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晓红;
未完成罪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未完成罪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它给社会法益造成了程度不同的侵害或消极影响。对未完成罪存在范围和本质特征要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未完成罪刑事政策价值目标,采取科学有效的具体刑事政策,实现对各种未完成罪的有效整治。
2015年05期 v.30;No.162 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烁;
民意在刑事政策过程的作用实质上是公民政治参与在刑事政策领域的表现。刑事政策的制定需要民意基础,刑事政策的执行需要民意推动,刑事政策的评估需要民意参与,刑事政策的调整需要民意根据。但是民意有着天然的缺陷,需要靠精英意见来甄别、整合、安抚和引导。只有坚持以民意为主,精英意见为辅,民意才能够在刑事政策过程中更好的发挥作用,真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2015年05期 v.30;No.162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雪;
以风险社会理论为基础构建而成的风险刑法理论理论根基并不牢固。风险刑法与现代刑法公正、谦抑、人道的基本价值和精神相背离,应警惕其所带有的明显的重刑化发展倾向。然而,风险刑法的基本理论及其风险刑法观亦包含着合理内核。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我国应将以危险犯的增加、预备行为和帮助行为的独立犯罪化为代表的法益保护的前置化和扩大化趋势作为刑法立法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
2015年05期 v.30;No.162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贾长森;
我国罚金刑面临着执行上的困境,一方面大量财产刑在判决中被适用,另一方面财产性执行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形成这一困境的原因有罚金刑的刑罚性质被漠视,财产归属难以查清,保障罚金刑执行的后续措施欠缺。完善我国罚金刑制度,可以从利用信用惩戒平台对拒不缴纳罚金的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治,建立罚金刑易科制度,明确罚金刑执行主体,强化检察权的作用等方面着手。
2015年05期 v.30;No.162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赵一洲;
合理解读劳动条件与劳动合同内容的概念,从形式和实质层面明确劳动条件变更和劳动合同内容变更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劳动合同变更的应然界限。我国应完善劳动合同变更制度,在法律上给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单方变更合同内容的权限,使劳动关系得到合理、合法的保障。
2015年05期 v.30;No.162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35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章昌志;
当下解决医患纠纷的外在典型表现形式便是"医闹",其根本原因是对"医闹"行为的涉法性质认识不足。"医闹"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和非法性性质的法律问题,理应通过法治的手段依法治理。因此,有必要对"医闹"行为的涉法性质逐一厘清明晰:包括对"医闹"行为适用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干预,对"医闹"行为适用刑罚的法律干预,对"医闹"行为适用医疗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权的法律干预,以及对"医闹"行为适用警察强制措施权的法律干预。
2015年05期 v.30;No.162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41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朱勇;
在全媒体语境下,处置消防舆情危机事件应当对其形成原因、自身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立足全媒体传播语境,才能正确认识消防舆情危机事件。只有不断健全舆情引导机制,掌握舆情处置技巧,运用新型互联网思维方式,在全媒体宣传平台集中发声,才能积极应对消防舆情危机事件,消除或消减负面社会效应,有序引导消防舆情平稳发展。
2015年05期 v.30;No.162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汪禹;
伴随新舆情的发展,对我国警察的职业道德、执法行为的网络讨论已经有明显地从现象到本质、从道理到伦理的转变。新舆情有其特点和趋势,新的社会时期警察职业伦理已有变化,两者共同使得时下涉警舆情的伦理问题倍受关注。引导良性的舆论方向必须对新媒体及其新主体有深刻认知,有针对地倡导新主体在传播新闻中的积极方面,对构建警察职业伦理、指导警察判断意识及行为有积极作用。
2015年05期 v.30;No.162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光森;
井冈山、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工农民主专政"的实践尝试,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教训。以费正清、史华慈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当然,这些观点有的是正确的,有的则值得商榷。
2015年05期 v.30;No.162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鄢定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立足国情,面对现实,通过撰写经典文献和开辟革命根据地,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中国革命须走井冈山道路的应然与实然之因,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走向成功之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路理论。
2015年05期 v.30;No.162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36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建辉;
在中国,探索共产主义革命道路的核心在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中国式建构,其最初的成功实践体现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中。这一时期理想信念建构的特点是中国化、乡土化、革命化、军事化和通俗化。井冈山时期理想信念建构在今天依然具有多方面的启示作用: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共产党不能没有灵魂,更不能丢失旗帜和标志,共产党员也不能遗失理想信念这个人生指针。
2015年05期 v.30;No.162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永生;
在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能主动关注与回应民意,也因此深化了唯物史观,推动了反腐倡廉的制度化建设,改进了体制内人员的工作作风,证明了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
2015年05期 v.30;No.162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