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82595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新安全格局: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引领下的新型毒品犯罪治理

    陈永峰;张艾嘉;

    党的二十大立足于中国国情和中国现实,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国家安全观,并要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法治是保安全、促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善治的核心。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表现。新型毒品犯罪治理牵涉人身财产保护、互联网犯罪以及跨国犯罪等多个安全领域,需要进一步实现路径优化。面对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和挑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从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汲取营养,不断优化治理路径,从而为新安全格局的构建扫清障碍。

    2023年01期 v.38;No.206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19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建设背景下的社区治安动员

    张楠;齐晓亮;

    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促进示范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需要不断提高基层治安动员的能力和水平,拓展社会治安共同体的范围。目前,基层治安动员存在制度偏向、机制缺项和群众工作基础不牢固等问题和短板。对此,应该从制度、机制和能力建设等三个层面入手,努力构筑适应现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治安动员新格局,进而织就高密度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2023年01期 v.38;No.206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54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法学研究

  • 网络借贷平台刑法规制再审视

    张启飞;虞纯纯;

    在我国,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已经历了初始发展、急剧扩张、风险爆发、退市萧条等阶段。由于网络借贷平台的性质长期定位不明、非法占有目的认定标准模糊、非法集资案件立案标准不尽合理等原因,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活动容易发生异化,并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罪名。为促进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应重新审视我国刑法在打击网络借贷平台所涉相关犯罪的标准,明确网络借贷行为的出入罪标准。只有明确网络借贷平台刑法规制的界限,才能更好地发挥刑法保障法的作用,促进金融创新。

    2023年01期 v.38;No.206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涉案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合规监管优化路径探析

    周绪平;万超;许文婷;

    深化对涉案企业,特别是涉案上市公司合规建设的监管,确保“真监管”“真合规”,是推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行稳致远的关键。当前,在涉案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合规实践中,存在着办案检察官的监管主导作用发挥不明显、第三方组织监管薄弱、各方力量未能充分调动、涉案上市公司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不足等问题。对此,需要从强化检察机关主导责任、推动第三方组织专业化、规范化履职、设立驻企合规监管团队嵌入式开展专业监管、构建涉案上市公司内部合规管理体系等几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立一套系统化的合规监管体系,以防范“纸面合规”“虚假合规”。

    2023年01期 v.38;No.206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企业刑事合规制度法律依据的建构

    刘威;刘用军;

    企业刑事合规制度是我国在企业犯罪治理领域中的一项重大改革,但其在实践中却因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而导致在合法性上存在僭越“罪刑法定主义”的问题。基于罪刑法定主义、强调预防性刑法、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考量,亟需建构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法律依据。对此,应当在确立“组织体责任论”的基础上,修改刑法中单位犯罪成立和认定的条款;同时,在刑事诉讼法中建构有关企业刑事合规的独立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由此为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落实扫清合法性上的障碍。

    2023年01期 v.38;No.206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37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企业跨境数据流通中的合规问题——以跨境数据取证为视角

    杨宗辉;张思晗;

    随着社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电子数据已成为重要的证据来源。然而,由于受到主权、管辖权以及取证程序等因素的困扰,侦查机关的跨境数据取证工作面临较大压力。由此,一些掌握了海量数据的企业便成为侦查机关打击国际犯罪、完成跨境数据取证工作的首选协助目标。不过,这些企业在履行协助义务的同时,也将面临法律义务冲突、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冲突等合规困境。为此,既需要从国际层面构建二元化的数据跨境协作体系,也需要积极建立企业跨境数据合规的常态化机制,关注企业履行协助义务的可行性和合比例性问题,从而有效化解企业在协助侦查机关跨境数据取证活动中所遇到的合规困境。

    2023年01期 v.38;No.206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58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占坑式法援”及其治理

    沈磊;邵聪;

    在近年来的一些热点案件中,办案机关强行为被追诉人指派法援律师,导致被追诉人或其近亲属无法通过委托律师进行辩护,这一法律援助制度的异化现象被称为“占坑式法援”。“占坑式法援”不利于保障被追诉人的自由意志和合法权益,也不利于法律援助资源的合理配置。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可从办案机关、被追诉人、近亲属、制裁机制等多个角度找到原因。为避免出现“占坑式法援”,司法实践应向“选择式法援”转型,即被追诉人及其近亲属可以选择自行委托律师辩护,也可以选择接受法律援助辩护,并且这种选择权不受公检法等办案机关的限制。

    2023年01期 v.38;No.206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78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行政处罚法中赋权基层的方式

    梁捷莺;

    新行政处罚法第24条第1款规定的赋权基层方式,既是确保有效赋权和基层行政处罚权正当的关键,也是判断基层行政处罚行为是否合法的重要标准。行政处罚法中赋权基层方式的本质特征在于行政管辖权的转移,但这不同于管辖权转移的一般规则,省级政府作为转移主体的正当性及其独特现实意义使之成为管辖权转移的一种新方式。实践中,地方政府在具体适用过程存在赋权规则笼统、赋权标准模糊以及与行政委托混用等问题,省级政府应根据自身角色定位分别寻求解困之策。

    2023年01期 v.38;No.206 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68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公安学探索

  • 正义权能:警察权的理论探源与价值定位

    郑海;翟岩;

    权力体系的顶层设计构建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动力密切关联。暴力性和扩张性造就了警察权的实践面相,而警察权与国家职能的互动关系、警察权的统合性功能反映了其本相。社会秩序维护是警察权存在的逻辑起点,法的规定性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决定警察权发展变化的基本方向。因此,应该从发展锚点、权能结构、权力运行三个方面对警察权进行价值定位。

    2023年01期 v.38;No.206 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政治认同导向下警察角色冲突、危害和整合

    李智;

    政治认同是在社会群体中产生的一种政治归属感,也就是公民对现行政治大方向的认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政府逐渐转型,警察的职业角色也应顺势而变。在政治认同的导向下,警察也常因工作的特殊性和对警务工作的模糊定位出现角色冲突的现象。文章探讨了警察角色冲突的表现、危害和整合路径。

    2023年01期 v.38;No.206 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数据侦查中个人信息保护的路径探索

    周邦庆;马贺;

    大数据时代,随着传统侦查向大数据侦查不断演进,侦查机关从侦查效益出发将大数据技术大量运用于侦查活动中。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侦查目的顺差追求下,大数据侦查对公民信息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同时,立法滞后、监督缺失等现实状况使得对公民信息保护出现空窗。美国、欧盟等地区在数据保护的立法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为中国大数据侦查中个人信息权保护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经验与借鉴。在中国大数据时代开启较晚的背景下,应当在比较法视角下完善大数据侦查中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同时紧跟中国大数据侦查发展的现实状况,在均衡调整理论下平衡侦查效益与权利保护的关系,构建符合国情的大数据侦查公民信息保护体系。

    2023年01期 v.38;No.206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下载次数:61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大数据侦查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李宁;俞静尧;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凸显出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刑事司法领域中的大数据侦查有个人信息保护的实际需求。侦查机关肩负着发现案件线索、打击犯罪的使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侦查行为极易侵犯到公民的个人信息权益。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将相关技术侦查措施变成侦查机关侦破各类案件的强有力武器,同时数据收集、分析、共享的过程也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严重威胁。为保障被侦查人的信息不受侵犯、遏制侦查机关信息处理权的不断扩张、促进刑事诉讼法律规范体系不断健全,在检视国内外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严格遵循比例原则、以主体赋权和权力规制为进路,加快大数据侦查中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建构进程。

    2023年01期 v.38;No.206 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92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警务创新论坛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认定困境及解决路径

    王惠志;

    当前,网络犯罪高发,部分网络帮助行为因其独立属性,难以认定为传统的帮助犯。刑法修正案(九)中增设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具有独立属性的网络帮助行为以“积量构罪”的方式进行出入罪认定,有效解决了传统共犯理论无法认定的难题。但在司法实践中,围绕资金混同、流水累计、罪名区分等问题争议巨大。对于资金混同,要分析上级信用卡的流水情况,并结合相关司法解释进行处理;对于流水,要全面综合分析涉案信用卡的流水来源和金额来判断是否累计;对于罪名区分,要综合行为人供述、客观证据、一般人的认知水平和行为人的认知能力等进行认定,同时结合行为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等综合判断量刑是否均衡。

    2023年01期 v.38;No.206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下载次数:97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移动警务APP赋能民警积极行为的影响因素

    沈健宇;陈国华;

    对民警借助移动警务APP实施协助同事、服务群众等积极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有利于提升公安科技兴警工作的整体绩效。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绩效期望、努力预期、社会支持、便利条件等因素对积极行为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绩效期望、努力预期则对积极行为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同时,行为意愿在绩效期望、努力预期、社会支持、便利条件与积极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性别、警龄、领导职务等因素则不具备中介调节作用。这些认识也为持续推进公安科技赋能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23年01期 v.38;No.206 11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书评

  • 构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开拓性努力——评王世谊著《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基本理论研究》

    李忠杰;

    <正>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之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研究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学术界以全新的视野和方法从多角度、深层次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应当看到,进入新时代,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国家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2023年01期 v.38;No.206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