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89581

法学研究

  • 在线诉讼背景下在线质证若干问题初探

    肖晗;

    在线质证是在线诉讼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这一审判环节包括同步质证和非同步质证(亦称异步质证)两种类型。与传统的线下质证相比,在线质证有其自身的实践图景、特性和功能价值。由于多方面原因,在线质证在实际运行中面临许多困难,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功能价值的发挥。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对在线质证过程进行优化完善。

    2022年06期 v.37;No.205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64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比例原则的醉驾入刑再思考

    毛建军;

    醉驾入刑的正当性争论并未随危险驾驶罪的设立而减少,而争论的焦点也由早期的刑法理论分歧逐渐转向基于司法实践的反思。质疑者的理由主要集中于案件的持续高发和作为轻罪的严重附随效应。立足于积极刑法观和立法司法现状,运用比例原则,从目的正当性、适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确定醉驾入刑具备目的正当性、适当性与必要性,但因存在严重的犯罪附随效应,而不能满足均衡性要求。因此,醉驾一律入刑不可取,应合理运用“但书”“不起诉”等实体性和程序性出罪机制,以充分实现法益保护的目的。

    2022年06期 v.37;No.205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52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个人信息类别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适用——以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新规为切入点

    王思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入罪前提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其中包括民法典及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不同类别的个人信息适用的信息处理规则有所不同。民法典中的个人信息类别有公开信息、私密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有公开信息、敏感信息,刑法则规定了敏感信息、重要信息、一般信息。各部门法对个人信息的界分既有重合之处,也有基于不同立法目的而作出的不同划分。准确适用刑法需要厘清个人信息类别间的关系及对应的信息处理规则,从而对“非法获取”与否做出恰当的判断。

    2022年06期 v.37;No.205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72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个人数据信息保护的困境及其破解——基于知情-同意模式的视角

    张莉莉;阮腾飞;

    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网络运营商对数据信息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利用,个人数据信息被侵害的情况大量出现。在现行知情-同意模式的框架下,信息主体对其权利的主张往往依靠司法途径,而诉讼的低效又强化了网络运营商对数据信息处理的绝对控制权,由此使个人数据信息权利的行使沦为空谈。以当事双方权利结构错配的现实为基础,通过采取提高司法机关对信息主体维权的救济能力、为网络运营商引入信义义务、建立动态化监督评估机制等措施,可以实现双方权利义务的再平衡,从而为破除知情-同意模式下个人数据信息保护的困境提供较为可行的解决路径。

    2022年06期 v.37;No.205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爱钱进”投资理财吸储行为定罪问题探究

    吕金泽;于阳;

    作为一种互联网投资理财产品,“爱钱进”具有起购资金低、流动性强、收益高等特点,尤其是采用“线下+线上”的混合运营和口碑营销模式,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和大规模的投资基础。但不到五年,该产品便出现经营和法律上的多种风险。事实上,其“畸形化”的投资理财吸储行为,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和严重的刑事违法性,涉嫌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通过对“爱钱进”吸储行为的分析,明确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标准,充分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向集资诈骗罪转化的司法解释,可以将“爱钱进”投资理财吸储行为定性为集资诈骗罪。

    2022年06期 v.37;No.205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错误汇款领得行为之刑法认定——从比较法视角切入

    苏格弘;

    因对占有、财物等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各国对错误汇款类案件存在不同的解决方案。日本、德国刑法体系在此类案件上的明显分歧在于是否成立诈骗罪。日本在财产犯罪中设置了对物犯罪和对利益犯罪两种不同的罪名,因而选择以法律占有作为出发点成立不作为的诈骗罪;德国则从物权法出发,基于民事、刑事法秩序一致的理由,否认了财产犯罪的成立。由于法规范的不同,对于德、日刑法的处理方式应当批判吸收。在我国刑法语境下,从侵占罪出发处理此类案件是一个更现实的选择。侵占罪的构成要件该当必须肯定对存款债权的占有,并且注意发挥“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和“拒不返还”这两个特色要件的机能。

    2022年06期 v.37;No.205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犯罪学研究

  • 论网络交友诈骗与反诈宣传工作——基于359起案件的实证分析

    庄华;卢颖;吴颖亮;

    虽然以“杀猪盘”为代表的新型网络交友诈骗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相关概念仍需厘清。通过对某市发生的359起网络交友诈骗案件的分析,可以发现此类犯罪手法多种多样,被害人的人口学特征十分明显,在从交友动机、引流与联络平台、心理控制机制到资金榨取手段的全流程上都呈现出新的特点。由此,相关的反诈宣传工作应当重视对被害人的去污名化,加大对女性、工人、自由职业和无业群体的宣传力度,并通过创新形式和突出重点来提高宣传成效。

    2022年06期 v.37;No.205 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90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涉“两卡”犯罪生成机制及治理对策——基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实证考察

    王枫梧;

    当前,大学生涉“两卡”犯罪呈高发态势,社会危害性明显。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实证考察表明,此类犯罪具有犯罪主体年轻化、犯罪手段多元化、行为方式组织化、刑事处罚轻缓化等显著特征。大学生涉“两卡”犯罪有其独特的犯罪生成逻辑,应从事前预防、事中阻断、事后惩治等三个维度开展有效治理。事前预防强调构建社会预防、学校预防和家庭预防的一体化预防机制;事中阻断在于重视强化技术反制、监测预警、协同共治的科学化应对机制;事后惩治要重点加强依法惩治、源头治理、宣传防范的体系化长效机制。

    2022年06期 v.37;No.205 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4229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 ]

侦查学研究

  • 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侦查讯问现代化

    洪刚;

    侦查讯问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侦查讯问现代化包括侦查理念现代化、讯问过程规范化、讯问队伍专业化、讯问手段技术化和讯问证据有效化等五个方面。我国现代化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依然存在影响制约现代化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传统侦查理念尚未完全向现代化转型、司法人员配置不能较好地适应现代化需求、不完善的体制机制制约了现代化发展。为此,应当明确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正与效率、侦查权制约监督的价值,使现代化侦查理念成为司法人员的共识,加强侦查讯问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完善侦查权运行的体制机制,克服影响制约侦查讯问现代化的因素,更好地完成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升级。

    2022年06期 v.37;No.205 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51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侦查监督检察政策

    荣晓红;

    侦查监督是我国刑事检察职能的重要内容,是检察机关顺利完成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出庭提起公诉、全面实施庭审监督的基础和准备。检察人员要全面、科学、发展地看待我国侦查监督检察实践现状的不足,准确厘定我国侦查监督检察政策的价值取向,在侦查监督整体检察政策的指引下,正确把握、适用侦查监督各项具体检察政策,全面推进刑事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年06期 v.37;No.205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导诱侦缉行动探析

    倪强;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订案使用但书禁则条款间接规制了“诱惑侦查措施”,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但是相关论证多为比较研究和法理探究,实务探讨相对不足。“诱惑侦查”在实践中依然处于滥用、乱用或不敢用等执法混乱状态,存在概念模糊、非法启动和操作失范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一条根植于国内侦查行为操作的实证研究路径,应从相关概念辨析入手,可正名为“导诱侦查措施”。要梳理其实践类型和适用情形,探讨其合法性边界,阐释其战术原则,才有可能合法合理地运用好这项“侦查利器”,推进秘密侦查法治化进程。

    2022年06期 v.37;No.205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治安学研究

  • “一村一辅警”机制的运行逻辑与发展优化——以湖南省的实践为样本分析

    龙婧婧;

    “一村一辅警”机制在实践中生成,它以“以人民为中心”为逻辑起点、以乡村善治为价值导向、以多元共治为运行路径,在实践运行中取得显著成效,逐渐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一村一辅警”机制也必将随着实践深入而朝着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长效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品质和效能,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2022年06期 v.37;No.205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下载次数:30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比例原则在信用惩戒中的适用

    邢鸿飞;余亚玲;

    信用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被广泛采用。信用惩戒中的比例原则,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基本人权、制止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协调公共利益和个体权益的价值取向,要求实施信用惩戒措施为必须、实施信用惩戒措施应适当、实施信用惩戒要维护利益均衡。然而信用惩戒中比例原则仍存在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依据不明、可操作性不强等困惑。应从完善立法构造、利用指导性案例扩大比例原则的积极影响、完善救济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对比例原则在信用惩戒中的适用进行完善。

    2022年06期 v.37;No.205 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 ]
  • 关于长江保护法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闵晓英;张玫玲;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颁布,从法治建设的角度看,是我国法治建设史上的一个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标志着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巨大成效;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具体体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习贯彻长江保护法,深刻领会其立法内涵和宗旨,对于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和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2年06期 v.37;No.205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30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公安管理研究

  • 基于民警身体积劳成疾问题的多维感知体系建设——以2021年因公牺牲民警为研究样本

    王国印;

    警察群体日益加重的“积劳成疾”困局,暴露了民警身体“弱信号”的组织支持供给不足等问题。以2021年中国警察网公布的“因公牺牲民警”名单为研究样本分析行业相关性特点,研究多维感知体系建设难点,提出了基层民警身体“弱信号”的组织摸查、智能感知和数据预警的多维感知体系设想和建设保障,或将成为解决民警因身体突发疾病猝死的新突破口。

    2022年06期 v.37;No.205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VUCA环境下技术赋能警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苏娜;

    警力资源是公安组织最重要的资源,VUCA环境的特性对警力资源管理提出新的挑战。警力资源管理创新需以公安组织战略、基层警务实战、基层民警为导向,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信息技术的兴起为VUCA环境下警力资源管理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技术赋能警力资源分析与规划服务公安组织战略;技术赋能基层警力配置服务警务实战;技术赋能警力资源开发服务基层民警发展。技术赋能警力资源管理创新过程中需重塑政工部门组织架构,变革公安政工部门工作流程,加强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应谨防数据依赖,关注数据安全。

    2022年06期 v.37;No.205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