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用军;
监察法对职务犯罪的调查和处置作出不同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导致职务犯罪案件因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管辖不同而在审查起诉程序中出现了适法冲突。产生冲突的原因在于监察法坚持重点治标和以社会危害性为司法标尺,以及监察机关的调查具有超出个案意义的复杂考量。解决这一适法冲突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调整以社会危害性为根基的惩治腐败理念;其次,以常态社会为基础构建法治化反腐败机制;第三,取消监察法对审查起诉程序中有关制度的规定,使监察法回归到其所应调整的法律关系中。
2021年03期 v.36;No.196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虞亚明;李庆;刘煜杰;封梦;
外挂常见于网络游戏作弊器、刷单软件、抢票软件等。司法实践中,对外挂的定性、法律适用存在认识不清、经验不足等问题。外挂可分为辅助型外挂和作弊型外挂、依附型外挂和独立型外挂两类。外挂定性争议的原因在于:技术人与法律人对专用名词、专门问题的理解存在不对称性,刑法罪名、司法解释规定、罪状描述上存在不对称性。只有对外挂涉及罪名有准确理解,才能对其行为正确定性和适用法律。
2021年03期 v.36;No.196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85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刘辰远;于雅璁;
在职务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方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价值没有得到完全展现,表现在监察调查与起诉阶段的衔接不够顺畅有序、自愿性审查不够平衡充分,检察机关提出确定刑量刑建议的能力有待提升。因此,需进一步认识职务犯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价值,理顺认罪认罚从宽的监检程序衔接,健全自愿性审查机制,提升确定刑量刑建议适用率,准确把握高压反腐与认罪认罚从宽的平衡点,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优势转化为反腐败效能。
2021年03期 v.36;No.196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94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高子璇;
刑事错案形成原因有证据收集的偏向性、"口供主义"盛行、检察机关监督职能弱化、舆论压力、轻视辩护意见、事实认定困难、盲目疑罪从轻等。刑事错案的防治应当以《刑事诉讼法》的原则理念为指导,完善错案责任制,坚持无罪推定,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完善证人制度,加强公检法的监督制约,以及健全错案申诉机制。
2021年03期 v.36;No.196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39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晓济;徐连祺;
通过对美国死刑废止州和死刑保留州的实证研究发现,死刑威慑力对暴力犯罪发案率并没有显著影响。公安机关承担暴力犯罪防控的重要职责,应科学认识死刑在暴力犯罪防控中的有限效应,更加积极科学地开展立体化暴力犯罪防控体系建设,有效配置防控资源,提高暴力犯罪预防、预警、预测能力,提升暴力犯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21年03期 v.36;No.196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305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玉玲;
由于对交通肇事类刑民责任竞合案件中的刑民关系存在误解和混淆,对刑事责任是否影响精神损害赔偿认定因而存在不同处理方式;加上对《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适用较为混乱,导致司法审判中诉讼方式、诉讼事由、刑事罪名等都可能影响精神损害赔偿的认定。因此,实务审判中需要厘清刑民规定的衔接适用,明确刑事责任不能替代精神损害的民事赔偿权利,统一刑诉司法解释适用,坚持交强险中赔偿受害者精神损害,以逐步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2021年03期 v.36;No.196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51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丁同兴;
部分具有配备手枪资格的公安民警,因缺乏应有的规范安全使用手枪素养,在佩带使用手枪武装执勤执法时,发生了原本不该发生的意外事故。公安机关应通过明确内容、强化训练、严格考核等措施,在手枪射击训练、配备考核、年度审验等与佩带使用手枪规范安全能力提升直接相关的环节中,促进配备手枪公安民警手枪使用把控能力。
2021年03期 v.36;No.196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小立;
我国《民法典》诞生在中国进入新时代之后,是新时代的人民法典。如何准确把握《民法典》精神和主要内容,认真履行《民法典》赋予的新职责新任务,积极回应平等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各方面权利的法治需求,是当前公安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安机关要站在法治公安建设高度推动《民法典》实施,从转变执法理念、建立完备的权责体系和监督体系、加强对《民法典》的学习、推动《民法典》的贯彻实施等四个方面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以《民法典》为标尺的更高水平的法治公安。
2021年03期 v.36;No.196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61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苏娜;莫芃;
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安机关参与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可以缓解警力不足,优化执法行政流程,提升治理精细化和公安决策质量,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但人工智能固有的技术缺陷会给公安机关带来治理风险和行政伦理等问题。因此,公安机关应优化公安组织体制和警务机制,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管控和数据安全监控,创新警企合作机制,探索警察行政伦理和规范体系,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公安机关参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2021年03期 v.36;No.196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11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