法层面确立辅警的法律地位和职业定位,完善辅警队伍的招募、培训和考核制度,建立合理的辅警晋升制度,提高辅警队伍的工资福利待遇。

    2013年04期 v.28;No.149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49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人情关系对警察执法的影响

    仇天宇;

    人民警察在执行警务活动中,往往会被人情关系所困扰,直接影响到执法的公平正义,也侵犯了人民的合法利益。应正确看待礼尚往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优化公安机关权力组织结构,使警力合理配置和充分发挥;进一步建立健全警务公开制度,依法拓宽执法公开管道;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警务活动健康开展;通过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减少人情关系对警察执法产生的不良影响。

    2013年04期 v.28;No.149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侦查学研究

  • 犯罪中的附加行为及侦查分析价值

    蒋俊平;徐国春;

    犯罪中的附加行为相对于完成犯罪而言是不必须的行为,但它在犯罪现场普遍存在并展现出多样性。标记行为源于附加行为,其内涵却深于附加行为。在侦查分析中,充分认识和正确解读附加行为的展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对分析犯罪中的行为性质,扩展附加行为的应用,考证犯罪行为过程,揭露犯罪事实真相,串并案件以及分析研判行为人犯罪特征和人格特征等具有现实意义。

    2013年04期 v.28;No.149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认识错误与被诱惑者的刑事责任问题

    翟金鹏;

    刑法理论上所讲的认识错误与诱惑侦查中被诱惑者的认识错误是不同的,警方是否对行为人认识的对象施加了某种影响,成为上述两种不同认识错误得以区别的根本原因。由于警方的介入,行为人与被侵害对象之间的正常行为接触受到了干扰,这种干扰对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有无以及程度大小会产生相应影响。

    2013年04期 v.28;No.149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犯罪嫌疑人心理压力源及其利用

    徐加庆;

    讯问的目的是使犯罪嫌疑人形成供述动机并交代犯罪行为。犯罪嫌疑人心理压力源主要来自于政策与法律;案件的证据、嫌疑依据、犯罪相关信息;强制措施和羁押;讯问人员的能力和技巧;讯问环境;案件的社会关注度等。讯问人员在讯问中给犯罪嫌疑人施加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其如实供述全部犯罪事实。

    2013年04期 v.28;No.149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警事科技探索

  • 交通事故刮擦痕迹的影响因素

    陈骐;汪淼淼;徐麒麟;

    刮擦痕迹几乎可见于所有的交通事故现场,按照物证技术学原理,对刮擦痕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充分挖掘和解读痕迹的形成机理,不仅能够科学确定车辆的接触部位,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状态,再现事故经过,还能认定肇事嫌疑车辆,为事故责任的认定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肇事逃逸案件提供破案线索和定案依据。车辆类型结构、车身材质、车辆装载和运行方式、车辆机械故障、车辆的修复等是车辆因素中影响痕迹形成的重要成因。

    2013年04期 v.28;No.149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伪装签名检验的可行性研究

    李志荣;王梅;

    伪装签名是一种签名造假手段,由于鉴定人对伪装签名的认识不足,并受复杂案情和伪装手段的影响,导致伪装签名检验难度增大。只要鉴定人能解放思想,客观看待笔迹发生的变化,选用正确的检验方法,对伪装签名进行正确检验是完全可行的。

    2013年04期 v.28;No.149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警事教育研究

  • 公安管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王青;

    公安管理学专业是公安院校所开设的培养公安机关管理专门人才的本科专业。其人才培养特色体现为知识层面的懂法律、懂公安、懂管理,技能层面的能干、能说、能写和素质层面的会办案、会办文、会办会、会办事。为办好公安管理学专业,办出特色和优势,应当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2013年04期 v.28;No.149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公安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

    孙晓凤;

    公安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涵盖大学生与其年龄阶段相适宜的职业发展水平、警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警察职业素养等方面。公安高等教育通过教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等创新举措影响公安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其中,管理育人意指警务化管理,培养公安大学生同质化的警察职业共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相对于知识储备和技能习得的表象和外显性,警察职业道德、警察职业思想、警察职业行为习惯等是职业素养最根基的部分。

    2013年04期 v.28;No.149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