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89572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内容架构和未来图景

    李斌;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基石,镜鉴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润养分,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有着鲜明理论根源、历史必然和实践体认。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概念提出、要义阐释到实践定向,形成了以功能地位、本质特征和实践路径为基本架构的完整理论样式。在未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不断促进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日益显现出激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磁力效应。

    2023年02期 v.38;No.207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

    缪冉;李海峰;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形态的最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深化和提升,是国家治理的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真实的参与实践,更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保障。经过不断摸索,我国形成了以选举、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为主要环节的民主实践程序和机制,它是过程与成果、程序与实质、直接与间接等民主内容的有机统一。为使我国人民民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地得到实现,应在逐步完善相关立法的基础上,以完整的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来进行保障。

    2023年02期 v.38;No.207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论经验主义应得刑罚对公众守法意识的形塑——以醉驾刑事案件的司法裁判为论域

    王胜华;邓明;

    醉驾入刑已逾十年,但相关案件的数量却不降反升。这既反映出不少驾驶人仍是侥幸心理有余而守法意识不足,同时也表明依靠“心理强制式”的刑罚来控制醉驾的治理方式效果欠佳。在新时代,刑事司法机关宜以“经验主义应得刑罚”为分配原则,通过与民众的沟通、协商,对醉驾人处以不偏离正义的“应得刑罚”,才能满足公众对醉驾案件的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意愿,从而使裁判结论获得正当性。长此以往,人们将不断增加对司法机关的信赖,司法机关也可籍此激活规范的行为引导功能,促使人们将规范内化,唤醒人们形成规范守法动机,进而使个体的守法行为由被动转为主动,最终实现“积极的一般预防”之刑罚目的。

    2023年02期 v.38;No.207 2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量刑建议“检察主导”的逻辑解构与制度重塑

    全成浩;闾刚;

    针对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制度采用“检察主导”模式。“检察权决定”和“检察权裁判”分别主导量刑建议的生成与采纳。“检察主导”的形成既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本质属性与功能定位有关,也与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行使原则和角色定位相关。“检察主导”不仅契合我国刑事诉讼职权主义传统和“层控式”结构,而且可以保证控辩合意的兑现、激励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以及提升诉讼效率。但是,当前“检察主导”也存在无法切实保障被追诉人对量刑建议的“有效同意”、容易僭越司法最终裁决原则等弊端。对此,检察机关应通过开示主要证据、实行有限抗诉、强化释法说理等,重塑“检察主导”下的控辩、控审关系,避免“检察主导”的失范化。

    2023年02期 v.38;No.207 3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刑事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速裁程序的检视与完善

    张旺;刘梅湘;

    刑事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其具有适度性、协同性、层次性等特征。速裁程序是简易程序的再简易,它的出现有着司法现实依据,是犯罪数量增加、犯罪结构变化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碰撞交织的结果。速裁程序对于保障被追诉人权益、缓解办案机关“案多人少”的压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刑事治理现代化视域出发检视速裁程序可以发现,审判程序简化难以发挥庭审功能、加快诉讼程序影响案件办理质量、制度之间配合不佳等问题依旧存在。为此,需要从案件办理的全流程系统视角进一步厘清审判程序的改革思路,并从建立“快慢分道”的速裁程序、重构速裁程序的配套制度等方面对其未来走向做出校正。

    2023年02期 v.38;No.207 4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42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比较法视野下我国刑事搜查的制度困境与完善

    洪涛;

    刑事搜查涉及人身权、财产权、隐私权等法律权利,是侦查活动中使用较为频繁的措施之一,本应严格规范适用,但我国目前只是构建了刑事搜查制度的大体框架,还存在搜查理由空白化、搜查令状空泛化、签发主体内部化、救济程序无力化等四大问题。相比之下,英美法系的“司法控制模式”与大陆法系的“犯罪控制模式”在制度体系设计上更为完备,能更好地规制搜查行为,可为我国搜查制度的完善提供经验与启示。但必须注意的是,域外经验不能照搬照抄,而应进行本土化改造,由此方可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搜查制度体系。具体的完善路径可从充实搜查理由、具化搜查令状、转由检察机关签发、强化救济程序等四个方面展开。

    2023年02期 v.38;No.207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3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自动化行政中的权利减损及其救济

    孙海涛;刘荣新;丁洁;

    自动化行政是人工智能技术嵌入行政领域后的一种新型行政行为方式,它极大地提高了行政管理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权力与权利格局失衡的风险,实质性地损害了相对人的诸多权利,如隐私权、知情权、陈述申辩以及选择权和拒绝权。剖析权利减损的背后成因可发现,自动化行政的特性在不同程度上交叉式地造成了实质法治的背离、权利保障的遮蔽、正当程序的架空和行政责任的逃逸。有鉴于此,亟须通过坚持数字正义明晰系统理性、实现有意义的技术信息公开与解释、回归正当性原则、细化裁量与充分履行调查义务、事后寻求行政复议与诉讼并确认责任主体等途径和方式,以补强相对人被减损的合法权利,实现公共行政技术化与法治化的深度融合。

    2023年02期 v.38;No.207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下载次数:3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自动化行政的合法性审查

    徐舟;包涵;

    虽然自动化行政的发展与应用为提高行政效率、便利相对人提供了动力,但围绕自动化行政的相关法律标准以及问责机制却仍不完备。规制体系的漏洞使行政行为能够借助技术手段规避在主体资格、适用条件、行政程序等方面的合法性审查,对相对人的基本权益构成潜在威胁。应当基于现有行政诉讼法体系以及行政法基本原则,从审查要素出发,扩大主体审查范围、规范自动化行政应用场域,从而完善自动化行政合法性的审查模式,保证自动化行政在实体和程序方面的合法性,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023年02期 v.38;No.207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47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公安学研究

  • 网络空间中的极端主义:主要类型、诱因与治理

    陈勇;

    网络空间中的极端主义是在传媒格局演变和互联网技术赋权背景下产生的,主要有极端民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极端民粹主义等表现类型,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长期侵蚀和认同建构、群体极化和网民信息素养缺失、不公平感和名誉心理以及互联网技术赋权等,是网络空间中极端主义产生的重要诱因。治理网络空间中的极端主义,不仅需要加强引导,更需统筹依法治理、协同治理、技术治理,形成完善的综合治理格局。

    2023年02期 v.38;No.207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38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国家反诈中心App融贯式推广路径的试行、局限与优化——以某基层派出所的推广实践为例

    梁晨颖;

    国家反诈中心App推广存在群众配合度低、重叠推广率高等弊端。一些基层派出所民警将反诈App推广融贯日常警务及群众生活,并结合辖区特色走出各自风格独特的推广路径,展现出基层民警的能力、智慧与担当。融贯式推广路径存在融贯与强制边界含混、民警考评体系形式化、基层警力匮乏等局限。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剪除“唯指标论”等形式主义藩篱,构建长期化、常态化、综合化的融贯式推广机制。发挥工信部、居委会、志愿者之协力可以缓解基层警力不足,并柔性调和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内在紧张关系。

    2023年02期 v.38;No.207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下载次数:36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公安机关应急性警察权力的配置

    康嘉铭;姬艳涛;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警察权是应急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应急警察权的配置,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公安应急处置的水平。现行法下的应急警察权仍存在权力配置不清、边界模糊、新型突发事件处置权缺失、权力配置与现代行政管理目标错位等问题。应急警察权的配置应充分适应风险社会背景下的挑战,通过健全应急警察权行使依据、优化权力配置体系、引入社会治理共同体理论,打造完备的应急协同处置机制,推进国家应急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2023年02期 v.38;No.207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延安时期少捕、慎押的历史考察及当代启示

    刘全娥;刘晨雨;

    陕甘宁边区保护劳动力的客观需求、先进的革命政治理念与边区法制人物的积极推动,是延安时期产生少捕、慎押司法观念的主要因素。陕甘宁边区以形式灵活的立法确立了少捕、慎押的法律规范,并通过严格逮捕程序、明确羁押要件、推动刑事和解等方式,有效降低刑事羁押人数,形成了少捕、慎押的红色司法经验。当代刑事司法中应当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时俱进契合社会需求,完善不捕、不押后相关配套制度规范,充分发挥刑事和解程序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使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行稳致远。

    2023年02期 v.38;No.207 98-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警务创新论坛

  • 公安民警柔性执法警务模式探析

    王国荣;樊金龙;

    严格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是做好人民公安执法为民忠诚履职的本色。当前,我国正处于各类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期,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各种冲突不断增多,各种类型案事件呈现出易发、多发、频发的态势,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秩序,而且给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核心力量,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践行执法为民的理念,本文从柔性执法的视角加以探讨。

    2023年02期 v.38;No.207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42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交通警察执法办案机制的改革探索——以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为例

    宋杰;孙雨乐;倪茂青;

    随着现代警务机制的全面推广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面临众多自身、外部的工作掣肘,亟需通过执法办案机制改革寻求破局之道。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全面推进执法办案机制改革,改变了交通警察传统执法办案模式,强化了现场执法规范,降低了争议案件数量,提升了执法办案质量和执法效率,增强了交通警察执法公信力。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破解执法办案机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必须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和制度供给,加强法制监督,建强专业队伍,坚持数字赋能,全面推进交通警察执法工作现代化。

    2023年02期 v.38;No.207 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交警执法中的行政强制措施适用问题

    王骞;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危害较大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损害严重的道路交通事故,执法交警可以现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由于这些措施包含扣车、扣证等严重限制公民出行权利的行为,理应根据法律情节和现场执法环境,依法慎重地作出。然而从近几年的诉讼案例来看,执法交警在适用行政强制措施时,产生了诸多问题。在具体的强制措施运用方面,扣留违法车辆的事实依据不清楚,扣留证件的行为不规范;在强制措施的程序适用方面,存在着执法人数不足、相对人的陈述权被忽视的情况;在强制措施的执行方面,执法交警未采用恰当的说明理由方式,导致阻碍执行职务的执法矛盾频发。鉴于此,必须分析这些执法不规范问题的产生原因,纠正执法交警的错误执法理念,优化法律适用程序,完善行政主体追责机制,从而维护全体公民的道路交通出行安全。

    2023年02期 v.38;No.207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29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