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晗;
在线质证是在线诉讼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这一审判环节包括同步质证和非同步质证(亦称异步质证)两种类型。与传统的线下质证相比,在线质证有其自身的实践图景、特性和功能价值。由于多方面原因,在线质证在实际运行中面临许多困难,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功能价值的发挥。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对在线质证过程进行优化完善。
2022年06期 v.37;No.205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64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毛建军;
醉驾入刑的正当性争论并未随危险驾驶罪的设立而减少,而争论的焦点也由早期的刑法理论分歧逐渐转向基于司法实践的反思。质疑者的理由主要集中于案件的持续高发和作为轻罪的严重附随效应。立足于积极刑法观和立法司法现状,运用比例原则,从目的正当性、适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确定醉驾入刑具备目的正当性、适当性与必要性,但因存在严重的犯罪附随效应,而不能满足均衡性要求。因此,醉驾一律入刑不可取,应合理运用“但书”“不起诉”等实体性和程序性出罪机制,以充分实现法益保护的目的。
2022年06期 v.37;No.205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7K] [下载次数:52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思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入罪前提是“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其中包括民法典及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不同类别的个人信息适用的信息处理规则有所不同。民法典中的个人信息类别有公开信息、私密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有公开信息、敏感信息,刑法则规定了敏感信息、重要信息、一般信息。各部门法对个人信息的界分既有重合之处,也有基于不同立法目的而作出的不同划分。准确适用刑法需要厘清个人信息类别间的关系及对应的信息处理规则,从而对“非法获取”与否做出恰当的判断。
2022年06期 v.37;No.205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72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莉莉;阮腾飞;
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网络运营商对数据信息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利用,个人数据信息被侵害的情况大量出现。在现行知情-同意模式的框架下,信息主体对其权利的主张往往依靠司法途径,而诉讼的低效又强化了网络运营商对数据信息处理的绝对控制权,由此使个人数据信息权利的行使沦为空谈。以当事双方权利结构错配的现实为基础,通过采取提高司法机关对信息主体维权的救济能力、为网络运营商引入信义义务、建立动态化监督评估机制等措施,可以实现双方权利义务的再平衡,从而为破除知情-同意模式下个人数据信息保护的困境提供较为可行的解决路径。
2022年06期 v.37;No.205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29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吕金泽;于阳;
作为一种互联网投资理财产品,“爱钱进”具有起购资金低、流动性强、收益高等特点,尤其是采用“线下+线上”的混合运营和口碑营销模式,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和大规模的投资基础。但不到五年,该产品便出现经营和法律上的多种风险。事实上,其“畸形化”的投资理财吸储行为,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和严重的刑事违法性,涉嫌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通过对“爱钱进”吸储行为的分析,明确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标准,充分理解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向集资诈骗罪转化的司法解释,可以将“爱钱进”投资理财吸储行为定性为集资诈骗罪。
2022年06期 v.37;No.205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格弘;
因对占有、财物等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各国对错误汇款类案件存在不同的解决方案。日本、德国刑法体系在此类案件上的明显分歧在于是否成立诈骗罪。日本在财产犯罪中设置了对物犯罪和对利益犯罪两种不同的罪名,因而选择以法律占有作为出发点成立不作为的诈骗罪;德国则从物权法出发,基于民事、刑事法秩序一致的理由,否认了财产犯罪的成立。由于法规范的不同,对于德、日刑法的处理方式应当批判吸收。在我国刑法语境下,从侵占罪出发处理此类案件是一个更现实的选择。侵占罪的构成要件该当必须肯定对存款债权的占有,并且注意发挥“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和“拒不返还”这两个特色要件的机能。
2022年06期 v.37;No.205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