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访问量:1189572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陶林;李雯慧;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创新,内涵丰富,至少具有三重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鲜明特征,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内涵特征、本质要求和世界历史意义。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伴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探索历程,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从实践逻辑看,“五个必由之路”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遵循和基本规律。

    2023年04期 v.38;No.209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0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党史中汲取民族复兴精神力量的三个维度

    朱辉;魏光启;

    党的历史经验中不仅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包含着党带领中国人民百年探索的理论力量和实践力量,更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是党带领人民进行民族复兴的奋斗史、优秀华夏儿女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史,更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续写史。新时代,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运用大历史观的方法论,以系统的思维来学习、研究党史,不断从党史中汲取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2023年04期 v.38;No.209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法学研究

  • 检举他人犯罪型重大立功的认定

    王登辉;

    检举他人犯罪型立功是立功的常见形式。“所检举揭发的犯罪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系重大犯罪”是认定重大立功的关键条件,但标准并不明晰。若被检举的犯罪未判决,“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不是指法定刑、量刑起点包括无期徒刑,而是指基准刑为无期徒刑或死刑。若被检举的犯罪已判决,一般以宣告刑为判断重大立功的主要依据,但法定从轻、减轻量刑情节影响量刑的除外。结合量刑规范化的相关规定,将“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解释为基准刑高于有期徒刑十五年,或者基准刑相当于有期徒刑二十六年,可以较好地解决部分重大立功的认定问题,有一定的可取性。

    2023年04期 v.38;No.209 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积极刑法观下法益立法批判机能的再检视

    赵天红;施杰阳;

    为回应社会治理需求,刑法进行了多次修正。其中,法益是否具有并发挥了立法批判机能面临广泛质疑,需要再次检视。法益立法批判机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个侧面:对于值得刑法保护但尚未纳入的法益,应及时增设新罪或扩充旧罪,这是积极侧面的实现,而非立法批判机能的丧失;对于不保护法益的犯罪,法益事实上发挥了立法批判机能的消极侧面,对于部分犯罪已予以除罪化,但仍有赌博罪等极少数不保护法益的犯罪尚未废除。比例原则无法替代法益,为实现法益的立法批判机能,应将二者有机结合。借助比例原则,根据法益立法批判机能所提供的基础与依据,对于不保护法益的犯罪应及时通过违宪审查制度予以废除。

    2023年04期 v.38;No.209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造假排放污染物的司法适用——以《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为视角

    祁娜娜;庞宠;张健;

    实践中,司法机关对重点排污单位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或者干扰自动监测设施排放污染物的定性争议较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与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在监测主体、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造假不属于针对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实施的犯罪,不能适用《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认定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造假排放污染物的认定,应围绕犯罪对象、犯罪行为、犯罪后果等要件,以罪责刑相适应和刑法谦抑性为内在遵循,综合考量确定。

    2023年04期 v.38;No.209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30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网络视域下猥亵类犯罪保护法益的重释

    姜文智;夏伟;

    目前,网络猥亵行为后果严重却缺乏合适罪名规制,司法机关只能通过猥亵概念的扩张乃至类推解释将其入罪。传统法益观点无法为网络猥亵的界定提供帮助,也缺乏说理功能,因而需要对猥亵犯罪的法益进行重新解释。猥亵犯罪的法益应界定为个人法益中的性维持权,性自由是违法阻却事由而不是本罪保护法益。性维持权以法益主体的人身为核心,不涉及法益主体人身控制行为。单方发送性淫秽信息、偷窥、偷拍等行为不符合猥亵行为定义,属于类推解释。虚拟性侵中不存在法益主体,没有刑法意义。VR性侵破坏了他人的性维持状态,属于猥亵行为。

    2023年04期 v.38;No.209 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65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在线诉讼异步审理模式

    杨雅妮;肖瑾智;

    异步审理模式自创立以来适用范围逐步扩大,但其制度功能尚未有效发挥:规范上,现有规范效力位阶低、内容不统一、可操作性不强的局限性明显;实践上,适用范围严格受限、当事人程序选择权过于膨胀、审判公开制度贯彻落实受阻以及冒名诉讼等问题凸显。学界也因该模式违反直接言词原则、集中审理原则以及背离法庭仪式感而争议不断。在此背景下,应在明确异步审理模式独特价值及法理依据的基础上,从扩大适用范围、限制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强化审判公开、防范当事人身份冒用以及探索建立“调辩合一+要素式审判”审理方式等方面对异步审理模式进行优化完善。

    2023年04期 v.38;No.209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62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混淆商品销售案件行政处罚失当的治理

    肖琪畅;肖顺武;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将单纯销售混淆商品的行为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的规制范围,而混淆商品的销售者则是监督检查部门施以行政处罚的对象。较之生产者,销售者一般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对竞争秩序的危害程度也相对较轻。但在执法实践中,却存在诸多行政处罚失当的现象。监督检查部门背离经济法谦抑性理念和行政法中比例原则要求,对相关销售者或以罚代管,一罚了之;或施以畸重或过轻的处罚。行政处罚失当不仅有损于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还将消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应从立法规制及行政执法等方面进行治理。

    2023年04期 v.38;No.209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公安学研究

  • 全面深化警务体制机制改革背景下的公安业务流程再造

    刘彬;

    为推动公安改革系统集成、高度融合、协同高效,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公安机关进行了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当前国内犯罪形态的变化、情报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安机关工作质效的提升都彰显了这场改革的现实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公安体制机制改革背景下业务流程再造对于明晰职能定位、优化职能配置、规范机构设置、整合力量资源、发挥最大警务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公安部提出的“党委领导、部级抓总、省级主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思路,文章对公安业务流程再造提出了一些思考。

    2023年04期 v.38;No.209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74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公安业务外包相关问题探析

    刘黎明;张家喻;

    由于警力的有限和业务的繁忙,公安机关选择将部分业务外包给符合资质的企业或者科研机构。业务外包有利于提高公安机关核心竞争力、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行政成本,是公安机关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但业务外包也存在着涉及贪腐、缺乏标准、泄露秘密等风险,这就需要坚持效益原则、公开与保密相结合原则以及合法性原则,加强民警在职培训、细化外包法律法规、严格承包商准入条件。业务外包是把双刃剑,公安机关应当审慎控制业务外包潜在的风险,扬长避短,实现公安业务外包常态化发展。

    2023年04期 v.38;No.209 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约房”治安乱象与协同治理

    乔春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约房”应运而生。它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入住模式和生活方式,给人们的旅游住宿带来了新的选择,也给拥有多余房源的人提供了新的资源利用手段。但是由于具有线上性等特点,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导致了对其监管困难、监管不足的困境,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对“网约房”的管理,需要政府监管权力让渡、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差异化监管治理。

    2023年04期 v.38;No.209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57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网络犯罪动因:从道德背反到技术中立

    胡江;王唯鉴;

    在网络空间中发生的犯罪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相比具有特殊的犯罪原因。从越轨行为角度观察,网络犯罪行为基于行为反道德性和反社会性取得的可罚性被削弱,但位于事后评价层面所附加的道德属性仍然存在,在复杂的网络犯罪评价体系下,网络犯罪行为和越轨行为边界愈加模糊。从网络技术行为角度观察,技术中立作为犯罪动因时属于消极因素,其不直接促进或遏制犯罪,本质上是价值中立。对于网络犯罪,应当结合技术中立,构建二元动因评价体系,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观察犯罪,并在微观层面明确受道德背反限制的技术中立,以及受技术中立限制的具体动因的评价内容。

    2023年04期 v.38;No.209 8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日常活动理论视角下网络暴力治理对策探究

    孙逸涵;郝冠揆;

    网络暴力是具有网络暴力动机的网民在缺乏网络监管者与保护者的情况下实施针对他人的言语攻击、道德审判,甚至侵犯、暴露个人隐私的行为。网络暴力现象与网民自身素质、平台监管力度、法律法规完善程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日常活动理论来看,网络暴力的治理应当从减少具有网络暴力动机的网民、加强对网络用户与被网络暴力者的保护以及建立合理的监管控制体系入手,促进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3年04期 v.38;No.209 9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下载次数:53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警务创新论坛

  • 大数据环境下缉私情报的获取

    邱明月;江林升;张雪英;

    走私违法犯罪的相关信息被存储在各类媒介中,数据量大且多源。面对非结构化缉私案件数据爆炸式增长与情报高效研判之间的矛盾,从多源案事件数据中获取知识已成为当前缉私情报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当前走私活动时间跨度大、地域范围广、中间环节多、犯罪手法多样的特征,通过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缉私知识获取算法,构建具有时空特征的缉私知识表达模型,探索知识驱动的缉私情报研判方法,可以形成“数据-信息-知识-情报”一体化的缉私情报研判新模式,从而推动缉私大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应用,提升缉私情报研判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2023年04期 v.38;No.209 107-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4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毒品治理社会化的内涵与实践向度

    王婷;

    毒品治理社会化是实现传统毒品治理转型的重要途径。毒品治理社会化内涵是在政府领导下,以政法机关为骨干,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协同合作、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构建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毒品社会化治理模式。毒品治理社会化应当从构建多元共治毒品治理组织架构、夯实毒品治理社会化法规基础、进一步提升全民防毒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毒品治理社会力量作用、科技助力毒品治理社会化五个方面积极推进。

    2023年04期 v.38;No.209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的创新路径——以浙江省Z市交通警察的实践为例

    杨戴如;姬艳涛;

    在新行政处罚法制度的催化下,各省市交警开始探索交通违法行为处罚的模式创新。2021年浙江省Z市交警打造的“警斗云—数治警务平台”,再造交警执法流程,为交通违法行为处罚提供全新方法,实现执法全程留痕、执法效能提升、执法社会效应提高,破解了传统执法模式的难题,在Z市交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模式仍处于探索与磨合阶段,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在创新过程中需以行政处罚法为遵循,在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合法性,在制度层面加强规范性,在技术层面提升智慧性,为实现交通管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2023年04期 v.38;No.209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