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82608

公安创新论坛

  • 掌握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开放型群体性事件数字化预警的研究报告

    沈惠章;江海;李新;

    正确认识社会的开放性,掌握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江苏南通和宿迁警方以特定的人、组织和群体作为切入点,利用信息分析技术在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和重大事件预警研判之间建立了通道,探索形成了分析模型,由此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取得了发现苗头、预知线索、掌控局面的良好效果。

    2016年01期 v.31;No.164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依法治国视域下110接处警立法探究

    熊纬辉;

    目前,规范110接处警工作的规章制度仅有公安部于2003年制定的《110接处警工作规则》,该规则的可操作性和强制执行效力都与当前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110接处警平台已逐步变成各类社会诉求的主要表达渠道,公安机关由此承担了大量繁杂的非警务活动,牵扯了大量的警力。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110接处警工作所面临的职能定位、职责范围、紧急求助、社会应急联动等诸多问题的解决亟需从立法层面作出回应,以使公安机关更好地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重任。

    2016年01期 v.31;No.164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468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如何安放被害人——刑事错案纠正之后

    张训;任成;

    刑事错案纠正之后会面临刑事错案受害人赔偿和刑事案件被害人救助问题。现实中,人们更多关注前者,而忽视后者。我国应建立多元化的刑事被害人救助体系,开展刑事错案纠正之后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后续工作,不仅提供经济上的救助,还需要给予精神上的抚慰。在刑事错案纠错过程中强调保障被害人的参与权、知情权和表达权。

    2016年01期 v.31;No.164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轻罪刑事政策视域下收买被拐卖儿童罪的司法适用

    王吉春;

    轻罪刑事政策在我国的刑事立法、刑事诉讼及刑事司法认定过程中都具有指导作用。收买被拐卖儿童罪属于轻罪,对该罪的刑事立法、刑事诉讼及刑事司法认定过程中都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适用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及非监禁化的处理,提高我国针对本罪的司法适用水平。

    2016年01期 v.31;No.164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实证研究——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100份裁判文书谈起

    高洁;

    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随机选取的100份被告方提起非法证据排除申请案件的裁判文书显示: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基本为司法实务所规避,被告方提出申请后排除程序启动及庭前会议的适用较少,法庭在审查过程中可能以对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判断替代证据非法性判断,目前重复自白的排除规则缺失,侦查人员出庭对辩护律师形成重大挑战。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发现为立法及司法中更为科学的完善、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供了方向与指引。

    2016年01期 v.31;No.164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45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刑事审判的公众认同生成机理及实现条件

    丁敏;

    刑事审判的公众认同是价值评价的范畴,以刑事审判活动为对象,与评价主体对刑事审判活动的认知程度有关,以社会公众的公意为鉴别依据。在刑事司法公正的大前提下,要增进公众对刑事审判的认同,需从促进公众对刑事审判活动的认知和确立适当的社会评价标准两方面着手,健全一系列的主体条件和制度条件。

    2016年01期 v.31;No.164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犯罪客体角度认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虚开数额

    武广彪;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虚开数额,不仅具有入罪功能而且还有量刑功能,是该罪社会危害性的集中体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犯罪客体是增值税征管秩序,由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组成。以严重侵害增值税征管秩序的程序部分或危及增值税征管秩序的实体内容为标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主观方面应该是直接故意,"虚开行为"应该为"虚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进行纳税申报或抵扣申报的行为"。在满足以上主客观条件的前提下,可将案件中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税额认定为虚开数额。

    2016年01期 v.31;No.164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732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犯罪学研究

  • 贩卖毒品罪的既遂标准探析

    古加锦;

    对于贩卖毒品罪的既遂标准,理论上与实务中存在各种观点,主要有成交说(契约说)、进入交易环节说(进入实际交易状态说)、实际转移买方说(交付说)、买入或卖出说(择一说),但这些观点均存在不足之处。贩卖毒品罪的既遂标准,应当是行为人既已控制毒品,也已着手实行贩卖毒品的行为,两者必须同时具备,不妨称之为"控制毒品且已着手贩卖说"。

    2016年01期 v.31;No.164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罪犯服刑效果评估与预防犯罪

    李伟;顾宏翔;

    第二生命形态学测评法通过测评引发人类思维意识不合理构建与表达的非秩序沟通使用情况,以及构成人类健康心理需求的三方面因素,实现了罪犯服刑效果评估。通过干预屏蔽或降解非秩序沟通和心理需求对引发犯罪的影响性就可以预防犯罪,这种预防犯罪的作用对初次犯罪和重新犯罪都有效。

    2016年01期 v.31;No.164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侦查学研究

  • 审判中心背景下侦查工作改革研究

    葛月红;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审判中心主义",审判中心的内涵包括庭审的实质化和司法对于审前程序的控制两个方面。实现审判中心,在证人和侦查人员出庭、调查取证、批捕率和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方面都对侦查工作提出了挑战。侦查机关必须加强对侦查人员的培训,树立新的侦查观,建立独立于口供的证据体系,重新设立预审制度,促进侦查案件的质量提升,同时,逐步推进设立司法审查制度,真正贯彻审判中心。

    2016年01期 v.31;No.164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313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侦查、预防、服务三位一体警务模式的启示

    夏立款;

    摘1要:侦查、预防、服务三位一体警务模式起源于我国台湾地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尚无侦查、预防、服务三位一体警务模式,研究我国台湾地区三位一体警务模式的运行模式,分析其在我国大陆地区推行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我国大陆地区警务创新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2016年01期 v.31;No.164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治安学研究

  • 反恐预警情报分析的本质探析

    汪明敏;

    反恐预警情报分析本质上是一个威胁评估问题,即对恐怖主义威胁的潜在可能性与威胁程度,恐怖主义威胁行动(恐怖袭击)的可能性作出估计预测。对与恐怖主义威胁有关的"信号"与"噪音"进行识别、过滤、选择、综合研析,是达成威胁评估的根本路径。

    2016年01期 v.31;No.164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39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当前构建“阳光警务”机制的再思考

    朱志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构建"阳光警务"机制已是一场"倒逼"行动。当下再度研究"阳光警务",更应当关注该举措的设计初衷与现实运作之间存在的困境,进而从思想上全面认识"阳光警务"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并在行动措施上寻找解决困境的对策,最终为该警务机制的持续发展找寻空间。"阳光警务"机制建设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公安执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提升上,这其实也是在每一起案件、每一个执法环节中体现公平正义的必然之举。

    2016年01期 v.31;No.164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视频图像技术在治安行政执法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蒋文荣;

    实训教学是当前公安类院校培养警务人才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直接关系到核心警务能力的培养。治安行政执法类实训需面向实际的模拟情景,且要结合实际警用器械的使用,由于受场地及实训器材的限制,往往出现学生全课堂参与度不够、跨场景的可视度不够、实训中存在错误的发现度不够、点评讨论的直观度不够等问题,致使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治安行政执法实训教学模拟实训场景规划设计中,引入视频图像技术,能够使瞬间即逝的实训过程得以重现,使跨场景的实训得以同场呈现,同时实现实训过程的实况转播,便于师生发现实训中存在的错误,使学生能互相观看实训情况,提高其参与度,并达到互相借鉴学习的目的。

    2016年01期 v.31;No.164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公安管理研究

  • 小城镇流动人口市民化与社会公共安全供给研究——基于对江苏Z市的实证调查

    钱洁;

    小城镇流动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方向。流动人口市民化发展对社会公共安全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对江苏Z市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表明,小城镇流动人口市民化发展进程中,流动人口的社会公共安全感与政府为新市民服务的质量及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度密切相关,且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状况及社会组织与流动人口的关系会对社会公共安全感产生重要影响。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实现人的城镇化及社会公共安全的进一步完善,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协同,形成自组织网络,形成社会公共安全协同供给的良性体系。

    2016年01期 v.31;No.164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推进县级公安机关警务实战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陈宣亦;

    警务实战化建设是"四项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实战基层单位的县级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推进警务实战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警务实战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资源整合、信息建设、人才强警、警务保障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警务实战化建设,提升驾驭复杂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2016年01期 v.31;No.164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警务监督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

    李雪;

    价值取向是主体根据自身客观需要,对其行为方向的理性选择。从我国权力体制内外两类评价主体客观需要的角度,得出体制内主体的价值取向是依法规范警察权,体制外主体的价值取向则是监督警察权。

    2016年01期 v.31;No.164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公安教育研究

  • 协同创新培育警务人才 融合发展服务公安实战——江苏警官学院建设紧密型校局合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杨骏;

    围绕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实际需求,全面深化公安实战教育训练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保障。本文梳理了江苏警官学院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校局协同创新,推行紧密型校局合作机制的探索实践,归纳总结了其合作模式,以此促进校局合作、共同育警、全面服务公安实战的可持续发展。

    2016年01期 v.31;No.164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40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治安专业法学课程设计之逻辑思考

    徐亚龙;

    公安院校治安专业法学课程应符合公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设计定位,这一定位又应与专业所能提供的课程基础条件相适应,并兼顾公安职业需求和学生能力拓展的需要。

    2016年01期 v.31;No.164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应急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与实训方法研究

    陈月;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应急管理框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应急管理功能的高效发挥十分重要,因此在公安院校开展应急管理专业基础教育,对提高公安机关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公安院校开设的应急管理课程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需要认真探索公安院校《应急管理概论》等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理念和实训教学方法。

    2016年01期 v.31;No.164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公安技术研究

  • 从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谈信息综合分析的重要性

    张峰;孙栋;

    非正常死亡案件的现场分析依赖于通过调查访问、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等获取的各方面基础信息,这些分析依据缺一不可。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一起疑难案件定性过程的分析,阐明了利用综合信息进行现场分析来确定案件性质的重要性。

    2016年01期 v.31;No.164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警民点点APP:信息大潮背景下治安管理新模式

    张练;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探索适合治安形势发展新特点的管理模式已成为公安机关亟需攻克的新课题。在各类治安管理活动中,旅馆业是判断管理水平的"晴雨表",也是社会面管理的重点、难点。"警民点点"APP颠覆性地改变了旅馆业管理的固有模式,大幅提升了警务工作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2016年01期 v.31;No.164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外警研究

  • 内地与香港警察执法中武力使用技术比较研究

    李志贤;

    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虽法律与政治有所不同,但对警察使用武力的规定是相通的。香港警察武力使用技术规范统一、内容简单实用、训练切近实战、考核严格公正,受到世界警察的公认。本文比较了内地警察与香港警察在武力使用方面的实际情况,对武力使用级别、装备配置、训练科目、实训技巧及战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甄别出一些科学、有效、实用、适宜的警察武力使用技术及训练方法,以切实提高内地警察武力使用技术,为有效应对暴力恐怖袭击,打击犯罪,确保一方平安服务。

    2016年01期 v.31;No.164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56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热点关注

  • 宁夏银川“1·05”公交纵火案对公安工作的启示

    黎慈;窦昌龙;

    <正>2016年1月5日7时许,银川市公交公司301路公交车由贺兰县天骏花园开往银川火车站途中,在109国道金盛国际家居广场门口突然发生火灾,最终造成18人遇难,重度伤8人,轻度伤及中度伤24人。后经办案部门查明,嫌疑人马永平因承包工程时与分包商发生债务纠纷,多次追讨未果,由此产生不满,采取极端行为对社会进行报复。就在宁夏"1·05纵火案"之前,发生过一系列类似的案件:2005年8月8日,莆田市,一农民在闹市公交车上引爆自制土炸药爆炸造成2死30伤;2008年7月21日,昆明,嫌犯李彦正在两辆公交车上安装计时炸弹先

    2016年01期 v.31;No.164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是江苏省公安厅主管、江苏警官学院主办的一份公安学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1704/Z,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020,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CECHSS法学扩展期刊。《江苏警官学院学报》开设有公安创新论坛、法学研究、犯罪学研究、侦查学研究、治安学研究、公安管理研究、公安教育研究、公安技术研究、警史研究、外警研究等栏目,欢迎国内外理

    2016年01期 v.31;No.16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