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82605

公安创新论坛

  • 公安改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苏娜;

    公安改革评价的前提与关键是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坚持公安改革价值导向的前提下,以公安改革任务框架为依据,以过程评价与成效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为构建逻辑,设计、确定指标体系构建流程与指标设置原则,可以建立起较为科学合理的公安改革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公安改革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2017年05期 v.32;No.174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思考

    薛向君;

    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部分基层公安机关正在开展改革试点,在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如与上级机关的机构对接、内部扁平化管理的推进、民警职业发展空间的拓展等突出问题。深化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应根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把握公安工作的规律特点,依法界定和科学划分公安机关职能,遵循警务运行规律设置组织架构,按照层级职权性质设置内部机构,通过流程再造创新现代警务运行机制,落实配套措施强化制度保障。

    2017年05期 v.32;No.174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103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论我国公法制度的域外价值

    朱茂磊;

    公法是中国法治的基础和特色,我国法治制度可能的域外价值也主要体现在公法制度上。我国公法制度域外价值的可能性条件包括大致完备的制度基础、明确的意识指引以及较广阔的适用空间等。我国公法制度的完善程度、我国经济及政治发展模式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域外国家的政治制度变迁以及其他公法理论和制度的挑战,决定了我国公法制度域外价值的限度。

    2017年05期 v.32;No.174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违反法律义务行为的矫治

    刘辉;

    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存在协调与冲突两种可能的关系。理性经济人的行为选择需要考虑能力、偏好、机会、成本与收益等因素。矫治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需要考虑到违法者、执法者与守法者三类主体的成本与收益考量问题。对守法、用法成本的承受能力、对确定性的情感偏好与对违法风险的厌恶程度,使得处罚与教育、激励相结合的矫治模式,比单纯依靠提高处罚强度的利益算计模式,更契合理性经济人的需求。

    2017年05期 v.32;No.174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社区矫正检察工作相关立法思考

    桑先军;

    我国社区矫正检察具有双重属性,在比较现实的立法路径上,各项立法工作应当充分体现社区矫正检察工作的特殊性。社区矫正立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修订,要明确和健全社区矫正检察工作的权责等。检察机关要立足实践,制定出台检察机关社区矫正检察专项办法,逐步健全与完善社区矫正检察法律制度。

    2017年05期 v.32;No.174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控审分离原则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朱顺;王维;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较好地体现了控审分离原则,仍存在检、法互相配合不利于控审分离、侦查权的运行不完全符合控审分离原则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妨碍了法院的中立地位,有损于刑事诉讼的正义价值,应当在法律修订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

    2017年05期 v.32;No.174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53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犯罪学研究

  • 替考入刑的合理界限

    桂亚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代替考试罪,为规制替考行为提供了明确的刑法依据。与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相比,代替考试罪的社会危害性有限,在适用时应当予以必要的限制,以保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从范围上看,替考入刑仅限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即这种国家考试的设定必须基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从行为方式上看,代替考试罪中的替考行为应限于"代替他人参加考试",而不应当包括"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从主观方面上看,替考者应当具有"为他人"参加考试的意图;在刑罚的适用上,则需要区别对待,尽量轻缓。

    2017年05期 v.32;No.174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虚拟空间犯罪盲区分析及治理策略

    蔡栋;蒋晓玲;

    虚拟空间犯罪活动有基于网络空间的犯罪、基于移动通信空间的犯罪、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犯罪、其他衍生的犯罪等四类表现形式。犯罪盲区的产生是出于资源信息的高价值性、空间形态的易侵害性、虚拟空间作案的隐蔽性、侦查破案的滞后性、管理主体的孤立性与模糊性等五点原因。对虚拟空间犯罪盲区的综合防控和治理可以从净化虚拟空间环境,提高治理防控意识;加强虚拟空间内部与外部设防,推进技术进步;完善法律支撑,增强动态控制能力;加强沟通协作,多方位建筑防护体系等方面进行。

    2017年05期 v.32;No.174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侦查学研究

  • 主办侦查员制度研究

    祁亚平;

    在公安体制改革应当充分考虑到刑事侦查工作的实际需求,主办侦查员制度是刑事办案责任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公安体制改革需凸显提升刑事警察侦查能力,加强警察的社会防控手段,约束和规范警察刑事执法行为等方面的目的。刑事侦查机构的设立必须考虑到侦查职能需要、城乡差异、地区差别、主警辅警区别等方面的问题。公安体制建设需从加强侦查人员刑事侦查能力方面入手,最终目的是建立一种兼具专业化和多警种合作的组织体系。实际方案中可以考虑建立多样化的侦查权力下放格局,真正有效加强侦查一线警力。

    2017年05期 v.32;No.174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侦查讯问工作的实践考察与完善

    毛建军;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以庭审实质化为核心,以证据裁判原则为抓手,以直接言词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实现途径,这对作为重要证据来源的侦查讯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实践考察情况来看,由于侦查机关案多人少和少数侦查人员法治理念不强、证据意识欠缺等因素制约,侦查讯问工作仍存在着讯问主体不合法、讯问程序不规范、权利保障不到位及录音录像不完整、与笔录不一致、拍摄制作不专业等问题。改进侦查讯问工作的可行路径包括理念重塑、立法完善和规范执法。

    2017年05期 v.32;No.174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29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治安学研究

  • 关于文化反恐的三点思考

    李明;

    文化反恐虽是反恐的基本构成部分之一,但是理论和实践都还在处于起步的初始阶段。因此,可尝试着立足于理论的高度,清除附着在社会肌体上的恐怖文化毒瘤,保驾护航人类社会健康前行。文化反恐行动具有知识起点标准高、目标多重难度大、能文化地展示法律尊严、不断强化对冲糟粕的正能量、政治和文化的技术化发展、小信息大格局等特点。文化反恐行动可以进行个人自觉、民间团体、专业机构、各级政府、社会联合、公安机关等类型划分。

    2017年05期 v.32;No.174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学视野下机场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常宇杰;

    近年来选择乘坐民航出行的人数越来越多,各家航空公司也纷纷增加航线、增加飞行班次。受到天气、管制等影响,航班延误频发。期待出行的旅客大量滞留易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主要表现为在集体围堵登机口或与机场工作人员冲突。这些行为严重干扰了航空运输的安全顺利进行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分析参与群体诉求表达人群的心理活动特征,了解参与人群社会心理基础,能有助于各方采取积极有效的防御和疏导措施。预防机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需要立法机关、公安机关、机场航空公司及人民群众自身均采取相应的措施,多管齐下,以共同创建安定、有序、和谐的候机楼环境。

    2017年05期 v.32;No.174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外国留学生在华非法就业规制研究

    廖兴存;

    在华外国留学生非法就业在近些年来越显突出,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非法就业的人数节节攀升,对留学生教育管理及公安、劳动部门的行政管理均产生不利影响。需要转变观念,制定、修改相关规定,完善管理制度,重视和引导留学生勤工助学健康发展,防范与杜绝留学生非法就业行为,从而促进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017年05期 v.32;No.174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下载次数:54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公安管理研究

  • 关于新常态下创新公安群众工作的思考——以江苏省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为例

    徐海波;

    群众路线卓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成效,已经为我党数十年的奋斗历程所充分证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江苏省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采取"全警进社区"、"社情民意管理"、执法"四回"、"网上公安"、"平安义工"等系列做法,进一步深化和谐了警民关系建设,提升了公安群众工作的效果。

    2017年05期 v.32;No.174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公安院校学生契约精神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全成浩;

    作为警界预备人才的公安院校学生,其在校期间养成的契约精神和法治观念将对日后的执法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借助调查问卷和地方公安机关对公安院校毕业生法律素养的评价,我们能够了解到公安大学生契约精神和法治观念培养的现状,阐明其中的原因可以为公安大学生契约精神和法治观念的培养探索一条有效的路径。

    2017年05期 v.32;No.174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民警察职业生涯规划刍议

    王巍巍;

    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着警察的价值判断、自我认知、职业兴趣以及对工作绩效考核的期望值。警察职业生涯规划在公安管理中意义深远。厘析警察职业生涯规划之意涵、功能及实践路径,可以为推进人民警察职业发展提供借鉴。

    2017年05期 v.32;No.174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公安教育研究

  • 论权力腐败对中共执政合法性的影响——以社会利益分析为视角

    杨在健;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合法性是执政党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中共执政的合法性需要和谐的社会利益基础的支撑,但权力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将会削弱中共执政合法性的社会利益基础。构建遏制腐败、维护执政党合法性的利益基础,需要强化"利益代表"的执政理念,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健全"利益综合"机制。

    2017年05期 v.32;No.174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生命关怀视阈下高校德育体系之构建

    邢文娇;

    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趋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德育体系中生命关怀教育的严重缺失。高校德育面临价值取向偏离、内容口号化等困境,亟待将生命关怀充分融入到高校德育中。生命关怀乃高校德育之本质要求,重构以生命关怀为价值取向的高校德育体系,既要建构以生命关怀为主体的现代德育制度,又要构建生命关怀教育的课程实践方式,此外还要营造以生命关怀为基本价值取向的高校德育文化环境。

    2017年05期 v.32;No.174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简论公安院校逻辑教学改革

    徐传宇;

    当代高校逻辑教学改革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对于公安院校来说,逻辑教学的基本目标应是通过逻辑思维训练,使学生具备和掌握严格的逻辑分析方法,而现实目标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以适应公务员录用考核的要求。根据这些目标要求,逻辑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改革应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应用能力为主,同时大力强化有针对性的批判性思维训练。

    2017年05期 v.32;No.174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公安技术研究

  • 心理咨询技术在公安信访工作中的运用初探

    佟晓薇;于福洋;马壮志;

    公安信访工作是连接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纽带。近年来,由于信访人心理需要不满足、尝试谋取不合理利益、宣泄负面情绪、不信任现实世界和偏执人格等原因,在公安信访工作中常常出现闹访现象。对此,有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人本主义疗法可以起到化解矛盾,打开与信访人沟通渠道的作用。通过人本主义中的积极接纳原则,能够促使当事人理解、信任公安民警工作,从而疏导情绪,锁定靶问题;通过合理情绪疗法,能够进一步发现、改变非理性信念,植入希望,最终达成化解矛盾的目的。

    2017年05期 v.32;No.174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浅议利用印章印文阶段性特征进行的印文鉴定

    叶靖;

    印章印文的特征会在保管使用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变化。其中,有些特征的变化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传统印章印文同一认定意见依赖于稳定特征的发现与比较,缺乏从变化与发展的角度看待差异点的形成。若将变化特征误判为本质差异点,会导致鉴定意见偏离事实。通过厘清阶段性特征在印章印文鉴定中的作用,可以提高印章印文鉴定能力,并促进印章印文鉴定技术体系的完善。

    2017年05期 v.32;No.174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警史研究

  • 民国警察教育管窥——李士珍与戴笠警察教育思想及实践之比较

    施峥;朱宏;

    李士珍与戴笠是民国警察教育举足轻重的两个代表性人物。他们虽是浙江同乡与黄埔校友,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成长经历与性格特征。20世纪30年代初,他们于力行社的特务训练中初涉警察教育,并在其后争夺警察教育最高领导权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教育主张。李士珍的"正规警察"教育与戴笠的"政治警察"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方针、教育管理、教学内容与实践形式等方面,既有显著区别,亦存相似之处。比较研究二人的警察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于深入了解我国近代警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7年05期 v.32;No.174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热点关注

  • 李文星案的警示

    刘佩锋;

    <正>2017年7月14日18时55分,天津市静海区城关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在静海区两外环外一水坑内发现一具死尸。警方侦查表明死者是东北大学23岁毕业生李文星。根据李文星随身携带的传销笔记等物证,分析认为其极有可能误人传销组织。随后,警方对其误入传销组织的情况立案调查,天津静海区表示要在20天之内彻底根除传销顽疾。结果显示,5月15日,李文星在BOSS直聘平台上发出了自己的简历,5月19日,他收到了"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发给他的聘用通知函,一天之后,他只身一人从北京前往天津入职,落入传销窝点。系"蝶

    2017年05期 v.32;No.174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是江苏省公安厅主管、江苏警官学院主办的一份公安学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1704/Z,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020,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期刊方阵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CECHSS法学扩展期刊。本刊开设有公安创新论坛、法学研究、犯罪学研究、侦查学研究、治安学研究、公安管理研究、公安教育研究、公安技术研究、警史研究、外警研究等栏目,竭诚欢迎学术界及公安实战部门专家围绕以上栏目积极赐稿。本刊注重学术质量,倡导学术规范,敬请来稿者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2017年05期 v.32;No.17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