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82611

法学研究

  • 论人民陪审员事实审的范围厘定和程序保障

    蒋子翘;

    人民陪审员事实审和法律审难以区分的困境主要在于:诉讼法中未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司法实践中法律方法缺位。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的区分应当在法律适用的逻辑过程框架中进行,可以通过证据得出结论的是事实问题,涉及涵摄、价值判断、举证责任分配的是法律问题。通过直接感知而认识的事实、通过对人的行为和表示的注解而认知的事实以及其他借助社会经验认知的事实是事实问题的三种典型表现。在适用人民陪审员事实审制度前,应当加强对于人民陪审员证据审查能力的培训,构建以事实问题清单为基础的法官指示制度,并通过表决程序安排来保障人民陪审员的表决自由。

    2021年04期 v.36;No.197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35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现行法律中人格尊严保障条款之功能辨析

    解晋伟;

    人格尊严,作为我国宪法第38条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应当对其他部门法的制定和修改具有规范作用。就目前来看,不但学界对宪法规定的人格尊严概念及其功能存在分歧,即便立法机关对此也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一些部门法所规定的人格尊严概念及其功能也各不相同。我国有十五部现行法律对人格尊严作出了规定,就其所发挥的功能而言,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概括性权利、一般个别性权利、法律原则和价值基础。在人格尊严所涉及的权利范围界定方面,学界也存在争议。为保持法律体系的协调性与统一性,此种情况值得引起有关部门反思并尽快加以解决。

    2021年04期 v.36;No.197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52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刑事远程审判的域外经验及其借鉴

    利月萍;

    刑事远程审判是司法智慧化、信息化建设的应然产物。这种新型的审判方式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而且在疫情防控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刑事远程审判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立法规范的阙如有违程序法定原则、线上庭审与被追诉人权利保障存在张力、远程审判对庭审实质化造成冲击。依据对美、英、澳等国刑事远程审判立法经验的考察,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刑事远程审判的推进应该坚持当事人中心主义的发展理念与工具主义的功能定位,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基础、明确适用范围、规范适用条件并积极保障被追诉人的辩护权。

    2021年04期 v.36;No.197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709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及其完善

    张姝;李义松;

    2020年财政部联合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发布《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由此成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虽然从立法上看,该制度正在不断成熟,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基金主要依靠政府出资,对土壤污染的预防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治理效能有待提高。为此,应当不断拓宽基金的资金来源,强化预防,不断增强对土壤污染的治理效果。

    2021年04期 v.36;No.197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反外国制裁法:立法、执法及效力——以移民制裁为视角

    周菊兰;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不愿接受中国全面快速发展的现实,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政治操纵的需要,根据本国法律,时常任意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实施制裁。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出台是有其迫切性、必要性和正当性基础的。这部法律为我国有效实施反制裁行动明确了主体职责,提供了具体措施,是切实维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国家主权、安全以及发展利益的重要依靠。

    2021年04期 v.36;No.197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56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犯罪学研究

  • 非法集资案件司法认定的法律完善

    马华学;

    尽管我国刑法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等罪名对非法集资类犯罪进行了规制,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社会公众""犯罪数额"等要件的认定仍存在着许多争议和困惑。考察非法集资案件的现状,剖析非法集资案件司法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明确"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依据、确定"犯罪数额"的认定标准、统一"社会公众"的认定范围、明晰民间融资的行为边界、强化司法认定的证据支撑等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2021年04期 v.36;No.197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55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警察性别差异对家庭暴力案件处置的影响

    张静;倪慧骏;

    家庭暴力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侵犯人权的行为。在我国,受传统文化以及警察对家庭暴力案件的态度、认识和工作技巧等因素的影响,警察在家暴案件处置中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调查显示,警察性别、所接受的相关培训以及单位领导对家庭暴力案件处置的重视程度等因素与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置效果之间存在显著联系。在家暴案件处置中,由男女警察共同参与的处警组合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提升家暴案件办理的整体效果,公安机关应尽量安排男女民警共同参与此类案件的处置工作,将社会性别教育、家庭暴力处置技巧等内容纳入警察培训课程,并建立健全家暴案件处置考核制度。

    2021年04期 v.36;No.197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49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侦查学研究

  • 论取证用证的应然性及其实然状态

    陈闻高;

    侦查取证用证中,案件事实及其证据都有其实然性。收集证据应有中立性,但又难免价值选择的倾向性。在法律价值的应然和实然之维度中,通常会追求应然的取证和立足实然的用证,法律规定应立足实然的价值取向。应然取证和实然用证都有风险和机遇,我们不仅应看其实然结果,更应关注其应然性。可在侦查措施、无明确程序中寻找应然性,合理之应然能够成就为实然。在法律实践中,将应然走实走好,可以使现行法律得到更加理性的演变。法律的应然性与实然性融为一体时,法律就达到了一种最佳状态。

    2021年04期 v.36;No.197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诽谤犯罪自诉转公诉的域外考察及借鉴

    赵天水;

    "杭州快递诽谤案"折射出我国网络诽谤案件自诉转公诉的程序衔接缺乏立法规定,"被害人撤诉论"由于缺乏法律支撑而无法彻底解决该问题,域外经验可为我国网络诽谤案件自诉转公诉程序的重构提供"他山之石"。诽谤罪除罪化已成世界趋势,我国应顺势改变自诉与公诉的分类标准。在明确诽谤法律制度价值倾向的基础上,以原告提起民事诉讼作为公诉的前置程序。德国、我国台湾地区均借助担当诉讼解决自诉困境,我国不能照搬适用,应以尊重自诉人意愿为宗旨对担当诉讼进行本土化改造。可以借鉴俄罗斯和我国澳门地区的立法经验,将自诉转公诉案件与公诉转自诉案件统一以自诉—公诉案件进行称谓并根据案件性质设置不同的诉讼程序。英国诽谤法中举证责任倒置的保护倾向与我国《宪法》确认的言论自由权优先的立法理念相斥。

    2021年04期 v.36;No.197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1376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治安学研究

  • 对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的思考

    汪娟;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历史交汇期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事关人心向背、治乱兴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密切相关。扫黑除恶斗争不应是运动式的短期行为,而应是常态化的斗争方式。应运用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不断推进斗争的深入发展,为取得这场斗争的彻底胜利而奋斗。

    2021年04期 v.36;No.197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7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脆弱群体”救助的实践与思考

    孟卧杰;彭小娇;

    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常规的民生保障和社会救助事实上可能中断或难以继续推进,因而新增"脆弱群体"的民生保障是一个需要讨论和关注的问题。当前有关行政部门及其组织必须在救助经验基础上,完善对脆弱群体的救助预案,应当为满足"脆弱群体"救助需求扩大资源储备;同时还要基于系统思维,建立更加高效的应急机制,释放社会协同效能。

    2021年04期 v.36;No.197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公安管理研究

  • 对《公安机关鉴定规则》内容合理性的几点思考

    王亚杰;赵杰;

    《公安机关鉴定规则》是公安机关为内部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制定的行为指南,对规范鉴定活动,保证鉴定意见的质量有着重要价值。但从行政规则授权视角进行审查,发现鉴定规则多处内容的制定存在超越权力现象。作为行为指南,应对这些错误的内容加以修订,避免给鉴定工作的公信力以及合法性造成不良影响。

    2021年04期 v.36;No.197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加强国际传播亲和力实效性的思考

    袁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从实际工作看,通过外国人以现场、网站、视频、媒体、会议等多种方式在国际社会评价中国的报道,能有效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我们应通过探索建立亲和有效的国际舆论评论机制来进行传播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2021年04期 v.36;No.197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礼治”:儒家平安文化的原型理念——兼谈其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中的现实价值

    施发笔;

    从"礼治"的核心目的是平安,平安的前提是"礼治",无"礼"则难以平安,"泰"卦之前是"履"卦,"礼"是去争夺、保平安的前提,"小康"靠"礼"来维持等五个方面可论证"礼治"是儒家平安文化的原型。"礼"与新时代公安机关所遵循标准的对应范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民警察的"十六字"总要求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论证"礼治"平安文化原型理念,对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有发挥教化功能、强化约束效力、增进防腐机能、强化守法自觉、丰富警营文化等作用。

    2021年04期 v.36;No.197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公安教育研究

  • 指向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以《警察礼仪》课程为例

    朱志玲;

    深度学习以促进知识迁移和运用,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为目标。基于信息技术而兴起的翻转课堂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及强调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方面与深度学习高度契合。《警察礼仪》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指向,《警察礼仪》课程的翻转课堂采用情境学习模式,其基本结构包括教师的课程准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师生课中的情境学习和师生课后的评价反思四个基本环节。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课前自主学习的质量保证、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业务能力上的准备等问题。

    2021年04期 v.36;No.197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元认知干预技术在民警射击训练中的应用

    黄彬;

    射击是一项控制性较强的静力性操作,民警在射击考核中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射击水平的发挥,在民警射击训练中引入切实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提高民警在射击时的心理调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帮助个体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为探索提高民警射击能力训练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1年04期 v.36;No.197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经济法学教学中的运用

    杨慧;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本科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经济法学教学中,应正确认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在各模块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选取相应的教学方式组合,合理构建学生学业的动态评价体系。在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应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教师需拓展信息化教学技能,同时应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

    2021年04期 v.36;No.197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公安技术研究

  • 危险化学品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卜全民;封梦;于爽;夏婧竹;

    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危险化学品可对人体、环境和设施造成不同的危害,准确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对维护公共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危险化学品快速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检测仪器设备也逐步向小型化、便携化方向发展,因此近年来研发了越来越多的危险化学品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并广泛地应用于危险化学品的快速检测及突发事件应急现场的快速排查。本文对危险化学品的常用快速检测技术及其研究应用进展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同时对目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情况、应用条件及其相关特性和使用要求进行了探讨。

    2021年04期 v.36;No.197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29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机器学习的手写签名鉴别技术综述

    张长琳;仝鑫;王靖亚;

    手写签名鉴别是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认证技术之一,由于其具备的高效性、可靠性和低成本等优点,该技术在行政、金融以及刑事司法鉴定等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在阐述手写签名鉴别技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该领域常用的公开数据集和评估指标进行简介,对多种主流基于机器学习的手写签名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该领域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2021年04期 v.36;No.197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44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