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胜华;张星勋;
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设立后,相关案件的发案量呈井喷式增长,一个重要原因便是2019年“两高”的司法解释对该罪的入罪要素“明知”提供了可实践的规范指引。然而,实践中司法人员对“明知”的理解存在教条主义、机械主义的倾向,对“明知”的说理存在含糊不清、语言不详的问题,对“明知”的推定存在依据单一、考量不足的缺陷。因此,有必要秉持刑法教义学的态度,对本罪“明知”的构成要件要素进行实质化限缩。对“明知”应从“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理路进行多元、综合判断,同时还要融入常识常理常情,充分考虑处罚的必要性和正当性。
2023年06期 v.38;No.211 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94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健一;
对抗性竞技体育比赛之所以容许(重大)伤害结果,从根本上讲是基于存在着“振兴体育”的优越利益。关于对抗性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正当化条件,现有学说莫衷一是,而造成理论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方法二元论的漠视。秉持价值规整事实的方法论逻辑,应当将(认识到)遵守特定类型的体育比赛规则作为对抗性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主)客观正当化条件。当客观行为违背了比赛规则、对行为被评价为违规的事实有认识时,原则上不具备主观的正当化条件,除非竞技体育参与者对已经失效或尚未生效的比赛规则存在误认,且无法知晓即时有效的比赛规则或是根据裁判员之前做出的不违规判罚而实施相关行为的。
2023年06期 v.38;No.211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珂;
捐赠诈骗是近年来高发的诈骗犯罪类型,尤其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平台发布慈善募捐信息进行诈骗的案件更是屡见不鲜。对于捐赠诈骗行为可否以诈骗罪论处,学界存在不同观点,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应要求被害人意识到自己的财产处分行为将产生财产损失的后果。因此,捐赠诈骗可罚性在于如何准确认定诈骗罪的财产损失。实践中发生的捐赠诈骗案件包括“对价型”和“非对价型”两类,需要分别讨论财产损失的认定标准和路径。在“非对价型”捐赠诈骗案件中,可直接采取“目的失败理论”认定财产损失;在“对价型”捐赠诈骗案件中,应采用梯次判断方法,进行双层次的检验,即首先进行对价关系的判断,当此关系不平衡时再进行客观目的的认定。
2023年06期 v.38;No.211 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苏志远;
补充侦查制度因其产生的“程序倒流”现象而在理论研究和实践适用中面临许多争议。通过对“程序倒流”现象的实践考察,可以发现补充侦查制度具有收集有罪、罪重或无罪、罪轻证据,以及补正、排除存在程序问题证据等重要作用。由此,“程序倒流”现象的合理性在于其可以发挥强化指控、发现错案和法律监督的功能。目前,补充侦查制度面临程序规定尚需细化、实践机制有待加强、案件评价体系亟需转变等问题。可以通过规范补充侦查工作机制、构建补充侦查协同模式和调整办案评价标准等措施,切实保障补充侦查制度的规范化、协同化和科学化适用。
2023年06期 v.38;No.211 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46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赖隹文;
对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现状进行梳理后可发现,司法实践通过泛化解释“其他方法”,实现了对非法获取的全闭环认定。可是,法秩序并不禁止一切形式的信息获取行为,因而应为合法获取信息预留适当空间。为平衡信息保护、发挥信息效益,有必要以同类解释等规则对有关司法认定展开价值检视。双重限定规则是精准认定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妥当路径,即先判断获取信息是否违反了前置法,包括形式的违法判断与实质的相当性判断;然后,再判断非法获取与先例条款是否具有同质性,包括行为方式的同质与行为对象的同质。双重限定规则属于实体法层面的限定,此外还应兼顾程序层面的限定,严格把握司法认定的证据标准,并从严限定刑事推定规则的运用。
2023年06期 v.38;No.211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和悦;王葆莳;
我国现行法律对近亲属范围有多重界定,这种分别限定的模式不利于法律概念的明确和现实争议的解决。对此,是否需要进行统一界定,又应采取何种标准,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考虑到司法实践中经常需要当事人近亲属参与,且亲属法的私法属性和不同法律之间的兼容性,有关近亲属范围的法律规定必须统一。借鉴我国古代法律的相关规定,可从历史维度上加深对近亲属概念的理解;横向比较他国法律规定,则能在界定的方法和标准上获得启示。我国民法典对近亲属范围作出的界定,虽仍待完善,但应作为整个法律体系认定近亲属范围的基点,为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统一近亲属范围奠定基础。
2023年06期 v.38;No.211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